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短缺性人才资源呈现出数量短缺、质量短缺和结构短缺三个基本特点。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社会的价值评价发生错位、培养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短缺性人才资源市场配置出现了流失严重、分布失衡的困境。因此,必须把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调控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动态均衡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短缺性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2.
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市场。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使人才有效、合理、有序流动。要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一是制定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才资源市场的配置的法规法律体系,来规范人才市场的运行。二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利用行政手段加以调控、协调、组织,依法管理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效能取决于人才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而人才市场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人才市场自身运作技术的规范性、精确性,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它领域的制约。这些社会协同方面包括人才开发、人才流动的保障与约束、用人单位人事规划、行业竞争态势。深入分析社会协同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机理,对现阶段影响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效能的存在状况加以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建立面向市场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一体化的人才流动保障与约束机制,推进国有部门人事制度改革和非国有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努力实现人才垄断价格向人才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会计人才市场可以使人力资本集聚,会计资源合理配置。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调节机制,加强社会咨询和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塑造会计人才市场主体,就是要完善会计市场主体体系和健全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会计人才市场机制是通过会计商品的价格、供求、竞争、管理等相互制约关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人才市场运行分析——兼论陕西人才市场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我国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陕西,人才市场的不完善性及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非对称性矛盾较突出。为加快发展陕西人才市场,应积极协调人才市场与商品市场、资源市场、资金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才存量的作用,并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人才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张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是加快人才市场主体建设,加速人才市场的机构建设。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功能,同时要目标明确、举措科学、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7.
人才市场建设要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健全人才市场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才市场的专业化。贵州省人才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交换功能、信息功能和协调功能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高层次的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整体服务水平还相对偏低,影响到人才市场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贵州省人才市场拓展服务功能对于人才市场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是特殊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高等教育市场是高校与社会进行资源交流的场所,是高校与社会互动的中介。高等教育市场包含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咨询市场、就学市场,它在高教运行机制中具有交换、反馈、激励、调节、配置资源等功能。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市场,明晰影响高等教育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实现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与人才市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是生产力 ,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中国的人才市场是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初步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中国加入WTO ,人才市场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和重大挑战 ,因此 ,必须与时俱进 ,发扬创新精神 ;沉着应付 ,加大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 ,从而为构筑人才高地 ,增强我国的竞争力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能源发展转型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领域,转型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市场化转型来提升能源效率。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源泉,能源效率源于多元产权主体的公平博弈。我国资源产权的政府配置模式导致了资源产权配置不公、保护不力的状况,无法为能源民营经济的内生发展提供支撑,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当变政府配置为市场配置,通过资源产权的公平配置为竞争性市场的构建以及能源产业的发展转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主客观矛盾,根据调查获取的资料,研究了在职业配置中以"自由竞争"为代表的"市场导向"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提出政府有责任创设公平竞争的前提,即调控人才供需双方之间数量上的相当及结构上的均衡,并探讨了对人才市场进行自觉调控的具体措施,以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启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这一现实社会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环境,即:1.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未达到饱和度;2.中国人才培养总量并未超标;3.症结在于人才供需结构换衡。那种以消极无力的态度任其恶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为了促进人才供需之间的契合,除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之外,当务之急是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人才配置机制和机构。具体措施包括:重构高校培养目标,确立知识型和知识兼技能型(两栖型)人才培养的恰当比例;试行东西部地区人才联合培养,尽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等九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所设计的"辽宁人才环境建设调查问卷",对辽宁省九个市地就辽宁省人才环境建设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针对调查所得的结论,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辽宁人才环境建设的相应对策措施,包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营造宽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人文环境;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快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转变选人、用人、育人机制,营造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创业和发展环境;转变教育重心,注重培养两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建立健全以鼓励劳动与创造为目的的激励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人才流动中出现的"马太效应"是由于地位和名誉能够给人带来效用以及人才有成就需要而造成的。这种人才流动现状使流出单位人才匮乏,流入单位人浮于事;使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恶化;使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应得的回报,从而导致社会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减少和未来人才资源短缺。国家应该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高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促进高校校际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人才资源开发既关系到库区百万大移民任务的顺利完成 ,更关系到库区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库区的人才资源 ,必须从三峡库区的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入手 ,提出三峡库区人才资源开发应采取的对策。三峡库区特殊的区情、人才资源现状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 ,决定了库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因此 ,三峡库区人才资源开发需要采取政策性开发、培养性开发和使用性开发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该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迫切要求我国人才市场应有足够的发展.介绍了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市场在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重点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效能是度量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志性指标。文章考察了首都地区人才效能的总体发展态势,并按照学历层次、宏观产业、新兴产业的标准研究了人才效能的差异化特征。结论表明,该地区人才资源效能水平在逐年提高,说明人才资源配置结构在不断优化;从学历层次看,效能的高低与学历成正相关关系;而人才效能的宏观产业差异化特征明显,第二产业的收入型效能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利润型效能高于第二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金融、文化创意以及物流会展等人才效能显著,这为首都地区未来重点产业选择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将其引入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等学校数量与规模、师资力量、经费配置、专业实践以及个人就业愿望和社会岗位、人才需求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供需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中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两大矛盾。通过对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分析发现,高等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类型比例不协调、师资力量不达标、教育经费投入不充足和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高等学校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学生就业观念不科学、职工安全生产有隐患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路径应适当转变高等学校定位,科学建设教师队伍;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多元开拓经费来源;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人才供求总量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高等教育人才发展需要考虑到人才需求水平与人才供给能力两个方面 ,本文以浙江省为分析对象 ,选用非线性模型法预测了人才总需求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 (自回归模型 )预测了其人才总供给 .在此基础上揭示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的矛盾 ,并实证性地分析了至 2 0 2 0年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 .最后 ,提出了几个的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