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创新和人性化竞争的方式,是媒体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的传播趋势.基于新闻传播实践剖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失衡与偏向,强调传播人文关怀须有新的突破,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受众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基于此,培育受众市场对参与竞争的所有报纸来说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培育受众市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刺激受众对报纸的消费需求,以扩大受众群。而根据有关学者对受众的层级划分,一个报纸的受众实际上分为四个层级:固定受众、不稳定受众、潜在受众、边缘受众。通过分析报业受众市场的这四种不同层级及其潜在受众之特征,认为实现潜在受众的转化实为报业受众市场培育的核心和关键,并对如何转化潜在受众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媒体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加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果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不能主动出击,而是习惯于蹲守新闻发布会或忙于赶场,满足于日常复制、粘贴或添加修改,仅限于完成对一人一事交差式的常规报道,显然已不满足受众的需求。日常指令性报道背后蕴含十分丰富的新闻资源。要想在同质化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受众青睐,传统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应利用发散思维,深入挖掘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向受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电视新闻播报风格多样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新闻媒介已进入到个性化分类细化的阶段,电视新闻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定位明确、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的局面。为了最大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争夺受众群,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改革的同时,应努力地发展完善多样化的新闻播报风格,重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合进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观念,在国际传播意识、信息公开意识及受众本体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强化;在其传播方式上,新闻解释权的竞争、直播方式及多媒体生产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而社会化媒体,则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视与社会化媒体的竞争与合作,促使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将娱乐因素融入到节目中成为电视媒体赢得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把受众的本能欲望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尺;另一方面,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新闻成品又刺激了受众潜意识中的“暗影”。  相似文献   

7.
搜索引擎在新闻搜索领域的竞争,冲击着传统的新闻行业,它日渐成为新闻采编人员必备不少的调查工具,搜索引擎新闻也正在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新闻资讯服务,不断提升搜索服务质量,搜索引擎已经成为媒体中一种有效的新闻工具.  相似文献   

8.
重大国际事件新闻是当代媒体竞争的重要阵地。对于报纸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媒体来说,抓住重大国际新闻热点题材、持续不断地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做重点的“包装”,已经成为都市报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塑造自已的特色或品牌,藉此壮大社会影响力的一条相对便捷的渠道。现以《海峡都市报》的报道实践为例,浅谈都市报应如何参与国际重大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片在报纸和各种媒体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成为都市小报常用的新闻手段。本文在以《武汉晨报》头版图片新闻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晨报头版图片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图片新闻的功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扩大广告收入来源已成为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不二法门,由此传媒界展开了争夺广告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方法层出不穷.“广告性新闻”便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一种营销策略,在都市报的经济新闻部门表现尤为明显.它将经济新闻与软文广告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实际上将广告改头换面当作新闻出售给读者.它往往以资讯、通讯、特别策划、专刊等形式出现在相关版面上.从理论上看,此现象可归因于媒体将受众当作一击就中的“靶子”,并设置相关议程,同时满足各种受众心理;从实践上分析,根本原因就在于媒体受利益驱动而进行新闻寻租;另外,企业的青睐、公关事业的渗透以及法律制度存在漏洞等也在推波助澜.该策略让媒体坐收利益的同时也在丧失公信力,让受众获得服务的同时也在沦为广告的“奴仆”.因此,必须在法律法规、媒体自律、受众监督等的共同作用和引导下,促其扬长避短,以健康的方式发展,从而进一步规范媒体发布新闻信息的方式方法,切实保障受众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新闻已成为人们了解外界的一个便捷手段,而作为新闻的“眼睛”的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而英语新闻标题的阅读也是新闻报纸阅读的难点之一。不同文化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都会影响到读者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理解。对文化差异的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英语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2.
地方报纸由于版面所限,"必读性"内容减少,少数报纸不断扩版但新闻比重不断降低。因此,在读者方面出现报纸新闻性弱化的评价。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坚持综合性办报的同时强化报纸的新闻性,把开放性办报和强化地方新闻相结合,向地方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机制上保证新闻质量,真正体现"新闻立报"的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报道提出新的需求,传统纸介质报纸已然陷入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挑战的问题,论述了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问题,提出了从报网互动的角度经营报纸网络版和通过卫星报纸变革报纸发行两条融合途径。论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融合新闻。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融合新闻的优势,提出融合新闻必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传统新闻媒介网络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对于都市报而言,财经新闻是满足读者新闻需求的重要内容,财经新闻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都市报纸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将以《重庆商报》为例,解析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方面的发展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对研究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一些著名的英文报纸和广播新闻中各选取20篇语篇为语料,对其利用衔接与连贯理论中的指称衔接手段、逻辑联系语和词汇衔接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数据表明,广播新闻语篇中衔接纽带的总数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广播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和词汇衔接手段的衔接纽带的总数和直接衔接纽带的数量也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而报纸新闻语篇中的逻辑联系语的数量要多于广播新闻语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重评王韬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王韬的新闻思想 :广见闻求通变的报刊功能观 ;论时事抒胸臆的报刊政论观 ;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这些理论在中国人办报之初 ,提高了人们对报纸作用的认识 ,开创了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 ,促进了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道德和才能的修养 ,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报纸言论是一定的社会舆论的文字表现形态,在多种媒体的新闻评论中,报纸言论是居于主导新闻言论的地位,发挥着社会舆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广州日报的言论建设实践看,言论建设也是体现主流新闻和大报风范的风向标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影响党报新闻宣传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党报依然有版面宣传热热闹闹,受众反映冷冷清清的现象,其原因和新闻题材陈旧、表述手法单一、行文不守规范且只讲宣传、无论效果有关。为改进宣传效果,党报需要进一步面向市场聚集宣传能量,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版面意识,调整新闻头条的选择视角,革新新闻图片的镜头取向,严格把守和清晰地交代新闻的消息源,并在新闻报道的说话方式上坚守新闻规律,谨慎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对于中国报业而言,意味着其竞争舞台从此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境外传媒资本的大规模入侵,无疑会给中国报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冲击。相对实力强大的海外传媒而言,中国报业的弱小显而易见,这就注定了竞争是残酷的。然而,回避竞争已经不现实,只有以务实的态度,沉着冷静,从容应对,中国报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机。  相似文献   

20.
报刊资料是近代报刊业逐步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近代报刊史分为7个阶段:1815-1872年,1872-1915年,1915-1927年,1927-1949年,1949-1976年,1976-1995年,1995年至今;应该加强对近代以来的重点报刊的研究,对报纸的学术版以及学术刊物的研究,对报纸的生活版、娱乐版以及时尚类、休闲类、通俗类杂志的研究,对政府内部报刊、企事业报刊的研究,对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小报”或“文革小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报刊资料具有记录内容的全面性、资料存量的丰富性以及新闻性、文献性等特点。利用报刊资料应该注意7个问题:对报刊史、过期报刊的收藏状况和检索方法应有一定了解;注意核实报刊上面发表的文献资料;对报刊上的新闻资料,注意遵循新闻学的某些规律来看待它的真实性;注意核实报刊发表的新闻资料,以免采用失实的新闻报道;在评估史料价值的时候,适当注意新闻的倾向性因素;注意字号、化名、笔名、网名的使用问题;注意互联网和网络资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