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关系是由多重权力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所形成的权力关系具有自身的基本属性:广延性、综合性、坚韧性、目的性、有效性、潜在性、服务性、责任性和对称与非对称性。权力关系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运行权力必须遵循权力伦理和权力道德。比之一般伦理道德,权力道德具有自身的基本特性:内容的政治性、本质的责任性、形式的公权性、功能的示范性和角色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犯罪虽属行政犯范畴,却具有反伦理道德性。与其他普通犯罪不同的是,环境犯罪不仅违反了社会伦理道德而且还违背了生态伦理道德,同时环境犯罪的伦理品性正在发生着由反社会伦理性向反生态伦理性的嬗变。在此嬗变中,环境犯罪伦理品性的内部非均衡性、环境犯罪客体要件的扩张和环境刑法的本质和目的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孝与现代家庭伦理张一夫每个人都为生活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而感到幸福。而幸福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现代家庭伦理是对传统家庭伦理批判继承基础上的演进与发展。在中国传统封建家庭所滋生出的一切伦理道德中,“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如...  相似文献   

4.
学生评价伦理是在学生评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作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学生评价必然具有着伦理属性;此外,学生评价活动的各个环节均与伦理紧密相关。学生评价伦理具有人为性和为人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现实性和理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佛教伦理道德是指佛教伦理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所应有的道德行为和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佛教伦理道德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佛教伦理道德与其它宗教伦理道德社会功能相比,既有特殊性也有共性。在和谐社会中,佛教伦理道德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伦理的关系是历代思想家所关注的理论问题 ,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伦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从属于政治学 ,并从成就最大、最高、最广善业的政治目的出发 ,设计了家庭伦理和公民伦理 ,提出了政治是公共事业、政治制度的价值理念就是公正不偏等思想 ,表现出对政治生活的伦理道德价值上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7.
政治与伦理的关系是历代思想家所关注的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伦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从属于政治学,并从成就最大、最高、最广善业的政治目的出发,设计了家庭伦理和公民伦理,提出了政治是公共事业、政治制度的价值理念就是公正不偏等思想,表现出对政治生活的伦理道德价值上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8.
制度作为伦理的现实基础 ,以其优先性对伦理具有决定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家庭伦理的建构与运作也应该由现实社会制度提供依据和支撑。这就要求家庭伦理以既有制度为基点、以制度伦理为中介 ,借助“制度—制度伦理—伦理”机制 ,与制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使自身的建构与运作取得合法性、有效性 ,最终保证家庭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个体崛起与社会风险并存的外部环境中,家庭生活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这一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深嵌在家庭文化内涵中。 在中老年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伦理性价值是维系家庭稳定的基本要素,情感性价值是家庭成员的生活体验,工具性价值是协调个人、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平衡器,这一以家庭的伦理性价值为核心并协调个人与家庭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权变关系的家庭生活方式可以称为“关系型家庭”。 与西方家庭的个体化相比,中国家庭生活变迁既呈现人口学意义上明显的个体化趋势,又突出伦理价值、情感性价值以及工具性价值在家庭中的重要功能,这是中国家庭生活变迁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羞辱》讲述了戏剧演员西蒙·艾克斯勒晚年陷入了身份选择伦理困境、爱情伦理困境和家庭伦理困境。文章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分析了《羞辱》中的主要伦理事件,旨在挖掘罗斯小说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其维护后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秩序观。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和道德挑战,使得普世伦理成为可能。“自下而上”的探究方式达成以社会道义为基本维度的普世伦理规范;各特殊道德主体所持价值目的异质性的既定存在,使得普世伦理的承诺只能是低限度的。  相似文献   

12.
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是人类价值天平上两种最基本的,也是根本的价值取向。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取向的内在矛盾,深刻表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总是处在历史与道德二律背反之中。新世纪我国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 主要表现为道德优先与利益优先、效率优先与社会公正、发展与稳定、经济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经济生活专门化与社会生活多元性的矛盾冲突。我们的任务是面对冲突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 坚持价值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实现道德与历史的统一; 科学划分和界定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的评价范围, 使求“真”与求“善”在矛盾对立中达到统一; 坚持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性并重,架构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商谈伦理学,认为交往行动实际上是主体间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关系,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调整.共同道德规范的认同和维护是通过商谈形成的。这一理论对建构现代家庭伦理关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中坚持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深切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用主张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目的在于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探讨冯内古特小说的后现代伦理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社会似在面临深刻的变化.在道德的普遍主义之后,似是伦理的特殊主义在回归.种族斗争、部落纷涌等回归现象,这些定义了后现代政治的事物,表现出“在远处的松绑是为了巩固与他者在此地的分担”的需要.如果说道德是朝向完美社会的前程,伦理则是朝向起源,朝向刻画了原初、基础的“古老”的缓慢归路.在这样的意义上,伦理表现出大众共存的实质.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能够讨论“美学的伦理”,它是基于被分享的感情和激情的连结物.这种共存不像是社会契约所意愿的那种和谐,而更像是使人类特征一体化,出自“感情协定”的和谐.共存也是关于“公众场”的集体智慧,人们应当珍惜而非破坏.这样的寻根可以是积极的.伦理的这种根深蒂固同时又充满活力的“信赖联系”功能让我们懂得在短暂的权力之外,还有永恒在时间之中的根本性的势力.在这种时间链上,未来不像是在道德中那样,它不再是制约个人存在的绝对,个人存在只有参照过去才会有意义:永恒活在当下.因此,与现代道德的“应该是怎样”相反,伦理的“能够是怎样”或“希望是怎样”可以很好地总结出后现代公民关系所采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道德生成的基本内涵,指出道德生成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生成不仅是企业道德知识的增长,而且是在此基础上企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和企业道德实践能力的增强。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道德生成存在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道德生成认知和道德生成操作不足。为此,提出采用"循环三步法",依次通过确立企业道德信条、进行企业道德教育和执行企业道德准则,以促进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伟大理想和善的伦理行动,“中国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历史性概念。它既是一种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时代伦理精神,也是一项中国人民实现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当代社会,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行动的理论构想,蕴含了社会善治和个体道德完善双重努力的伦理学涵义。“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与合理安排,为之提供必要的制度伦理保障;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一个体德性品质的提升与完善,并为之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持。“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相统一的伟大伦理行动。  相似文献   

18.
《有产业的人》被公认为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描绘了19世纪朱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图景。高尔斯华绥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社会个人道德沦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关注。从责任伦理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建立和谐秩序的伦理理想进而认识到这部作品的重要的当代社会价值.即重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摆脱个人道德论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危险,是英国社会获得新生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后立法时代的伦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现代伦理受立法思维支配而落入伦理立法不同,鲍曼认为伦理领域是道德个体的自决领域,后现代伦理或后立法时代的伦理是回归个体道德自决的伦理,它接受他者作为道德守护者的地位,悦纳他者,承认道德难题的乌托邦性质,不用立法的方式,而用道德的方式解决道德问题,故此,与现代伦理追求立法基础上的伦理和谐不同,后现代伦理或后立法时代的伦理将追求基于道德基础上的伦理和谐。  相似文献   

20.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