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摆脱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的适用性之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学者以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实践为基础,针对服务业跨国公司国际扩张动因和进入模式等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检验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的实践效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跨国公司投资经济后果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交流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研究对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投资动机和相关的决定因素等,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原有传统主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新理论的尝试,更细致地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成因、区域选择、溢出效应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跨国公司模型研究一般把跨国公司作为垄断力量来进行分析.文章以自由竞争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新经济时代国际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认为经济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行为仍反映了资本自由化的本质:厂商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将不断打破资本的国别界限,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代表了经济自由化的力量,是自由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的实化.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对外直接区位选择的理论研究较分散,有些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是主流投资理论的附属品,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事实上,区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质量的优劣,跨国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应重视区位选择问题,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笔者在介绍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的基础之上,追踪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对现有理论进行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的边界与规模: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和分析企业边界与规模以及跨国公司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交易成本概念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跨国公司的边界与规模进行了探讨.从静态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讨论了跨国公司边界与规模的确定;从动态方面分析了静态交易成本理论的局限性,结合企业能力理论探讨了跨国公司边界与规模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6.
三大和谐理论是郭因绿色美学思想的内核,从郭因三大和谐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哲学视角的转变和审美观念的转变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解读.郭因的三大和谐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理论背后暗含了哲学视角的转换,三大和谐理论是对传统主客二分模式的超越;郭因并把以三大和谐理论为内核的绿色美学看成一种生活观念,把审美作为了一种生存范畴.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和分析企业边界与规模以及跨国公司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交易成本概念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跨国公司的边界与规模进行了探讨。从静态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讨论了跨国公司边界与规模的确定;从动态方面分析了静态交易成本理论的局限性,结合企业能力理论探讨了跨国公司边界与规模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全球扩展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不断深入的主要表现和推动力,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行业整合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主要手段,本文拟从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来探讨跨国公司行业整合的动因、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迫使服务型跨国公司必须更加高效地整合全球资源,增强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为服务型跨国公司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路径。文章分析了实施内部模块化后的服务型跨国公司应如何构建起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并使之不断强化。选取跨国银行业作为代表性行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改变了该领域实证研究缺乏的现状,丰富了模块化理论和服务型跨国公司理论,也为想要实施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的服务型跨国公司提供了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其海外经营的成败,也是理论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近三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国外文献主要围绕传统理论和理论的新发展而展开,国内文献主要围绕外资在华经营模式的选择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这两条主线展开。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理论新进展:基于区位与集群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位优势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之一,空间集群则成为当代跨国公司突出的区位选择变量。当前的集群研究中,忽略了跨国公司的参与和对集群开放性的认识,因此本文基于跨国公司的视角,从知识的维度对这种类型的集群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两者间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复杂的社会文化差异环境给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是跨文化伦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许多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失败.然而,跨国公司跨文化伦理行为的过程本身非常复杂,长期以来管理理论界关于跨国公司如何获得和保持其跨文化伦理能力的研究却极为少见.跨文化伦理能力作为跨国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探讨目前跨国公司常用的几种解决跨文化伦理问题的方法基础上,对如何通过领导变革、组织学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来获得、强化和保持跨国公司全球背景下的跨文化伦理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吸引外资以来,跨国公司的活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对于民族地区吸引外资,目前尚存在诸多误区,主要是片面从数量上强调GDP,而忽视跨国公司利润的所有权问题,夸大跨国公司对民族地区的正效应,低估甚至忽视其对民族地区经济安全带来的威胁。应该从正、负两面考察跨国公司对民族经济的影响,客观地剖析两大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充分意识到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民族地区经济安全构成的威胁,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培训效应、联系效应、集聚效应对我国形成技术扩散。跨国公司的投资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国内信息     
跨国公司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培训效应、联系效应、集聚效应对我国形成技术扩散。跨国公司的投资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FDI有着和内资相区别的某种技术优势,并由此可以为东道国带来技术的溢出效应,为东道国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积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培育竞争对手,在自由市场竞争状态,并不总是愿意向东道国输出东道国可以采纳的合意技术水平。因此,东道国政府必须用政策激励来引导跨国公司采取对东道国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投资技术,促使不同的跨国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从而达到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模式是国际化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文化距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层面因素。然而主流理论框架关于文化距离与建立模式的关系存在着“文化距离悖论”。事实上,文化距离的扩大同时造成内部整合风险和外部适应风险,而新建和并购模式在降低内外部风险方面各有所长。因此,跨国企业对内外风险的注意力分配决定了企业选择新建还是并购的进入方式。实证研究发现:跨国企业本地化战略和东道国市场环境动态性将正向调节文化距离与并购建立模式之间的关系,这一调节作用又会随着企业防御性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是本土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来源,其中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成功知识转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跨国知识转移和效率都要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因此,跨国公司和与之合作的本土企业对吸收能力的培育就非常重要,它是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人才本地化策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性发展新趋势的出现,竞争能力的体现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本地化策略是跨国公司为了提高其国际竞争实力的新战略,是利用本地人力资源优势为其服务,并为其提供占领本地市场和提供适合于本地化需求的新思维。人才本地化策略将为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应充分考虑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把不同的策略结合起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除了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外,还包括跨国公司控制力。在BP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美国政府、石油行业、当地民众、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BP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制衡关系,而起关键推动作用的是美国政府和媒体。通过"飓风效应"和"螺旋桨模型"的分析,揭示了美国政府在BP公司石油泄漏危机治理中运用跨国公司控制力、发挥软实力的内在社会机制。对中国政府如何运用软实力,管理由跨国公司引发的公共危机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