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古典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美学家们都曾加以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为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谢林,对艺术与自然的看法与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反驳了两种流行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理念。谢林的看法,与康德和黑格尔有所不同。谢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古典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美学家们都曾加以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为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谢林,对艺术与自然的看法与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反驳了两种流行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理念。谢林的看法,与康德和黑格尔有所不同。谢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艺术哲学》是谢林关于美学的重要著作,不仅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艺术进行了哲学的研究,而且着重辨析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分析了各种具体的艺术形态。尤其是在针对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谢林持有与以往哲学家或美学家不一样的独特态度。在谢林看来,艺术具有与哲学等高甚至更高的地位,因为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  相似文献   

4.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 ,涵盖了从原始自我直观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 ,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林的《艺术哲学》在西方具有开创性意义。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考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意义等,是谢林的主要意图。在谢林看来,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完美的艺术品应该表现绝对观念。艺术不仅是美的,也是神圣的、纯洁的。艺术由天才创造。作为脱离功利性的精神活动,艺术能够让人超凡脱俗。谢林的艺术哲学,对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林从古希腊的神话和神秘学的对立出发,把后者理解为纯粹哲学和纯粹宗教的统一体。早期和中期谢林强调哲学才是神秘学的真正的继承者,而宗教则是神秘学的内容公开化和低俗化之后的产物;后期谢林不再强调神秘学(哲学)与神话(宗教)之间的对立,而是关注二者之间的内外互补关系。相关讨论让我们更清楚地领会到谢林对于哲学的地位、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生物美学的产生自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姆嘉通主张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来,中经康德、谢林、黑格尔。由于他们都忽视物质实践的伟大作用,一直把人们周围物质世界中的审美活动排斥在美学大门之外,把美学的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规律,这种现象延伸了150年之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革命正以出乎人类自已预料的速度向微观和宏观领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和实践,引起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直接地冲击人们对美学的认识和实践,一些未知或未被掌握的进步成了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8.
谢林反时康德和费希特哲学的理性至上,第一次把艺术和神话纳入到哲学的轨道,并把它放在哲学大厦的“拱顶石”的位置上,建立了完整的神话哲学;第一次把神话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发展阶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沿着谢林的神话哲学的方向,运用文化现象学的方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肯定了神话在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中的独立价值,摒弃了谢林神话的形而上学的神秘主义色彩,揭示了神话符号所体现的人类生命的创造性意义;第二,对神话的文化学阐释,肯定了神话是人类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在现象学的视域中,使神话研究完全建立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谢林建构了自己哲学体系中的"绝对同一"理念,由此又发展出他的艺术哲学理论并以此参与了欧洲思想界的艺术与美学讨论,还深刻地影响了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柯勒律治:实际上,谢林的同一性理念正是柯勒律治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柯勒律治在谢林艺术哲学的基础上将关注点系于诗人自身,强调诗人作为创作主体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这同时也意...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经历了一体、分离、再融合的过程。科学通过发现规律实现其使用价值 ,艺术通过创造形象实现其审美价值。艺术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用形象思维启发科学的创造性思维 ;用艺术想象支配自然促进科学技术现实地支配自然。艺术使枯燥的科学研究变得丰富而有趣。科学对艺术的作用表现在科学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的深入激发艺术的想象力。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对科学家、艺术家、普通人都是有价值的 ,它涉及到人的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的追求 :真、善、美 ;人的生存方式 :艺术化人生。  相似文献   

11.
自然观从康德、谢林到黑格尔 ,完成了由外而内的过程 ,精神的主体性终于克服了自然的生疏感 ,把自然统摄于理念之中 ,成为理念自身的外化 ,也是理念运动必然扬弃的中间阶段。相应地 ,自然美的发生条件也逐渐更强调主体的因素。人的自由取代了自然真实成为衡量艺术价值的标准 ,从而导致了“模仿说”地位的动摇。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论断和对主体性的关注体现出德国古典美学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说,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然对于艺术的关系——艺术如何描写、揭示、反映自然的美?人们怎样艺术地观照、领悟自然的美的意蕴?这里已经假定了一个前提:自然美或美的自然的存在。那么如何理解自然美呢?什么叫“审美地”或“艺术地”看待自然呢?艺术对人们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有什么影响呢?这就引出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另一方面:艺术对于自然美的关系——人们在发现、欣赏、评价、认识自然美的活动中,艺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这后一方面,艺术史和美学史都很少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即使有所讨论,也大多是在考察自然对于艺术的关系时有所旁涉,这使得长期争论不休的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得不到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艺术着手,去考察艺术对人的欣赏认识自然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一哲学是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的绝对综合,它代表了谢林前期哲学体系的最高成就。基于同一哲学的成熟理论以及对古希腊悲剧的认知,谢林形成了自己的悲剧观:悲剧诞生于自由与必然的冲突,结束于二者的和解。谢林悲剧理论的实质是一种悲剧哲学,先验唯心论从历史的视角初步展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同一哲学体系建立以后,悲剧理论成为艺术哲学构建的重要内容,表明了艺术与历史哲学的内在关联,进一步论证自由和必然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艺术哲学,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哲学家对于“象征”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展示出了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乃至哲学体系本身的差异性,即黑格尔哲学总体说来是单向度的、西方中心式的,仅仅把片面的理性思想发展当作一切的准绳,反之谢林哲学是多维度的,对远古的和非西方的文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给予更多的承认。  相似文献   

15.
谢林改变和扭转了康德、费希特以人的自我为轴心的哲学走向,重新选择了本体的定位。他以人之外的“绝对”为核心,把费希特的主观意义的本体论,即“自我=一切”,转到客观意义的本体论,即“一切=自我”。谢林的“绝对”是超越主客体之上的绝对同一性,是精神与自然的绝对同一。谢林的“绝对”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斯宾诺莎的实体说,对实体加以理性演绎成宇宙精神,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运动辩证法思想为谢林绝对本体的运动发展提供了启示。谢林已察觉到绝对的运动规律贯穿到自然与历史中,人认识自然与历史就是认识其中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康德以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开启了德国的主体性哲学,但康德、费希特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化为客体对主体的服从,就远离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唯物主义原则,谢林试图将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补充进哲学。谢林既肯定康德的主体中的纯粹理性的存在,又认为客体中存在同样的客观理性,认为这两者具有"先定的和谐",两者是绝对同一的。谢林认为这种先定的和谐只有少数天才在"理智"、"直观"和"美感"中才能把握。谢林将主客体的矛盾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在艺术中消解这种矛盾,使哲学和艺术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东西,哲学和艺术失去客观性和普遍性,走上了通往神秘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谢林的《艺术哲学》是一部艰晦的著作。要读懂《艺术哲学》,必须掌握一条基本线索:谢林在纵向上分析了艺术史,在横向上分析了艺术形态,旨在表明艺术世界是按照内在规律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这是谢林的艺术学理论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艾伦·卡尔松分别讨论了人类影响环境的三种个案:现代化大农业的核心理念是理性设计下的功能适应,人们应当学会欣赏现代化大农业的宏大形式美与功能表现性;环境艺术由于根本地改变了自然对象、环境的自然审美特性,因此是对自然的一种审美冒犯;日本园林不仅尽力仿自然之形,也努力呈现自然的本质与理想的自然状态,所以,成功地处理了艺术与自然之关系,使人易于欣赏.卡尔松在此呈现了处理天人关系的两种思路——“追随艺术”与“追随自然”,并以后者为理想典范.人类影响环境应当是综合了天人二端,而以自然为主导的环境类型,它为人类环境正确处理天人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谢林与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理论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们的悲剧审美观上.谢林悲剧审美观的神性色彩相比于黑格尔悲剧审美观的人性光辉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于我们今天的悲剧艺术更具启发.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述可以发现,黑格尔的指责实际上建立在对谢林的“理智直观”概念的误解上。这一概念与其说指向某种直接被给定的直接知识,毋宁意味着谢林在有意与费希特划定界限而使用它的情况下,与黑格尔在体系建构前提上存在共同之处。但与黑格尔不同,谢林以一种对绝对同一性进行自身折叠的极性方案,阐发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肯定辩证法,这一结构甚至在他的晚期哲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谢林与黑格尔之争或许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大全一体体系建构的两种不同思辨方案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