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9年,法国建立新型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大学院(IUFM),对教育实习进行重大改革;2013年,高等教师教育学院(ESPE)取代教师教育大学院,成为法国官方唯一进行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机构,法国教育实习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巴黎高等教师教育学院(lESPE de Paris)为例,探讨法国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习的特点,为我国当前的教育实习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华农学会报》1918年12月创办,1948年11月停刊,坚持刊行30年,是民国时期办刊时间最长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期刊,在中国传统农学向现代农学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媒介引领作用。它是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记录者,各农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演变可以从中找到依据;它代表当时中国农学期刊的最高水平,成为西方先进农业科技引进的重要桥梁及对外介绍中国农业的窗口;它及时刊载中外农学研究成果,不但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知识营养,而且为其科研创新及学术成长创造了条件;它介绍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技术,推销农用物资及农业书刊,有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赵映林 《社区》2013,(17):46-47
罗家伦于清华大学厥功至伟,有筚路蓝缕开拓之功。 担纲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收复北京后,北洋政府控制清华的历史也宣告结束;随即却上演了外交部和大学院(由教育部改制而组建的主管全国教育的机构)争夺清华控制权的争斗。经过一番争执后,大学院和外交部达成一致:一、将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直接受国民政府管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科技与生产力、科技与人才、科技与教育及科技与科技开放等基本思想 ,它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主办,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改革》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暨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6-28日在安徽蚌埠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8家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  相似文献   

6.
正来过日本的中国游客或是久居日本的华人,最迷恋的食物恐怕要数日式蛋糕和面包了。有这么一位中国女孩,在赴日留学备考研究生(即日本的"大学院")学习日语期间,品尝到日式蛋糕和面包的美味后,毅然决定放弃备考大学院,进入一家"制果专门学校"就读!梦想开店的她,毕业后,把家人原本给她在日本买房的三千万日元,全部用来开了中国人在日本的第一家蛋糕店!  相似文献   

7.
赵元任先生是一位世界级的学术大师。他很多的研究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其学术成就超越了国界,是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他联接了两个世界,即中国的学术世界和西方的学术世界,一方面他把西方的学术思想成功嫁接到中国学术领域,并让它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他又把中国传统学术的成果和方法引到了西方,建构了跨越东西方学术的宏大框架。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当代,大多为共时研究,在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非常独特。他对美国的语言学和汉学研究贡献巨大,在海外汉语教育方面的推广工作上也是成绩斐然,是许多美国汉学家的入门导师。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突出了学术的主体意识,有利于突破传统经学的局限,开启了学术理论创新的大门。同时它又促进了西方学术的进一步传播,导致西方学术与中国学术的初步结合。它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学术的三个主要特点:一、学术主体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灵魂;二、它以国民为价值本位;三、它重视西方学术理论和学术方法的吸收。今天在总结百年学术时,我们应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岭南书院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潮,它极有助于古代岭南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现代汉语》这一门课“对于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大学院气了。”(《中国语文》1987第一期22页)这当然是指《现代汉语》课(其实说话人所指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部分)很少有实用价值。但下面几种语言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白杨礼赞》发表已经快四十年了。……它犹如琼浆玉露,沁人心脾,它又象一颗宝贵的艺术明珠,耀人眼目。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法学会是民国时期最大的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曾对中国法制近代化和法学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会出版的会刊《中华法学杂志》代表了当时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但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个学会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以此为研究对象,描摹其发展历程、学术活动、领导群体等,以期全面反映中华民国法学会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应消除教育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影响:国家宏观教育规划缺位,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脱节;教育管理体制行政化,行政权力高于教育权、学术权,违背了自身发展的科学规律;教育投入体制失衡,教育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政府垄断教育供给,缺乏有效竞争机制;一考定终身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体制,制约了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此,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应着手于以下方面: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发展,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阶段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教育权、学术权与行政权力分离,建立教育间接管理体制;教育投入较大幅度提高,教育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破除公办教育单一垄断格局,建立教育供给有效竞争机制;初步实行一年多考的高考制度,建立学分制的学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科学社的创办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社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团体,由留美学生在美国创办.中国科学社通过创办《科学》杂志、译著书籍、举办通俗科学演讲、创立科学图书馆等措施普及科学,直接推动了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学术团体的创办,促进了中外教育交流与当时的教育改革.中国科学社从创立到辗转回国到最后解散,历时四十多年,对近代中国科学体制化的形成以及科学在国民大众中的普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徐僖院士,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现任四川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油田化学》期刊主编。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高分子化工分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支副主编,《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高分子材料分支主编。 徐僖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础理论、高分子力化学、油田化学、辐射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即致力于高分子力化学的研究。力化学是化学与力学交叉的学科,高分子力化学一般较多研究应力导致高分子材料性能下降与结构破坏,他则着重研究应力对高分子材料的正效应。美国著名力化学家R.S.Porter在其专著《Polymer Stress Reactions(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9)》中摘录了徐僖教授20世纪60年代的全部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徐僖教授和他领导的科研群体通过超声作用合成了18种难以从其单体合成的嵌段/接枝共聚物,可用作不相容聚合物的增容剂,油、气田勘探开发用的化学品和金属冷加工润滑剂等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究成果“在超声作用下聚合物的降解和接枝(嵌段)共聚”被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徐僖教授在他长期从事的研究领域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撰写出版著作、译著4本,获国家发明专利28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20余项国家、部委、省级奖励以及高分子材料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等。曾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防军工协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徐僖教授早已年逾八旬,却仍然辛勤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他说:“我没有风烛残年之感,也没有仅能发挥余热的凄凉。我想到的是如何与国内同行、海外华人共同努力,树立我们中华民族在国际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他的人生格言是“人生的乐趣在于无私奉献”。他最大的心愿是“中国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既为我国传统社科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便利与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与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现状的困境分析,指出应该在“选题”与“走出去”两方面下功夫,集中力量创办优质期刊,打破西方学术评价体系的唯一性,建立“有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同时要不忘初心,通过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发掘真正有价值的符合国计民生需求的选题,积极培养后备学术力量,真正推动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内高质量学术成果“走出去”的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传教士办的从小学到大学的三级教育体系,在近代中国政府的教育体制之外形成。16所教会大学中的14所,是从教会中学发展而来的。除了少数几所医科大学外,普通教会大学的学位课程一般是文科,但这个文科的定义与现在的不一样,理科也包含于文科中。后来课程增多,程度提高,文理分开组成系,20年代末设立文理学院。教会大学的学科多设文理科及医科,很少开设工科。后期受中国政府的管理与影响,为了适应国人的需求,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科专业。农科是个例外,因为传教士进入中国时就有服务农村的思想,当时国内大学中农学质量水平最高的是教会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农科。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史学界拨乱反正,经过对建国以来史学的认真反思,在理论上正本清源以后,展开了对历史学自身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史学理论和方法呈现出多元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史学学科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又一大趋势;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大量介绍、研究和尝试运用,与国际史学界学术交流的加强,中国史学开始走向世界,迈向国际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第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英国是开展STS教育较早的国家,其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浓厚的科学文化传统。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研究生的STS教育目标及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国大学教育目标民主化与社会化、教学内容方式多元化及教育机构专门化之特点。中国军校研究生的STS教育应借鉴英国的经验,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STS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STS课程体系,拓展已有的学术平台,建立优良的师资队伍,以培养既具人文科学精神又具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时代,也是蜀学发展的极盛时期.此一阶段,巴蜀大地社会安宁,经济富庶,加之本地的尊儒重教传统,带来了巴蜀文化的发展和蜀学的繁荣.本文系统总结了宋代四川地区在家族文化、经学传承、史学创新和小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系统展示了此期巴蜀文化的面貌和蜀学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管理教育30多年来的巨变论述了钱学森作为中国管理教育复兴旗手的作用;回顾了钱学森倡导系统工程,引领中国管理教育在与理工科密切结合的道路上发展的历程,探讨了中国管理教育具有理工特色的原因和它的合理性;论述了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工程———运筹学———系统学的三层次科学技术体系,为管理学科和教育指明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