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民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界的研究主要有历史论述、观念形成和政法凝聚三种视角。历史论述展示了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之逐渐产生。而观念形成视角的研究从人们认识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形成论述的补充,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培育和加强。政法凝聚视角立基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共同体,政法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极大的塑造作用,而人民之平等法律地位和国民身份是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之共同体意识的政法基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国族意识和认同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从区域角度研究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将是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提要]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不断推动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凝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当前我国亟待深入开展面向全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新的专题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不是以往民族团结教育或相关教育的重复、组合和叠加,而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理念为核心,将贯穿其中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作为认识基础,讲清楚内含于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整体性、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性、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体性、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各民族共同培育熔铸的整体性。为深入有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应尽快组织编写国家统编专题读本,并以常态化教育和专题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民分类融入基层社区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新媒体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渐进形成的,历史选择是主因,主动塑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在渐进的历史过程中予以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是分阶段的,目前已处于一体多元阶段,必将逐渐迈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更高阶段。一体多元,指的是各民族不可分的一体性发挥着推动多元发展或引领多元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多元而言,一体有着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华民族,共同性之下的差异性是客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不得也急不得,是分阶段的渐次推进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也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当前民族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有必要回顾梳理以往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研究,考察这两个概念内涵的基本特征,辨析其内在的历史继承发展关系,探讨其在工作实践中的时代运用语境和用意。从基本特征、历史关系与运用语境三个向度阐明“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两个概念内涵的异同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与具体语境运用中的区别,有助于把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团结进步的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实质,有助于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于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现状来看,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最先要解决的是对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的形成作深入地历史解读。通过这一解读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既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更离不开正确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更加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民(公民)单元”“一体性”“共同性”,基于国族建构视角,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放到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场域之中来审视。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相较以往有了更多创新发展。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内涵”“历史研究”“理论探讨”“实践路径”“未来展望”五个维度做梳理评述,更好服务未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确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并对其展开理论阐释,是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用此学说指导实践的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认同的基础概念、多维的共同实体和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形成的逻辑进路,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关注主要矛盾,紧抓核心内容,立足于培育和提升"五个认同"的具体要义,落实于国家和政党的建设、制度健全、凝聚价值共识,以及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等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动态过程,有其特定的现实逻辑和工作机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就是要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其心理机制的活动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即在集体潜意识层级通过认知认同来进行信息编码获取、存储与积累,在归属性意识层级通过觉知觉悟来进行信息编码甄别、加工与提取,在聚合性意识层级通过共识共享来进行信息编码输出、交换与使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步骤紧密相连、循环往复、互相影响,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信息编码由输入到输出过程的有效闭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回路。解析该过程中各步骤的活动规律和相互关系,探索其心理机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范式是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意识的具体内涵及内部发展演变的关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属性又蕴含了"一体孕育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共生"的文化逻辑.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思想根源,多元的民族主体创造出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态,共生的多元文化孕育在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实体之中.由此,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一体中共生的文化因子凝聚多元为目标追求,以多元文化共生、共铸一体为价值共识.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元一体的文化路径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塑造大家庭意识、共享文化符号、共建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认同、凝聚认同意识的维度,深层次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生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纲”的定位引领当前和未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其他任何意识一样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特征,寻求适宜的载体使其具象化,让共同体成员更易于理解、体认、感知,有利于规范共同体成员日常社会生活的行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实践。如何将具有丰富内涵且具有宏大目标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高度抽象化意识形态有效转变为具象化形态,会深刻影响共同体成员的认同度和行为取向,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之一和基础性问题。解决这一基础性问题,有利于共同体成员将其转化为日常社会生活的自主意识,防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口号化、悬置化或空洞化,切实取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想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花儿”是西北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在多民族地域流传、在多民族间传唱,是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花儿”的广泛流传,对其流传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要从“第二个结合”理论高度对其加以继承发扬,特别是深入发掘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发挥好“花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好“花儿”与时俱进的歌词创作功能,利用好“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结各民族情感的纽带作用,利用好“花儿”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各民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跨越地域、文化和语言等多个维度的民族认同意识,是不同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如何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考察问题的历史性、地域性、实践性,尝试探讨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把分散的多民族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民族建设,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倾向,中国也不例外。中华民族建设实际上也就是"多元一体"建设,一方面要包容文化和族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又要认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实现国家层面的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从文化认同上表现出来。中华文化认同包括三个层面: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和地域等因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讲文化认同之外,还要讲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既包括国家认同,也包括利益认同与命运认同。自觉认识和发挥中国民族建设的优势,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努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