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西方人从迈开历史文明的第一步开始就具有十分强烈的异化意识 ,所以 ,异化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2 0世纪 ,由于历史现实及人类认识的诸多原因 ,异化这个永恒主题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全面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张文刚先生新推出的小说《幻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关于爱情与生态的当代寓言故事,小说用动植物幻变的寓言,对现代社会存在的种种潜在生态危机提出了警示。作者借写动植物的变异,将神来之笔伸到了现代人的生存现状以及芸芸众生的烦恼人生上,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重压力与异化。小说《幻变》是现代人生存处境的鲜明写照。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浪漫与唯美气息,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干预意识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理趣诗或借事兴怀,情采盎然;或奇想幻变,瑰丽清新;或庄中见谐,妙趣横生;或引譬连类,启人心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形象思维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点,在苏轼  相似文献   

4.
苏轼词是宋代词史乃至于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由于苏轼自己对词有独特的认识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故从宋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苏轼是“以诗为词”,或者干脆说其“词如诗”。究其原因,确与接受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有关,而更深层的则是由苏轼自身的词学观、创作态度、艺术手法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5.
苏轼早年在文学创作上推崇杜诗;晚年则推崇陶诗。他联系其立身处事来确定文学创作的风格、品位与价值,从而发掘出陶渊明、杜甫其人其诗的伟大价值,苏轼这种认识和评价作家的方法,对今天认识文学现象,了解中国文学的规律与特点,也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旨在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认识误区并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归化和异化在中国文学翻译中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学翻译所承担的社会作用也越来越低,其社会功能作用也日趋衰退。在多元化思想逐渐盛行的环境下,社会对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策略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从文学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归化、异化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简单展示了归化异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转喻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代表性的语言建构方式,认知转喻研究对于古典诗词翻译具有积极意义。以许渊冲和伯顿·沃森英译的苏轼诗词为例,对比分析苏轼诗词英译中的主要认知转喻类型,反思中国古典诗词转喻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现象,进而从文本的客观体验性和译者的主体认知性角度,探讨以苏轼诗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认知转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一代文宗,才华横溢,对各种文学技巧运用纯熟.比喻是苏轼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本文认为,苏轼作品中的比喻手法有三大特点:擅长以人喻物;善用博喻;比喻中蕴含哲理.  相似文献   

10.
<正>自苏轼在文坛初露头角的当时至我们今天的当世,他都是文化人评说的热点,苏学的接受史与阐释史也表现了历代人们对苏轼认识的深度、高度和特点。今天,文化人仍在谈着关于苏轼的也许已让前人说过无数次的话题,而当代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他的词,而形式多为单篇论文。人民文学出版  相似文献   

11.
苏轼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但他的文学作品文体形式多样,而且他的批评文体也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他的批评文体主要体现为论诗诗、序、题跋、书、尺牍、祭文、记等形式.苏轼的批评文体明显呈现出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的传统特色,其批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批评文体的文学化与多样性、语言的美文化和风格的抒情化.  相似文献   

12.
苏青,现代著名女作家。她以一部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轰动了40年代的上海滩文坛。她以其大胆的笔触,书写都市饮食男女日常生活之事,因而很受市民的欢迎。本文试图在沦陷区文学这个大背景下,从以生为本这个写作价值取向层面出发,去研究苏青的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体现的世俗性的内在文化涵义,从而肯定苏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两宋被贬海南的文人多为党争失败者。其中留下词作的有苏轼、李光、赵鼎、胡铨等人。他们的海南词反映了不同的心态,体现出不同的贬谪文学模式:苏轼的海南词摆脱了穷苦悲愁的窠臼,突破了古代的贬谪文学模式;赵鼎的海南词偏离苏轼模式,承袭秦观的悲苦哀怨;李光、胡铨的海南词则继承、发展了苏轼模式,其乐生精神较之东坡更强,理学意味更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论述了海南少数民族“黎人”对苏轼诗文创作的重大影响。文章指出,这对更加全面地认识苏轼沉浮宦海、驰骋翰墨、波澜起伏的一生和诗文之创作,显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尽管苏轼对高丽持雅拒态度,然而顺应高丽与北宋的文化交流,韩国高丽文学全盘接受苏轼及其诗文,形成“苏轼热”。其原因在于高丽重儒崇文的政治体制,苏轼敢于直谏、豁达入世的品格,苏诗的气质与文人的推动等。高丽文学着重是从苏轼诗文的题材、禅宗思想、化用典故、借用诗韵、活用诗句、摘用词语等视角入手接受苏轼及其诗文的。  相似文献   

16.
在古典文学评论中 ,一般认为苏轼创立了与“婉约派”迥然相异的“豪放派”词风。本文认为苏轼词风既没有李白诗风飘逸豪放的境界 ,也没有赶上辛弃疾词风英雄般的豪放气势。苏词大部分作品蕴籍出来的风格是悲壮 ,一种儒士的悲壮 ,一种近乎末路英雄的悲壮。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苏青创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创作研究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史,21世纪以来,对女性意识的发掘已经开始显现性别研究的双面影响和包容性;作家作品的历史定位也在时空比较中渐渐清晰;解析理论和策略的日益多样化,使苏青创作研究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苏青和林白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作家,并且成名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然而笔者发现,就是这两位不同时空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私人化写作”倾向。文章试图以两位作家为基点,论述其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的“私人化写作”,从而揭示“私人化写作”这一独特的景观对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略论新感觉派、张爱玲及王朔作品的都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张爱玲和王朔作品中都市文化的不同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他们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不同追求所体现的都市变迁与时代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对他们把握都市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异化感所共同立足的个体原则的分析,论述了个体精神追求的不同在大致相同的审美准则中衍生出来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以文学反映现实,提倡有为而作,这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苏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言必中当世之过”的口号,要求文学要能揭出社会之弊端,以引起疗救。苏轼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创作理论,与宋代开明的政治有关;而作者要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则必须具有政治预见性和勇于坚持真理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