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韧于现当代文学的“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思潮,同时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与其说是古典文学研究被动地接受了邻近学科的影响,倒不如说是这一思潮也契合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向更为恰当。就现当代文学领域对问题的提出来看,只是针对以往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而发的,是出于做翻案性批判文章的需要。其实无论是对于现当代文学还是对于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事情恐怕还不是急于做翻案文章,当然这种工作也是必要的;而是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批评模式,重创新的文  相似文献   

2.
陈刚 《南都学坛》2008,28(1):F0003-F0003
近几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一些学者借助于新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所做的各种探讨,将学科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其中,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张新科教授新近问世的论著<文化视野中的汉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汉代文学>便是这类成果中颇富于个性、很有学术价值和思想启示意义的重要著作,总体上看,这部论著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具有世界性的新学术领域,以台港澳文学作为“引桥”而逐渐拓展,也逐渐与国际上的移民文学、离散文学接轨,形成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文学“圈”。它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外移与外族文化相互影响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期发表三篇文章:饶芃子的《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从跨学科的视角论述海外华文文学对相关学科的促进,为比较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探讨对象和研究空间,为传统的国别、地域文学比较,特别是理论研究和学科“边界”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视点,海外华文文学和比较文学在开拓文学研究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上,均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新的阐释内容和角度,并由此而引起了对传统思维模式的反思;王润华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认同:诠释世界华文文学的新模式》是从文化视角切入东南亚华文文化,作者从不同国家、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感受,并探讨诠释中国以外边缘地带华人建构的另一种“中华文化”的模式;蒲若茜的《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是对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华裔美国作家笔下频繁出现的“唐人街”叙事的分析,在华裔美国文学书写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随着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作家笔下的“唐人街”再现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从早期“他者导向”的叙事、“亚裔感性”的追寻到华裔第二代逃离或固守“唐人街”的种种诉求,表现出美国强势文化俯视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华裔要冲破“玻璃天花板”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1950-196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解读者,部分来自政治、历史研究领域,部分来自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研究领域,少有专业学者。“冷战思维”、“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等对其影响深刻,使他们的言说大多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并倾向于采用西方艺术标准评价“十七年文学”。但族裔身份差异使西方本土解读者与华裔解读者两部分力量,深层次文化立场并不同,促使本时期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言说呈现出了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分三个部分讨论了“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首先揭示新历史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认为诞生于80年代初的这一文化思潮是对“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双重扬弃,强调对文学本文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研究。其次,讨论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研究”的新历史观问题,指出格氏的真实意图在于打破传统的“历史一文学”二元对立,将文学看作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在历史语境中塑造人性最精妙部分的文化力量和符号系统,而历史与文学共同构成一个“作用力场”,并使那些伸展的自由个性和升华的人格精神在被压制的历史现象中发出新时代的声音。最后,阐释“文化诗学”的基本特征,即“跨学科研究”性质、“文化的政治学”属性和“历史意识形态性”。认为“文化诗学”事实上是延伸发展了一种“历史诗学”的概念,表明文学批评中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批评方法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的古代小说研究是在“经世致用”和文化──学术两大思潮的作用下进行的,文化一学术思潮出现于“五四”与“新时期”,构成了本世纪文化-小说研究的两大高峰,经世致用思潮风涌了近八十年成为贯穿两个高峰的主线。它将学术的多元扳向单元,将学术文化拉向政治实用,最终走向学术消融于政治的死胡同。经世致用思潮的流变及其政治-小说研究可分四个阶段有五大教训,“实用理性”是产生上述现象的文化根源。还原与阐释是这一学科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课堂教育、论著出版、新闻报道是实现上述参与的主要途径,而还原的无止境与…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坚实的文化存在 ,但同时也是一个虽然美丽却又斑驳繁复的文化探险领域。在一个强大的父权审美机制下进行写作的文学女性 ,保持着自身独异的精神气质和哲理思辩意识 ,以女性敏感而幽闭的心灵在“沉默”中顽强叩击“世界”与“历史”的真相 ,以“清丽而越轨”的笔致书写出属于“女性”独有的身后那段被男权文化驱逐压抑着的历史处境和现实的生存困境。穿越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外部表象诸如“私人化写作”、“审丑意识”、“文化建构”、“姐妹情谊”、“母女关系”等等 ,思索考察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女性书写行为将会发掘出一个具有新的知识增长点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4日至6日,全国第四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既有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宏观探讨与学术反思,也有对不同层面的区域文学现象的个案研究与理论阐释。研讨会进一步彰显了重庆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香传》与中国古典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香传”不仅是李朝文学领域中最好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最宝贵的民族文学遗产之一”,“并且也应当看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世界性的不朽杰作之一”。具有这样的文学价值和地位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透发着来自鸭绿江、图门江彼岸文明古国的文化思想气息,诚然,这没有冲淡或委婉地否定了《春香传》所呈现出的“较浓厚的民族特色”,只是说,它深深地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裔文学艺苑中的一支奇葩,东干文学的多元文化色彩不但显示了其在世界华裔文坛中的独特性,还启发我们思考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俄罗斯文化、东干亚文化与世界华裔文学的关系。深入研究中亚东干文学,对世界华裔文学研究具有拓展新领域和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