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2.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地租剥削苛重,是世界所罕见的。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是以地租率的高低,即亩地租量与亩农作物产量的比率(或地租额与地价的比率),来衡量封建地租的剥削程度,这自有一番道理,但并不准确、科学。学术界曾有以地租剥削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关于地租学说,马克斯在大体上是赞成吕嘉图的见解的。不过赞成仅只限于差额地租的某些部分内;至于吕嘉图不承认绝对地租,马克斯则极端反对;而展开他的特创的学说。马克斯对于吕嘉图有过这样的评语:『吕嘉图下面所说的完全不错:「地租(差额地租)通常是指:使用两个同量的资本及劳动,但两者的生产物竟有差额,这差额便是地租」。但是问题如果只关于他租,而不关于一般平均利润的超过额,则在「通常」之后,应该加上「在同一面积的土地中」纔可』。马克斯接着又说:『吕嘉图又有如次的主张,如果这仅对差额地租而言,则很正确:「凡可减少同一土地或新土地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农村集体缺乏发展资金,有必要通过收取地租完成集体经济的资金积累,再将其主要用于发展性项目,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完成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目标.地租不同于农业税、“三提五统”和“一事一议”筹资款.收取地租不仅是土地所有权等理论的内在要求,而且调研显示能够得到大部分农民的支持.农民集体地租法律制度应当在坚持“分步走”、民主性、低额度、保障性、发展性等五大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展开具体法律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不断加快的城镇化建设步伐,使失地农民群体迅速扩大。农民失去土地后既不能维持原先的生产生活,又不能享受土地用途转变所产生的增值收益,加上违反土地价格理论的征地补偿制度,生活处于极端贫困状态。马克思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下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不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承认与否,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城市地租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范畴。既然在计划的得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必然转化为生产价格,资金所有者可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就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如果土地所有者不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那就必然出现城市地租旁落。郑州市的情况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级差地租的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甚至已一般地为人们所接受了。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仍存在绝对地租的问题,人们仍常持否定态度。理由是:马克思和列宁都曾论述过土地私有权对于绝对地租的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土地私有权,于是便消灭了绝对地租。在苏联、罗马尼亚等国家和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科书上,不是根本不提绝对地租问题,便是以社会主义已消灭土地私有权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我认为,绝对地租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绝对地租率的规定不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之间的比率,而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之间的比率;同样,绝对地租量并不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成正比关系,而只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不但深刻地阐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产生绝对地租的直接原因和前提条件,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源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而且对由于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中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由此引起绝对地租的新变化作了科学的预见。这些科学预见已被今天发达资本主义的有关事实所证明,是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问题的重要指南。马克思说:“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那末,上述意义上的绝对地租,也就是既和级差地租不同,又和以真正垄断价格为基础的地租不同  相似文献   

11.
绿色地租论     
在外部经济纳入价格的条件下绿色地租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绿色地租是外部负经济的价值反映,因而从当期GDP中扣除,其相应价值应该用于恢复自然的生产力或补偿给受损失者。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最精采的部分之一。这一理论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内资本家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地租的重大理论难题。但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是以劳动者和经营者与土地相分离为前提的。因此人们便认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是毫无关系的。所以在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绝对地租问题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其形成条件是农业落后于工业,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其来源是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战后,在主要发达的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討論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生产单位間的經济差別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級差地租性貭有各种不同的見解。朱劍农同志从去年下半年起,連續发表了《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級差地租》、《再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級差地租》及《有关农村人民公社級差地租的几个問題》三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提出一种看法,将土地經营壟断条件下形成的級差土地純收入看作級差地租,认为社会主义級差地租是特殊形式的級差地租,它在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中都存在(附注一。附注均在全文后面)。我对这种看法有不相同的认識,下面提出来,請朱劍农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正。社会主义級差地租是类比意义的分析社会主义級差地租的性貭时,最好从什么是級差地租談起。这是牵涉到对馬克思主义关于級差地租原理的认識,也是应当作为討論問題的出发点的。在朱劍农同志看来,級差地租就是土地經营壟断条件下形成的級差土地純收入,只要存在对土地經营的壟断(即使沒有土地租佃和剝削关系),級差土地純收入都轉化为級差地租。他說:“級差土地收入……是級差地租賴以形成的物貭基础。”“級差地租形成的直接原因,只有土地經营垄断。”又說:“級差地租……可以不表現为土地租金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着产生地租的经济条件,因此地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环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地租形态。级差地租产生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一个是土地的垄断经营。这两个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具备,因此级差地租也仍然存在。这是经济理论界普遍承认的。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还存在绝对地租,大家的意见就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新时期土地政策最鲜明的特色,它是在继承以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创新思路.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政策意义重大,在“量”的层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带来了社会总福利的增加,提升了农民的收益;在“质”的层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提升了农业的发展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人口的就业问题及“小土地所有制”和“大土地所有制”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土地、地租的经济性质和经济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土地保证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这一理论的试金石.但这一理论十分复杂,其中有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有的由于情况变化,需要遵循马克思的理论原则,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得出新的结论.本文想就一些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级差地租与土地私有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农业绝对地租规定为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这是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为前提的。那么,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时,农业绝对地租是否还存在?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末,绝对地租的来源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经济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观点认为,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构成时,虽然租种土地还必须支付租金,但它已不是范畴意义上的绝对地租了,它来自利润和工资的扣除。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工农业资本有机构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经济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特别是两浙的经济发展更快,成为全国之冠。但随之而来的是地主阶级无限制的土地兼并,加重地租剥削,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两浙地区以佃农为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展开了经常性的各种形式的反封建斗争。本文着重论述两浙农村的地租剥削和农民夺取地主浮财、抢米风潮和抗租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