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总结归纳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特大型城市郊区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异的制度性原因,即公共财政在城乡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的差异性,政府主导农村公共服务生产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较低,镇与开发区之间财权事权边界不清晰等,提出了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策建议:(1)增加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与治理的投入,建立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机制;(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混合供给模式;(3)构建新型农村治理模式,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性服务资源,在城乡分配过程中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远逊于城市。由于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村供给主体单一、片面依赖政府力量、农民文化间的层差性等问题,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趋于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建构过程中还面临着财政、体制和实践等方面困境。为适应新常态发展,政府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积极构建多元供给机制,保证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2)落实"公平发展"原则,强化城乡均等化服务体系;(3)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农民切身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需要进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从县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展开研究得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服务性政府的建设、统筹城乡二元发展,是县级政府创新的核心内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可以采用:健全政府职能体系,构建以县级政府为核心的多主体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建立需求导向型公共服务体制并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村级民主制度难以克服农村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成都市的村级民主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重点围绕村庄公共品供给、成立村民议事会和输入公共服务资金,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动员村庄多元主体参与民主协商与决策。这种民主制度运行的机制在于:一是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输入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分层级地统筹与协商;三是平衡村庄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村级民主制度不仅运行成本较低,而且实践效果较好。村级民主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农民的主体性,而在操作步骤上需要有针对性、分阶段地推进。  相似文献   

5.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战略是党在十八大以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表达的困境是制约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瓶颈。从湖北省12个城乡区域1126户的调查结果来看,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表达上存在供给不足及供给偏差的问题;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上存在需求淡漠的问题。这种困境根源于政府的理性设计与村民的感性选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涉及到政府、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表达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对此,可以从构建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规制表达机制以及第三方供给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三方面促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思路:(1)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2)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  相似文献   

7.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质量的现实原因进行详细阐释,并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网络的重塑路径。从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公共服务基础条件、多元供给主体行为模式和多元合作供给关系三个维度来看,正是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服务支持能力与多元合作供给资源困囿,主体的转译行为与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目标失谐,主体间竞争不完全、效能不确定与多元合作供给功能挑战等多重因素影响,掣肘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服务质量。因此,需从加固多元合作供给网络的结点网络、激活活动网络、疏通关系网络三方面着手,重塑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网络。  相似文献   

8.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前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与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我国长期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造成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健全公共财政政策,改革县乡政府机构,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海南省琼海市农业生产服务、基础教育、基础医疗、社会保障、农村治安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村民对乡镇政府提供农业生产公共服务方面满意度不高;村民认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中义务教育的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是"软件"有待加强;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肯定态度;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尚可;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中,村民对于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以及通信通讯较为满意,对农村金融和文化服务满意度不高。建议树立城乡均衡的供给服务理念,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服务决策体制,营造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与农民"四位一体"的服务主体体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0.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补齐共同富裕在农村的短板.同时,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环节和应有之义.在理论逻辑方面探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全面性""共建共享性"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农村人才缺乏、阻碍农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顶层设计,探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等建议,以期赋能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条件。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化、需求主体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内容的全面与多层次化、供给方式的多主体互动化,以及决策监督的民主化等新趋向。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把握住了这一趋向性,对推进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财政用于推进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支出稳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了福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因此,要进一步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构建财权与事责相匹配的农村公共财政,并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人们日益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内在要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该文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实现机理模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指数。中国2005—2016年教育、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程度显著提高,但城镇化进程并没有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更多追求高端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消费需求;人口结构与城乡差距仍然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主要阻碍性因素,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效率能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因此,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增强我国城镇化的公共服务匹配能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消费差距,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 4个特点 :战略性、主动性、多维性、规则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以稳定农产品供给为基础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积极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结构优化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实行城乡一体化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 5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地方财政支援农业项目支出稳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取得显著的成绩,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在公共物品供求上仍存在总量失衡、结构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建立民主、科学的供给决策机制和需求表达机制,多元化的供给主体选择机制,多渠道融资机制以及长期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三个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演进、特征和因为作了分析.认为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公共服务实行财政供给和农村集体组织供给并存、以农村集体组织供给为主的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农村公共服务责任主体出现很大程度缺位,公共服务供给走向商品化、市场化;未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根据公共财政"一视同仁"的基本要求和"帕累托改进"原则,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投入;明晰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事权和财权;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特别是加强省(市)级政府对县乡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完善农村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共选择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立法工作,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城乡公共服务共生是指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系统通过交互式作用,达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供给状态,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由外部动员转向内部主动生成的途径,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自组织效应、功能内部化效应。共生界面亲和、共生利益共享和共生环境畅通是产生共生的关键。目前影响城乡公共服务共生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主体上的分殊、社会保障制度上...  相似文献   

18.
集体产权改革与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的互塑协同既是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客观要求,又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基础。共同富裕目标视域下,集体产权改革与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间的耦合和协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集体产权改革资本化、股份化的推进,重塑了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政经分离的滞后、股权设置的弊端以及外来主体的挤压等困境,阻碍“互塑”机制发挥协同作用。研究表明:集体产权改革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为此,应构建以主体责任协同、发展要素协同、价值协同为内涵的互塑协同机制,即以监督性责任共担实现高效能治理,以内部资源整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多元主体协作创造高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机制.我国农村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使公共服务社区化成为可能: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公共服务社区化打下了基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零距离需求的企盼以及农村面临的社会与经济、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等外部压力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和效率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当前,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农村公共产品作用的发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二元供给结构;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优化供给结构;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民主决策机制;拓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渠道;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从而建立起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缩减城乡差距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