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质量问题是关乎农民工利益的民生问题。当前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不高,闲暇时间少,没有幸福感,满意度差这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应对农民工进行闲暇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在对农民工闲暇教育的目标定位上,总体上应以"谋生型"教育为主,"乐生型"教育为辅,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整合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功能,提高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包括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客观生活质量具体表现为居住状况、工作状况和权益保护、消费状况、婚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闲暇生活、健康状况7个方面,主观生活质量用生活满意度来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较差、收入偏低且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婚姻家庭生活质量不高、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于初级社会关系网络、闲暇生活单调、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以生活内容诸项排列,从高到底依次为:婚姻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闲暇生活满意度、就医状况满意度、居住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尽管城市农民工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有一定差别,但总体上感到比较满意。导致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较低的原因有很多,社会排斥是其中之一。城市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后,遭遇了城市对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排斥。要提高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须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建立覆盖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用工制度;积极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城市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闲暇生活是涉及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转型、影响城市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工"城乡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使其闲暇生活特征表现出与农民和市民不一样的特殊性,而农民工闲暇生活的匮乏或畸形已成为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不和谐音符。以湖南省长沙市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调查为切入点,可分析得出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化"的成因,而城市社区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收集第一手资料,用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测度了来沪务工农民的休闲生活特征。客观上,工作时间长与收入低决定了沪上农民工平时缺乏闲暇时间,而且其闲暇活动形式少,层次低。企业供给缺乏动力,政府供给不足,市场供给被忽略,交往方式单一、社区融入性差等导致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的休闲生活;主观上,沪上农民工已经具有一定的休闲需求,但是对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比较低。贫乏的休闲生活造成了农民工幸福感低下、消极怠工、心理失衡和行为越轨等问题,而从政府、企业、个人三管齐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闲暇生活质量是农村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其专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农村教师的闲暇生活状况总体不太乐观,表现为闲暇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规划,闲暇时间不足,闲暇内容单一,闲暇质量不高.导致以上状况的原因与工作压力、经济条件、闲暇设施、个人兴趣和能力有关.提高农村教师闲暇生活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认识,完善条件,提升技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明确定位自身身份,其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十分突出.务农经历、经济地位、闲暇活动、与市民交往情况、留城意愿、城市户口拥有意愿、理想职业等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有明显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模糊化倾向,与当今我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社会急剧转型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权利保护问题兼有民族问题和农民工问题的双重性,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农民工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市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济南市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工作的现状,总结了济南市的经验,提出了少数民族农民工权利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消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健身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他们因年龄、人力资本、行业分布和月收入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需求特征的差异.求实心理动机是其首要的消费动机,以致其消费类型以实物型为主.体育消费水平按逻辑划分为4级,其中“101~300元”基本级人数最多.由于工资收入水平不高和闲暇时间不够等原因,体育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据此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建议: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体育消费水平;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着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兴趣,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细分体育消费市场,推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产品,提供切合其需求的消费产品.  相似文献   

9.
开展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工作生活质量问题研究,为政府推动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制度创新,破解农民工生存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民工越来越多地走向了沿海城市,成为沿海地区城市社会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有其特殊性,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兼具有民族关系问题和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双重性,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农民工问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走向沿海城市的新疆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民贫困的根源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之所以贫困 :一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相对固定 ,生产速度难以较快提高 ;二是农产品的功能稳定 ,在没有功能变化的条件下 ,消费者有意无意抵制其价格上涨 ;三是农产品关系国计民生 ,政府不允许其价格上涨过高 ;四是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要求丰衣足食 ,这又以少量过剩为前提 ,供过于求 ,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 ;五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缓慢 ,依靠效率提高来增加收入相对艰难。因而农业难以依靠自身摆脱贫困 ,农民脱贫的希望在于非农行业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农民组织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它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在我国今后的农村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战略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它能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农民组织化是制度安排的产物,其解决也需要制度的创新和供给.  相似文献   

13.
农场主的先前经历对其经验能力积累和资源网络嵌入具有重要影响。先前经历的有效混合水平(多元化与相关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验能力的积累和资源网络的嵌入,反之亦反。同时,作为家庭农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决策者,农场主所具有的经验能力和资源网络是影响家庭农场成长态势的关键因素。因此,农场主混合经历、资源网络与农场成长态势之间是递进式因果关系。项目组遵循这一递进式因果逻辑,对中部地区某县4个农场主与农场发展状况进行深度调研,调研结果有效证明了该因果逻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安排与社会资本都是合作社治理的有效机制,两者之间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关系,替代性激励着合作社寻求更低治理成本,获取更高治理收益,互补性意味着合作社整体性制度安排可以内在一致.合作社组建期,社员间的依赖性与协调性要求越高,其对社会资本治理的需求也就越大;合作社成长期,社员异质性增强、交易频率增加又会使合作社对股权安排的需求增加;合作社成熟期,社会资本和股权安排的动用将在不同适用对象上出现分化.两种治理机制的替代、互补与适用性匹配能够保障不同生命周期合作社治理的整体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用工企业,开始对农民工的学历、专业技能提出要求。因此,对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一种解释认为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根源在于"奥尔森困境",但从中国的实践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农民数量的不断减少,并未出现所谓的"奥尔森困境"。事实上,中国长期农民权利的弱化,制度成因在于农民弱势的社会等级制度,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农民利益集团的缺失,因而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打破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速当代农民群体分化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整体分化的诱因和特征的分析 ,提出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应及时、科学地研究农民分化的特征 ,全面正确认识农村和农民 ;应高度重视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社会各阶层影响的宏观调节机制 ;正确处理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学制定和调整有关农民的政策 ,加速农民阶层的分化 ,这是事关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如何培育“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女农民.使她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新型女农民的内涵,针对当前新型女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育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女农民。  相似文献   

19.
中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引发了农村"劳力荒",从而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并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反思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民主体缺位的原因,阐释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理论,探索农民主体复位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秀 《南都学坛》2009,29(6):94-98
民工"自救型犯罪",是指当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以犯罪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权成本过高、保障机制缺失、心理失范、法律知识匮乏等是民工自救型犯罪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健全立法和加强执法,将民工纳入科学的社会保险体系,关注民工心理健康,加强民工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