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986-2016年间的格非研究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先锋话语视野下探讨格非的叙事策略与形式迷宫;第二阶段,侧重对格非小说创作主题与叙事风格的研究;第三阶段,围绕"江南三部曲"的相关评述,指出格非融合现实主义与先锋叙事经验,始终坚守文学的创作自由原则和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以及部分入围优秀作品的细读,对于近几年长篇小说创作叙事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艺术分析.这种多样化趋势主要体现为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等几种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一种被称之为“茅盾传统”的创作范式存在,其主要内涵包括现实主义传统、“史诗”创作传统、“理性化”叙事传统三个方面.这三种传统的互渗交汇,构成中国新文学的一种重要价值体系,至今仍有无可漠视的意义.当下文学界有一种随意丢弃“茅盾传统”的倾向,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文学在形式上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伤痕文学"到马尔克斯魔幻叙事式"寻根文学"的过渡,这种文学形式的转变以及寻根文学的诞生,体现了新时期创作群体对社会认知的调整,他们试图寻求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认知和描绘新时期的社会现实。在新时期文学进行自发调整的同时,诞生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给具有相似社会困境的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带来了理解当时社会现实的新的认知方式,促生了寻根文学独特的魔幻叙事方式。在对魔幻现实主义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寻根文学创作主体也进行着审美创造,赋予了现代主义和人类生存境遇问题以新的涵义,从而突出了寻根文学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瞿秋白的译作中,所占比重最大、选择资料最全面、涉及面最广泛的是高尔基的作品。对于1930年前后的中国左翼文坛而言,高尔基及其作品的典范性对中国革命作家和革命文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一个文学家,高尔基的精神和作品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高尔基成为无产阶级作家的理想化身,其作品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最佳范本。从范本译介、思想解读、文论阐释三个方面,瞿秋白介绍了高尔基的艺术成就与艺术思想,阐发了革命作家的典型特征,探讨了普罗现实主义文学观,强化了普罗现实主义文学是适合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范式,为中国左翼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提供了最完备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在建筑与历史记忆、代际与伦理承变、人性幽微与世情采写之间进行叙事架构,历史、伦理与世情构成小说的核心元素。其历史书写,以建筑群为记忆主体,呈现时代变迁轨迹,揭示阶层差异;其伦理书写,以公共秩序和家庭关系的代际叙事,描摹出民间伦理的具体样态;其世情采写,直面社会痼疾与人性之恶,弘扬传统伦理与民间温情。小说既具有现实主义创作“历史的”深度,又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的”高度,堪称现实主义范式下中国当代文学的标杆之作。  相似文献   

7.
(一)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德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成为国内文学的主流.它一方面继承了德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与自然主义和颓废文学作斗争,另方面又为后来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作好准备.享利希·曼被公认为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首席代表,他无情地批判了威廉帝国,魏玛共和国及法西斯专政三个时期,促使德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重跻于世界文学之列.亭利希·曼(Heinrich Mann,1871——1950)出身于北德吕贝克城的资产阶级家庭,早年在德累斯顿的书店里作学徒,后来参加柏林菲舍尔出版社的工作.由于家庭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联系。文章从概述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特色入手,以充分例证说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对该思潮的汲取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同时还显示了老舍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技巧的纯熟掌握。文章认为,老舍以他融合了世界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长处的独特的中国批判现实主义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并以其善于借鉴,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似文献   

9.
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不确定性和虚构性,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的持续,有它的独特性,它解构了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后现代小说是一种文本、一种叙事,因此它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已偃旗息鼓,但它的文学理念、思维方式已溶入我们的血液中,它的某些元素还出现在文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0.
姚雪垠宣称"有自己的一套关于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和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即"历史现实主义原则",并且运用之去指导自己的创作,在<李自成>中获得巨大成功,并自诩<李自成>为"填补中国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的空白"之作.其实,在背离历史重大事件时谈"现实主义",在某些枝节问题上大讲"历史",沿用"三突出"模式而不自知,小说绝大部分篇幅背离其创作立意,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引用大量材料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