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和“陌生化”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但“异化”绝不等同于“陌生化”。“陌生化”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应当成为文学翻译的目标。“异化”翻译可能让译文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就此认为“异化”翻译就一定能够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更不能认为译文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就是原文的“陌生化”手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手法“陌生化”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深入剖析了“陌生化”的概念内涵,提出应将“陌生化”同“陌生感”加以区分,同时采用“新鲜化”和“陌生化”相结合的方法翻译源语的“陌生化”语言,从而更加有效地传达源语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试析广告语言中的陌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广告语言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加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手段也越来越多。“陌生化”是其中的一种手段,“陌生化”包括语义“陌生化”、语音“陌生化”和语符“陌生化”。“陌生化”突破了语言的固有约定,用特有的语言风格达到了“促销”目的,取得了特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文学语言“陌生化”取向的分析以及文学翻译作品中保持文学语言“陌生化”的意义,指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该在目的语中准确恰当地“移植”原语文本的“陌生化”特征,采取以“陌生”应对“陌生”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陌生化”理论的渊源及发展,并对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可应用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笔者指出二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文学作品的“陌生化”特征要求译文也要相应的陌生化;译文中“陌生化”手段的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陌生化”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文文化意象,而且丰富了译入语文化。同时,笔者也指出译者在运用陌生化时,也应注意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意指采用一定的技巧在语言、词语等文学形式上,在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以此来增加文本的理论高度。陌生化策略从古典理论到当今学术流派,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横交差的陌生化网。造成了读者与文本、社会学与社会现实断裂等经验性问题。我们试图对社会学理论及其文本“陌生化”策略的运用及现象作批判性分析,提出“世俗化”、“祛陌生化”来消除陌生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这种理论主要通过语言的变形或技巧的处理,有意把熟悉的东西描绘成陌生的事物,使人产生新奇感,以此激起审美的强烈欲望,从而达到更深的理解和更形象的把握。本文探讨了“陌生化”的定义,并且从词汇、句子及上下文三方面分析了马克.吐温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段,同时指出:马克.吐温虽未闻“陌生化”之名,却行了“陌生化”之实。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具有“含混”特色说明她的诗歌具有陌生化特点。从陌生化的视角对她的宗教诗歌进行解读,包括修饰语的陌生化,意象的陌生化,主题的陌生化和观点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流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也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把“陌生化”理论移植到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求授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作陌生化改造;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陌生化处理,以引导学生的好奇,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变革教学方式。“陌生化”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造成的麻痹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0.
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歌文本的“陌生化”研究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陌生化”手法旨在恢复对生活的感觉,达到审美愉悦。从认知角度讲,感觉的获取过程与认知结构关系密切。一方面,“陌生化”手法破坏了思维的惯性,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认知结构所具有的建构性质又使其被破坏的部分在动态中得以重构。在诗歌文本中,“陌生化”既借助直觉的神秘得以实现,又在意义与所指的关系中展现其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