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与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是统一的,伴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两次转变,其人的解放观念也经历了从人本主义的激进的思想话语到唯物史观的科学的历史话语的逻辑转换过程。本文探讨了青年马克思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是怎样拓展人的解放理论视域,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问题精神实质,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现实出发去拓展人的解放问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统共产主义观,存在着“科学化”和“实体化”的倾向,注重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维度,而忽视了信仰的维度.文章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梳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中历经宗教、政治、经济“三大批判”的逻辑进程,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以人的自由为核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再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理解出发,阐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的辩证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信仰维度根源于其内在的辩证本性:作为信仰源于其“超越性”维度;作为科学信仰源于它深厚的“现实性”根基.  相似文献   

3.
探索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来源决不能撇开人类学对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思想,是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的会合点,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倡导了一种更博大、更深远的历史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是新时期我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的认识。一是在何种意义上肯定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二是关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关系。多数学者从泛指的意义上承认马克思具有人本主义思想,至于能否用“人本主义”指称马克思的哲学,却意见不一。同时,多数学者也从哲学发展的视角既肯定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联系,也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了西方人本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等三个层面 ,指出现代西方哲学集中体现了价值论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扬弃和变革 ,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过程中 ,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被创立的。本文肯定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是其理论的导向原则和价值判断标准 ,可以而且应该在与价值论的人本主义的对话中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科学历史观、超越人本主义哲学视野之后 ,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其早期异化理论的物象化理论。“物象化”并不是近代以来唯心主义哲学所理解的那种意识的外化、物化 ,那种主客观转化意义上的“物化”或者“异化” ;“物象化”并不是主体性的东西直接变成了物的存在 ,而是说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恰好像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一样 ,被误看成是具有物体形象性质的东西 ,实质上这仅仅是一种假象。当代西方许多思想家都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这一思想 ,或者从自己的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物象化特征作出了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7.
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是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想。从这种思想出发,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形态”设定为一个超验的、超民族的主体,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视为它的进化目标,据此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存在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单线”演进。同时,马克思在看待各民族经验性历史的发展时持“多线论”立场,认为世界各种社会文明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不少学者往往把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等同于其异化理论的全部,从而忽略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进过程。与异化理论相对应,马克思的哲学观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向:从黑格尔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从人本主义转向实践唯物主义,以哲学观变革为背景能够使人们更加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国际学界制造了“马-恩对立”论,进而推断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恩格斯需要保卫并非危言耸听。文章通过以主题的逻辑演进为框架,按照哲学改造、社会批判和经济分析三大主题的逻辑演进,揭示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合作与理论互补。较之惯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决裂型”发展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主要在于三大主题互为环节、相互渗透、相伴而行。任何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必须同时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思想,否则用孤立命题表达马克思主义原理都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要实现从“两极对立”方法论向“主题互补”方法论的转变,保卫恩格斯实质上就是保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受动性”是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至少包含这样三层意思:有意识的受动性;实践的受动性;社会化的受动性,把受动性理解为受制约性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通过对受动性概念的改造和阐发,马克思既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同时也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他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将受动性与能动性辨证地统一起来,重新确立了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形成了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者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中国的历史建构,形成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美学-历史"批评、"文化诗学"批评为代表的三种话语系统。这三种批评话语系统的建构,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替,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国化在意义追寻中的价值生成及其流变过程。这一历程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评论内涵丰富,仅将其视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失之简单。它的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文化传统,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既体现了他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意识,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意识。这充分表明,毛泽东确实堪称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卫生事业等内容,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思想,为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理论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其现实意义体现为:战略上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道路上开拓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条新路,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行动上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业务上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领军和骨干作用,实践上展现了鲜明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思想均非常宏富与庞大,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二者各自思想的研究都已很广泛和深入,近年来把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论述也有所增多,但把他们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却很少见。有鉴于此,文章试将孙中山的"世界进化论"与毛泽东的"唯物自然观"进行比较分析。文章从孙中山的"太极生元说"、"体用论"、"生元有知说"与毛泽东的"科学实践观"、"辩证法"、"反对主观主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孙中山、毛泽东的思想比较研究领域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6.
信仰问题,涉及人的思想灵魂,也涉及到社会制度和党的指导思想。从“知”、“情”和“意”三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信仰都是科学的信仰。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践行过程。井冈山红色文化就是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明成果。从“知”、“情”、“意”三方面解读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对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是近现代最为普遍的国家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列宁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及极具洞见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分析了其初起及嬗变的历史进程及经济、政治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列宁看来,民族联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列宁肯定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揭示其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帝国主义阶段所涉及的民主和民族问题的实质,并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立场出发,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建设性主张,在基本理论与实践方略上兼顾了民族国家之自决与无产阶级之联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诠释了“中国梦”基于人民群众立场,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人民性;“国家富强”蕴涵着“中国梦”追求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全面性;“民族振兴”折射出“中国梦”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创新能力提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化人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在认识论范围内展开,本体论由于体系的凝定性代表了政治文化上的保守性;当代"存在论转向"是西方思想社会危机的表现,应坚持人的社会本质原则对现实进行有效阐释;美学上的实践存在论思潮缺乏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民生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他们的活动"三个要素的统一。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人的实践,目标旨归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理想民生的基本道路是:占有生产力总和,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全面准确地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