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题材、风格、艺术表现、创作方法等方面论证了苏轼和辛弃疾词风的异同点。指出他俩的词篇都具有慷慨悲壮、豪迈激昂的特征,但苏词豪放里体现着高旷清雄、浪漫洒脱的风格,辛词豪放里体现着豪壮苍凉、雄奇沉郁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古典文学评论中,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被广泛认可.然而,是否就可以以"豪放"涵盖苏词风格呢?在对其所谓"豪放"词代表作品的重新解读中和对其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的评析后,苏轼词作的风格应为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和文艺观两方面探讨苏轼词的特色:第一部分从清丽、艳、清淡、韶秀、缠绵、超旷、豪放等八个方面论述苏词多样化的风格;第二部分说明苏词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绚丽多姿的风格是词人“随物赋形”的文艺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文学评论中 ,一般认为苏轼创立了与“婉约派”迥然相异的“豪放派”词风。本文认为苏轼词风既没有李白诗风飘逸豪放的境界 ,也没有赶上辛弃疾词风英雄般的豪放气势。苏词大部分作品蕴籍出来的风格是悲壮 ,一种儒士的悲壮 ,一种近乎末路英雄的悲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观点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但从苏轼的全部词作来看,属于豪放风格的并不多,苏词的主要风格应该是"旷达".苏轼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但通过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以及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他做到了随遇而安、从容不迫,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词,从文人词的柔靡纤弱中走出来,冲破词坛旧习,形成了独特的、笔力纵横、气势磅礴的豪放风格.这种风格,在苏词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处处洋溢着一种悲慨清逸放旷豪迈的浩然之气.气是苏词的精神底蕴,是苏词创作的情感生发.读苏轼的词,往往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的感觉,使人体会到他的确是因气而生词,借词以抒气.苏轼天资超迈,学养深厚,却政治失意,遭际坎坷,这是苏词中浩然之气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8.
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主要表现为:第一,艳情类词作对苏词“雅化”品质的认同,包含内容、表现手段、语言三方面的雅化;第二,词作功能、词学观方面,秦观与苏轼暗合;第三,秦观早期词作对苏轼豪放词有所模仿;第四,秦观对苏词的一些句子、句式和构思也有所取法。秦观实际充分吸收了苏词的一些因素,并结合自己的才情,才最终成了自己独特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论起苏轼词的风格,历来的观点是“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綖《诗余图谱》)、“清雄”(王鹏运《半塘遗稿》),也有以为苏词“韶秀”(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清丽舒徐”(张炎《词源》)。但仔细品评,觉得在苏词中纯豪纯婉的  相似文献   

10.
密州词在苏轼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创立了苏词乃至整个宋词的豪放之风。在全部19首词中,14首以豪放为主要倾向,其中有以豪放表现婉约、以婉约反衬豪放,又有纯粹显示豪放格调的传世佳作。密州词在题材、境界、结构、语言上都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苏轼所谓“自是一家”小词并非《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转变词风是从离杭赴密时开始的,他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就是一个标志;苏轼的“自是一家”说是在其探索期、发展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是一家”不仅仅是“豪放”一家,“豪放”二字不足概括多种姿态的苏词。  相似文献   

12.
詹海菊 《南都学坛》2003,23(5):120-120
<正> 综观词史,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历来为人推崇。今天,我们细吟苏辛词章,可以见二位大家词作主要艺术特征虽同为豪放特色,但同中有异,各具风采。苏词的豪放表现为慷慨激昂、粗犷飘逸,辛词的豪放则是悲壮苍凉,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13.
略论苏词赏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个“全才”作家,无论散文、诗、词、书、画,都曾经被列入大家。就词而论,由于苏轼革新词风,开创豪放词派,获得了卓异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就特别重要。然而,恰恰就在苏轼革新词风这个问题上,历来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其中的抑扬褒贬,还往往带有原则性,不可以不辨识清楚。所以,这个有关苏词赏鉴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宋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贯将作家主体情性的自在体现,看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因和上乘境界.通过对苏轼坎坷人生、豁达性情及其作品的分析,诠释了苏轼词的主体性情与其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的关系,从而分析出苏轼旷远豪放的词风是与其独特的性情分不开的,这也就是苏词的"风韵"所在.  相似文献   

15.
禅悟与苏词的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禅思想对苏轼的人生观乃至文艺创作都有巨大影响,对苏词旷放风格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苏词对禅理、禅典、禅法的运用,不仅使词的题材得以拓展,也使词的境界得以升华。可以说,禅悟正是促使苏词富于创造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苏轼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作词的视角更为宏观,不一味沉湎于感伤,因此,苏词中所隐现的悲剧意识既是深沉的又是旷达的。苏轼悲剧意识的萌发有着自身的人格建构根源,并在词作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无论是他的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能读到这位大文豪在字里行间散发的悲剧情感。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论及宋词的风格流派时,常以“苏辛”并称,苏词与辛词虽都有雄健豪放之气,但由于词人的个性不同,苏词缺少辛词中壮志未酬的深沉悲愤、志赴国难的献身精神、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因而没有辛词的那种悲壮美的品格与特质。辛词的悲壮美,既有特定的时代因素,又有词人的性格根据,自有一种区别于苏词的艺术情调和境界。  相似文献   

18.
金朝代文坛上"苏学盛行"。金代文人王若虚对苏轼理论的接受,既有吸纳、借鉴,同时也有批判。王若虚对苏轼诗词尤为推崇,尊苏词为古今第一,在赞赏苏轼诗歌自然流畅、随物赋形的创作审美风格的同时,也深刻指出了苏轼作品中的诸多弊病。王若虚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学习苏轼,其作品深具东坡风神。  相似文献   

19.
豪放风格的作品内容(风)上须具有无限制的对象和气节冲天的自由情感及思想,体制(格)上须发挥无所不能的表现技法,描写生动而真实。以此为尺度,苏轼文学无论从“风”的侧面还是从“格”的侧面,都符合豪放的标准,故苏轼文学是豪放风格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词创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多数论者都把苏词研究的重点放在苏词创作的成熟期,这自然无可非议。本文提出苏轼初期词的概念,意在延伸苏词研究的视野,以使人们更为客观准确地把握苏词创作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