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认为应该尽量慎重使用或者少用网瘾一词,网瘾是对极端不当的使用网络的一种描述.不应该将网瘾与毒瘾类看待,更不应该对所谓网瘾进行医学药物治疗.部分青少年伦理教育缺失,理想缺失,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导向缺失,是深层次不当使用网络的根本原因.应加强对网络文化和网络游戏产品的内容监管监控和伦理审视,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理想教育与伦理价值导向问题,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心理建设,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国家的高校德育,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国外高校德育,表现有坚持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强调内容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以及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呈现出日益重视、内容扩大、形式综合化、方法多样性、致力于科学化等发展趋势。从中可以得到诸多启示,如学校德育必须与本国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相协调;高校德育必须以与本国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应建构完善的内容体系;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长期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部分大学生理想缺失的现状令人忧虑,轻者逃课、泡网吧、下饭馆、混学分……,重者自杀、他杀、偷盗……。原因既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型问题的影响;也有国内封建文化与国外“西化”文化的冲击;尤其是人本质自私论所导致的道德观念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低弱、人格缺少自主性。理想教育应重新定位于社会与个人价值的水乳交融;内容应从提高思想素质、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自主人格方面贴近学生实际;形式应包容“两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自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取向越来越明显.科学主义取向的主要特征是:实证主义是其哲学基础;价值中立是其价值观;方法中心是其方法论.科学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心理学带来了弊端,导致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法则的人文缺失.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应该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坚持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心理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英本科教学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对我国本科教学与英国本科教学进行比较,依据我国教育国情,在本科生的教学上实现优势互补。师生关系和地位强调平等性;教材选用上不应该局限于一本教材的使用,应该丰富内容,运用多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授课模式转为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模式等,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学形式提倡多样性,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上也要取其长处,优势互补。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上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中数据缺失现象广泛存在。缺失数据的不恰当处理将削减统计效力、提高估算偏误,影响研究结果,甚至扭曲最终结果。缺失数据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包括回归借补等的单一借补、多重借补、不处理的方法。综述了不同数据缺失机制与相应的分析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基本方法 ;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和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保护概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既往研究从内容表现和功能作用两方面明晰了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从空间尺度、表现形式、效应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类型,从空间尺度、动态演化、要素内容等方面展开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论争,从地理环境、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现代化、文化产业、规划与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变迁机制.在后续研究中应强化基础研究、注重理论建构,强化因素研究、注重机制分析,强化演化研究、注重动态监测,强化实证研究、注重规划实践,以深化文化多样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人文精神、学生的人文素质严重缺失的情况,提出应该增强高职院校课程教育中以素质为基本的教育观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结合人文教育以及科学教学,使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确立的向导,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乃至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不同于过去及其他群体的特点,高校应依据这些特点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应考虑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阐述了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位"现象及其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的原因.同时从相反角度阐述了"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且不易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作者在介绍了国外父亲参与子女教育的举措后,针对我国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位"现象提出了一些适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父亲在位"研究正在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父亲在位定义为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父亲在位由四个维度组成: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孩子父亲在位的其他影响;与父亲相关的文化和宗教信念对父亲在位的影响。父亲在位理论模型由孩子心理父亲在位各维度的同心圆组成。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父亲在位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和父子关系研究都有一定启示,父亲在位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family forms and the level of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skills among 15- to 16-year-old students. We measure cognitive skills using standardized scores in mathematics; non-cognitive abilities are captured by a composite measure of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related to mathematics. A particular focus lies on father absence although we also examine the role played by co-residence with siblings and grandparents. We use cross-nationally comparable data on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s release for 2012. By mapping inequalities by family forms across 33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provides robust cross-country comparable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of household structure with both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skills. The study produces three key results: first, the absence of fathers from the household as well as co-residence with grandparents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for children in virtually all developed countries. Second, this is generally true in terms of both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skills, although the disadvantage connected to both family forms is notably stronger in the former than in the latter domain. Finally, there is marked cross-national diversity in th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in the household of siblings and especially grandparents which furthermore differs across the two outcome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亲作为一种负载历史传承的文化代码具有正负双重含义,西门庆的张扬与沦陷体现了父亲缺失的二律背反。《金瓶梅》父亲缺席的叙事策略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寓言,反映了作者在末世狂欢的时代表象下深深的忧虑和绝望。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发现了当前民族村落所面对的困境及其机遇,研究了支撑这些村落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制约和传统优势,并提出对西部民族社区具一般适应意义上的"第三社区"概念,"第三社区"是生活方式的参与式社区,而支持此社区建立与发展的动力特征是多样性对全球化的交换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双性化人格为理论依据,从性别角色的角度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两位与单亲母亲共同生活的女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主要概念或主题突出分类的方法进行编码,对父母的性别角色,特别是母亲的性别角色对她们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父亲印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研究随机选取了包括初中、高中在内的4所不同类型学校的423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探讨中学生的父亲印象。结果表明:中学生对父亲印象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父亲个性印象"的满意度最高,"父亲时代印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现代父亲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观念,但却很难成为孩子眼中跟得上潮流的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是现代父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詹姆斯.提罗恩是个失败的演员,他不仅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反而是其家庭悲剧的根源。文章借用解构主义"在场"与"不在场"的概念,以"不在场"的视角进行阐释,以期颠覆詹姆斯.提罗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有人一直以汉族和汉族政权为中国,视辽金为外国。张博泉和费孝通提出的中华一体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理论上解决了辽金为何是中国的问题,促进了辽金史研究的迅猛发展。中国多元一体理论,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学术概念,符合辽金自称中国也承认宋朝是中国的历史发展实际,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威廉姆·冯·洪堡的大学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威廉姆·冯·洪堡自19世纪初在德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改革和大学观是现代大学确立的基础和范式,他主持创建的柏林大学可谓是现代大学的范本和蓝本。他关于大学完善人性的目标职能以及自由和寂寞原则的阐释在当代大学建设过程中依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防止大学功能过于功利化、市场化,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比重,促进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等。但当代大学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洪堡模式不能照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