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与社会形态理论密切相关。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一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五形态理论"视角;二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三形态理论"视角;三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世界历史理论"视角。同时,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们认识现实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研究这个新领域,有助于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一全景式观照。坚持科学发展的梯度性,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的一个重要战略。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个性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影响,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性规律,是时代的选择。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在于从发展梯度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观,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问题,关注科学发展的中间过程状态,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必然逻辑,探索科学发展过程的创造性和谐,为科学发展的未来阶段提供理论支持。我国梯度发展的战略决策是"三步走"与"台阶式",其划分阶段的方法论指导是借鉴非线性过程理论;其划分阶段的量化参照是借鉴经济发展短周期理论。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反贫困"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初级阶段;以"重效益"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跨越阶段;以"讲和谐"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面对中国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国革命者就认识到了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论"化和"实际"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思考和转化;革命胜利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来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并在探索世界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做出了时代性的中国发展前景规划;"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形成和提出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理论。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苏俄发展的各个时期均正确地认识到,苏维埃俄国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阶段"。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从这个基础性理论出发,形成和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和策略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区发展阶段理论,确定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是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的过渡。依据内生增长理论中知识溢出相关理论以及生产函数的推理,对知识溢出和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指出了我国正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上,认为这个阶段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这些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既是我们党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也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问题的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在此原则下,依据时代课题演进与创新理论应对基本分期标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历程划分为四大阶段,即启蒙奠基阶段、继续创新发展阶段、创新挫折阶段及创新发展新阶段。"四阶段说"能够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8.
从美的价值、美的特征、理论家心中的美、传统美的理论、当代美学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对象等角度对崇高理论的起源和理解都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崇高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古典阶段,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他认为崇高的根本特征是灵魂的"自我超越";第二是现代阶段,以艾迪生、博克和康德的理论最为著名.艾迪生的观点同朗吉弩斯一样.博克认为崇高就是被视觉认为恐惧的东西.康德则发展了合理的崇高理论,使"崇高"代替"优美"成为18、19世纪西方美学的主潮;第三是后现代阶段,以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论述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西方比较政治学理论范式由"行为主义革命"向"国家中心主义"转换,国家建构问题成为西方政治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回顾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国家建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形成两大流派。前者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启的以"国家与战争"为核心议题、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考察而形成的内源型国家建构理论,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失败国家"重建和"脆弱国家"能力建设而形成的外源型国家建构理论。近年来,伴随国际组织介入国家建构实践,国家建构理论也随之进入由"外源"向"内源"回归与拓展的"回归内源型"发展阶段,该理论强调国家自主性与国家建构的技术性,并和国家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产生外部影响和接受外部影响的主体的不同,外部性有两类典型的定义.从外部性的表现形式看,可以从七个角度进行分类.外部性理论发展经历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庇古的"庇古税"和科斯的"科斯定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被称之为外部性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三块里程碑.张五常和杨小凯认为外部性概念是没有意义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也许比外部性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但不一定能够彻底否定外部性理论.  相似文献   

11.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从挑战国家理论和市场理论出发,开始了其多中心之旅的探索。她早期利用公共经济理论,通过对大城市警察服务15年的经验研究,提出了大城市治理的多中心理论。此后,她通过开发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对渔业、森林、灌溉、地下水等公共池塘资源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证研究,并系统地提出了自主治理的八项"设计原则"。当前,她最新的理论研究动态包括:思考开发一个更一般的基于人类行为的选择理论;将信任作为重要的考虑变量;思考人类集体行动的微观情景以及更为复杂的宏观背景,即人类的社会生态系统(SES),从而进一步推进集体行动理论和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前沿进展。在这些研究中,多学科、多元研究方法和合作研究是其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人生景象的呈现与表达--铁凝短篇小说创作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对短篇小说情有独钟,她所提出的"景象说",见解独到,成一家之言.她的短篇小说就是在此指导下的成功实践,不仅是对纷繁复杂的人生景象的呈现,而且通过诗性、智性和象征等个性化的表达,构建了短篇小说含蓄蕴藉、韵味隽永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主义自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用弗洛伊德主义从女性心理视角把握《莎菲女士的日记》,也许是一个有效的尝试.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重新整合丁玲小说人物莎菲女士的精神内核.剖析莎菲本我、自我与超我问激烈的较量与冲突,深入挖掘莎菲的精神世界以及其在性爱关系中处于拒绝与接受之间的复杂心态,力图探寻莎菲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相似文献   

15.
朱迪丝·赖特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诗人,她以卓越的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为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全面解析赖特的诗作可揭示她的文艺观点、创作题材、哲学思想及其独具一格的艺术性。而这一切表明,她无愧为澳大利亚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山鼻祖。她的女性文论影响并启发了其后各个时代和流派的女性主义者。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同样具有开创性的价值,与她的女性主义文论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对女权主义运动和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的考察和分析,论述了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源起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评价理论是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以该理论为框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赛珍珠为其父亲写的传记《战斗的天使》中的话语态度意义加以分析,阐释作者对传教士父亲形象的认识过程,解析她所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可以帮助读者欣赏这部作品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8.
雅可布森是自哈特曼之后的一位重要的自我心理学家,她对儿童自我和超我的形成和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作出了详细说明,特别是对心理发展阶段的阐述更为祥细、独特,从而建立了一个整合的自我模式,即整合了古典精神分析的驱力理论、自我心理学理论和某些客体关系理论。她的理论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专家阿德勒认为人对优越的渴望是起因于人的自卑感,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这种超越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优越目标的基本动力。借鉴这一理论剖析林黛玉的心理机制、思维模式、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行为范式,都与其独特的自卑感和超越意识有关,正是在不断地对自卑的超越过程中,完成了她生命的最高追求,成为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20.
《拥有快乐的秘密》由人物的叙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讲述了女主人公塔希在惨遭非洲割礼迫害后寻求自我完整的成长历程。从荣格的人格理论角度揭示塔希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自我分裂的原因、个体意识与无意识的对抗、阴影的作用以及她身上的阿尼姆斯气质,最后塔希获得自性,即自我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