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运用vP壳讨论现代汉语中几种典型“给予”义“给”字句的生成,探索这些句式的句法特征。现代汉语几种“给予”义“给”字句是典型与格句在不同句法层面上的派生。典型与格句能否转换为双宾语句式受动词语义特征的影响,只有带“移出”义动词的给字句才能转换成双宾语句式,并进入紧缩式。如果动词只有“移动”义,不带动作趋向,句子进入紧缩式就会产生歧义。句子歧义可以通过区分具体语境中动词的“移出”义和“移入”义来消除。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给-VP”作为一个独立的汉语特殊句式来进行分析。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看,“NPVP”结构,“NP给VP”结构,“把NP给VP”结构三者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NPVP”结构没有语义和句法上的致事,只有受事和完成动词结构。“NP给VP”结构由“给”引出语义上致事(invisibleforce),把“NP给VP”则是由“把”引出句法上的致事(visibleforce)。三个汉语特殊句式都统一于一个相同的语义链,即致事引起受事发生完成动词事件,其中,“给-VP”中的VP具有“V活动-V结果”形式特点,NP是V活动的内论元而非外论元。  相似文献   

3.
先秦双宾语结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15种文献对先秦时期双宾语结构作了考察,发现先秦有180来个动词带了双宾语,用例总量有2800来个,认为:双宾语结构中述语一般由三向动词担任,在特殊语境中,可由双向动词担任,它们同双宾语在语义关系上具有交接和移位的特点;由于交接和移位上的具体差异,形成了双宾语结构的8个不同类型;根据用量和普遍性来断定,其中给与、取得、告示、称谓、为动是先秦5个主要的双宾语结构类型;8个类型的共同结构形式是“述动+宾1+宾2”,另外3种结构形式各有条件限制,只为少数类型所特有;各类型中的述动、宾1、宾2在语法性质和作用上也各有同异,其同异是有条件的,有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或减少由双宾语结构引起的理论冗余和导致的教学尴尬,本文重审双宾语结构研究中的两大焦点问题——格问题与主目结构问题,发现:双宾语结构中的直宾与间宾不能都获得宾格,从而无法成为合法的动词宾语。因此,双宾语结构不具有句法学意义上的合法性,而只存于语言表象。这一推论得到了语言事实的印证。  相似文献   

5.
与单宾语结构相比,双宾语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个动词同时与两个宾语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理论分析无法合理解决直宾与间宾的赋格和题元角色分配等问题,从而导致对双宾语结构本身的质疑;间宾的非刚性、历史证据和类型学证据都不支持双宾语结构的合法地位;所谓的双宾语结构是与格结构中与格介词附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个动词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双宾语结构,是古今汉语共有的一种语法现象,而具体情况却不完全相同。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双宾语结构,我们把它叫做“普通双宾语结构”,但就表达的内容来看,古代汉语的普通双宾语结构远较现代汉语复杂。古代汉语中含有使动和为动两种语法关系的双宾语结构,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我们把它叫做“特殊双宾语结构”。掌握古今汉语双宾语结构的异同,有利于掌握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又对阅读古书有一定助益。这就是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边带两个宾语,而这两个宾语之间不发生结构关系,即这两个宾语分别和前边的动词组成动宾关系。这样的双宾语结构古今汉语都有,而比较起来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更复杂多样,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有些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双宾语结构来表达了。这些情况往往给阅读古籍带来一些困难,有时在分析上也会出现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8.
本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1+VP+VP3+给+NP2”格式,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由此,本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显现出来,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5 种文献的2800 多个双宾语结构例子对先秦双宾语式进行了较全面的断代研究。笔者归纳出178 个带双宾语的动词,从中发现这些双宾语结构的述语一般由三向动词担任,它们同主语、双宾语在语义关系上具有交接和移位的特点;由于交接和移位上的具体差异,形成了双宾语结构的8 个不同类型。另外,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1+VP+NP3+给+NP2"格式,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由此,本文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者显现出来,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的双宾语结构较现代汉语的双宾语结构复杂,主要表现在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不仅仅限于“交与”、“告知”一类意义的动词,象“给”、“送”、“问”、“请教”、“通知”等词,一般及物动词也可以带有双宾语。关于这一点,现行的几部古汉语教科书,只有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其他教科书则只有注释部分提及,而未在有关章节中专门予以论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般及物动词带双宾语较生疏,而注释往往略而不提。因此有必要著文来讨论一下这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以往的分析与假设,本文在Chomsky语段推导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分析了双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双宾语结构的核心是传递意义和传递方向,英、汉双宾语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都与动词密不可分。重点分析了汉语双宾语结构中动词的特点,重新归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提出双层vP结构,而不同类型的双宾语结构则主要通过词汇与参数两个方面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双宾结构是古今汉语都有的一种句式。过去的语法著作都认为双宾结构是“动词+双宾语”,即谓语动词后必须带有两个宾语。现代学者专家的有关论著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认识,并都将其作为双宾结构的必要条件。目前存在的分岐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双宾动词(又称“交接动词”,“给取动词”。指能带双宾语的动词)范围的广、狭。人们一般都是从词义特征入手来限定双宾动词的范围的。或认为:双宾动词只限于具有“授与”义这  相似文献   

14.
介词融合——双宾语结构的形态句法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aker的融合理论(Incorporation Theory),人们通过对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会发现,在英、汉双宾语结构中存在着介词融合现象。双宾语结构是“单宾语”及物动词经历了介词融合的语法化过程而形成的句子结构形式,双宾语结构同与格结构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带方所宾语的双宾句仅指动语动词为外向动词、内向动词和兼向动词的双宾句。惠安方言这类双宾句不仅在三"向"上对动语动词的选择与普通话不相一致,而且在双宾语的移位问题上也体现出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巨大差异。惠安方言双宾语移位后可出现四种结果:不改变句意,造成歧义,减少句子的义项,改变句意。对这四种结果出现的种种条件限制和彼此的差别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从而总结出双宾语移位的规律,并进而归纳出双宾句的语义特征和用法。从中可以看出,语音对此类双宾句的影响巨大,涉及到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在“问/对+NP1+Vt+NP2”结构中,介词“问”只能接“人”宾语、“取人类”动词;“对”则可接各种宾语、不接“取人类”动词。二者用法相同之处源于上古它们同处一个固定的“问对结构”中、语法化过程相似;不同之处源于二者起点词的语义、虚化后语义滞留程度和使用频度范围等不同。  相似文献   

17.
“V NP Prep”动词习语是一种常见的多词动词,它结构紧密,内涵丰富,使用广泛,表现力强。在被动转换时,它具有复杂多变性,比较难以掌握。将动词习语分为松散型、紧密型和凝固型三个转换层级,有利于分析动词习语在三个转换层级中的句法特点和被动转换时的语义限制,有助于比较全面地掌握“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结构框架:NP1VNP2,文章从多系动词入手,即动词V前后的论元位置上各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NP,这两个NP所具有的语义角色就是动词的"系".多数情况下,NP1与NP2的语义角色并不相同,它们分别是动词V的不同的"系",考察以动词为核心NP1VNP2中处所成分的关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1 1.1 现代汉语里,由介词“在”跟处所词、方位词或方位词组组成的介词结构(以下写为“在 NP”),在句子里有时位于动词前;有时位于动词后;有时既可以位于动词前,又可以位于动词后(位于主语前的情况,本文不拟讨论)。根据“在 NP”在句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可以对现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20.
甲骨卜辞中有两类双宾语句: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和后世汉语双宾语句。两类双宾语句内部语义关系不完全相同,而且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和后世汉语双宾语句没有明显的源流关系。花园庄东地甲骨这批发现刊布的材料中,有不少未曾或很少见于已刊甲骨的语言文字材料。本文全面整理和分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非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型情况,以补充甲骨卜辞非祭祀动词双宾语语句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