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已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浪潮使我国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世界市场,和世界市场互相依存.要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实力的高低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 ,将奏响我国银行业“二次改革”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号角 ,它在给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良机的同时 ,也给我国各商业银行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强劲的冲击。商业银行要以“既要沉着应战 ,又要积极应对”的正确态度对待“入世” ,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全方位 ,分层次 ,多角度地寻求应对对策 ,以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一体化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国内各方面研讨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利弊分析文献俯拾皆是。辨析之中已经给予了社会以足够的舆论准备和心理准备。当此之时,国内市场上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商品价格大战也纷纭四起,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市场重组日见白热化,政府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对各种行政法规、行政工作规程进行审视、清理、调整。无疑,社会各界应对加入WTO的实际准备和行动已经全面展开。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必须全面融入全球竞争。那么,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又是怎样的呢?在此,笔者想就有关…  相似文献   

4.
除了传统研究所关注的实体经济因素外,金融因素特别是货币发行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对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国际地位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5种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地位进行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发行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深化,对于其货币国际地位都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此外,一国的贸易开放程度、宏观经济稳定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本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这意味着,为了有效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必要大力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两个层面的努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建设银行,加强国际业务经营管理势在必行。文章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发挥人才效能;完善服务功能,保持并巩固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开拓新兴的外汇资企业务;调整营销策略,在系统内因地制宜发展,加大本行营销力度,服务外资企业;加快网络化建设,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支撑发展网络银行这一新型业务品种。使建设银行国际业务核心竞争力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的竞争.西方国家的金融业已由过去的分业经营演变为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国内外的金融市场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因此,我国金融业应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探索向混业经营的转变.而笔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下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挑战,企业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供应链这一概念入手,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认为它是一种新型合作竞争理念。文章指出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是当今国际市场中企业竞争之利器,通过其运作机制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形势下,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也在走向全球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既给各国带来好处,也给各国带来风险,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就是金融全球化的风险的突出表现。90年代多个国家正是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下爆发金融危机。该文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一个国家金融部门、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机理和后果,揭示了金融全球化的风险,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获取金融全球化的利益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品牌竞争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争夺品牌领导权的竞争。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民族品牌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并不断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前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趋缓的现实表明,在粗放式增长方式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其必须转换增长方式才能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已对外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也逐步凸现出来。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着力发展国际业务是获取中间业务利润的重要手段,也是品牌营销的有效渠道。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够为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使金融营销具有维持商业银行生存发展、促进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和深化金融市场等重要作用。可在商业银行金融营销机制建立、产品服务创新和质量提高以及改善公共关系方面提高商业银行的自生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外资银行将获得在中国的市场准入 ,由此 ,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而接受挑战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本文在分析比较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各自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为我国商业银行入世后迎接挑战和提高竞争力提供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面对入世后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所导致的残酷竞争,但与国外金融巨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无竞争优势可言。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扭转颓势的有效手段,而实现金融创新盈利性成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为了不断提高迎接挑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基本手段,也是中国金融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可以从商业银行制度、组织结构、业务品种等三方面入手,分析金融创新的内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金融改革放松管制和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目前的国内商业银行体系将使我国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难以与国际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有效抗衡。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将是一种有效混业形式,能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目前实际已经有一些集团按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运作,但在没有相关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风险传递、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杠杆风险、内部关联交易风险等,损害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本文将以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阶段性战略选择,并研究相关法律框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战略选择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分析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独特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业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和金融强国,需要迅速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因此,客观比较并切实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于维护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整合城市与农村银行的竞争优势问题,而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于2014年年初的数据整理,将四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四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要健全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努力开发中间业务并建立第三方平台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中资商业银行的整体状况已经有所好转,但与发达国家国际性大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总体上弱势明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依靠金融深化提高中资商业银行产业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中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银行业逐步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国有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国内同业的竞争,更面临国际强手的严峻挑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客观地评价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发挥所长,弥补所短,以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际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提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碳金融作为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金融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是全球碳市场最大的碳资源国家,但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单一.文章在分析国外发展碳金融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银行业对碳金融参与程度逐渐提高的现状,提出商业银行应培养专业优质人才、提高碳金融产品创新力、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和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等发展碳金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