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前,许多经济理论在分析市场与政府关系时总是泛泛地从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市场与政府的一般性结论出发,去论证中国转轨经济中的市场失败与政府弥补,把市场失败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原因。作者认为,这种状况仅适合分析发达国家的市场运行,但却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市场状况,在中国转轨经济中,政府不是一般地去校正“市场失效”,而是谋求村建市场运行的规则,通过扩张和发育市场,实现在一定程度、一定阶段上政府对市场的部份替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住宅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拥有信息优势的开发企业与拥有住宅品质与交易信息相对不足的购房者之间存在着房价博弈,企业的"逐级"价格高定行为和消费者的非理性预期是导致住宅价格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完全房价博弈结果造成了住宅市场失灵与价格失效。从房价博弈视角,模拟中国住宅市场供求双方房价博弈过程,探究信息不完全房价博弈中卖方定价机理、博弈纳什均衡、序贯均衡以及不稳定动态均衡路径等,进而分析政府激励性经济规制下信息不完全房价博弈理性均衡的微观形成机理,以期重构房价客观合理价值判断标准,为信息不对称住宅市场的治理提供可操作性的经济规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效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也是导致政府失效的重要原因。解决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制度创新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诸多现象说明必须高度重视偏好显示制度缺位的问题。在现有社会保障体制下,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偏好进行人为抑制(或者压制)是完全可能的,这种抑制会导致经济主体偏好显示的障碍。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包含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政策执行市场。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是指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广义公共选择主体(包括居民、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等)的权责分配结构和围绕社会保障政策的提出(投票规则)、审议、制定、执行、监督、评价等所涉及的程序、规则的总和。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听证制度建设,使社会保障听证制度法规化和规范化,使社会保障听证制度成为沟通政府与居民、企业的偏好信息、沟通中央政府①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的偏好信息的有效路径,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制度建设,提高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界限在于是否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是否实现帕累托最优。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则导致市场失灵,此时,政府干预目的则是纠正弥补市场失灵,而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伊甸园”,其中包括信息完全、资源充分流动、产品均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推行的支出预算管理方面的改革,其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在这一改革进程中,个体利益和部门利益有了合法地位,但因新的信息传递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而导致的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运用不完全和不完美信息的博弈理论,可以解释政府支出中许多低效率现象的根源,揭示导致低效率的制度性原因,从而有助于完善政府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和提高政府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这一总目标,赋予了企业全部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地位和权利。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已经由单纯的生产者转变为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实体,由围绕着政府转变为围绕着市场转,“市场伤风,企业感冒”已成为一个规律。于是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渠道,形成包括资金、技术、价格、人才、商品、贸易机会等各类信息在内的完善的信息市场,使企业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经营管理过程所需要的各类市场信息,达到认识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市场变动规律,赢得市  相似文献   

8.
再论市场化     
市场化包括市场基础设施的建立 ,也包括制度性市场规则、运行规则的制定实施及各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因此 ,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我们面临的市场化的核心内容。虽然我国市场化已达 6 0 % ,但市场化中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对此 ,作者认为对市场体制在总体上要有清醒认识 ,要把握市场化的“度” ,同时 ,还要正确处理好推进市场化与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市场化与“逆”市场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发挥政府作用以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等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竞合博弈的参与人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市场博弈参与人的行为已由过去纯粹的竞争型行为转变为竞合型行为,博弈的类型也由个体之间的博弈推展到群体之间的博弈。均衡悖论的实质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背离,在"过程理性"的推证下,完全理性人的前提假定应该被有限理性人所替代。规则的改变是现实演进的内在要求,参与人特征与博弈境域的影响应被反映在博弈规则的创新改进中。在竞合博弈的关系框架中,企业、用户、敏感竞合人、非随身策略人和替代竞争人有着各具特色的行为个性,但竞合的共性却会导致帕雷托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陷入了科尔内提出的IB模式陷阱之中,即不完全市场基础上的行政协调经济。这种状况是同我们在改革中推进了价格双轨制和不完全的两权分离分不开的。前者导致了经济体制“双重模式的渗透和干扰”,后者则保留了传统体制下政府行政干预的基础和企业资产的产权虚置状况。承包制虽不能完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具有现实过渡性,并给深化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作者还捉出了全要素进入市场、全要素参与经营、全要素产权明晰化这一新的改革主线的选择,并阐述了由承包制向这一主线的循序过渡。  相似文献   

11.
市场失效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调节有其不可自救的功能缺陷 ,即存在着“市场失效”:单纯的市场调节不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总量平衡 ;无法克服经济“外在效应”(externalities) ;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不能自发界定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 ,实现社会经济秩序 ;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还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 ;并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背离社会公正原则 ,等等。市场失效为政府履行干预经济生活、调节市场运行、弥补市场缺陷这一基本职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需要诚信,也为不诚信提供了空间。商品生产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先于使用价值,消费者掌握商品信息的不完整,以及市场经济作为“陌生人经济”的本性是导致不诚信的微观机制。市场规模效益所要求的重复购买扭转了两种价值实现的时间差,过剩效应使诚信成为商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为生产者所追求,这构成市场经济促进诚信的机制。利用多种机制改善诚信机制的运作条件,能够遏制不诚信现象,使市场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13.
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是以现代市场经济"市场 政府"的调节方式,对市场经济加以调节,以克服政府短缺和政府行为失效等弊端,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应该围绕实现"兼顾效率和公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主要目标进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有着质的区别。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不能互相替代,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不能轻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应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存在的必要。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必须形成动态的合理结合关系,经济资源才能真正达到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 ,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政府为了国企脱困而进行筹资的功能 ,使其内在市场效率低下。本文拟根据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 ,来说明在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冲突与协调下 ,耦合秩序是如何达致市场效率的 ,进而说明在目前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中 ,政府政策必须有“进”有“退” ,才能使证券市场真正成为一个优化配置资本资源的高效率市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市场经济中用以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市场规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主要内容或构成要素包括产权规则、合同规则、竞争规则、企业规则和劳资规则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支撑起市场规则的整个体系。文章对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合同理论与市场规则体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新制度经济学尽管研究的主要是产权和合同方面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市场规则是一个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各国经过长期的实践已形成共识:政府与市场协同发挥作用。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或决定性作用,但并不等于市场决定一切,因为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市场失灵、市场缺陷,正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中国围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成功指导了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引导这一体制逐步完善,而且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认识。通过明确经济发展的内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边界和政府履行职能的手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系统、全面、深入地阐释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有其不可自救的功能缺陷,即存在着市场失灵,就为政府履行干预经济生活、调节市场运行、弥补市场缺陷提供了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把握当前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关系,对于正在从计划经济全面向市场经过渡的中国,对于加入WTO后面临强大挑战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完全市场是所有金融深化、改革和创新的最终目标。然而,我国存在卖空限制的证券市场是不完全的,这导致了风险分担的无效以及社会福利的损失。文章利用金融经济学原理证明了,在我国卖空限制的市场条件下,引入股指期货这种金融创新产品可以促进证券市场的完全化。最后得出结论,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化市场的完全化程度,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和风险分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在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进行纠错的基础上 ,提出了治理的行政改革理念和模式。治理理论的实质在于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以此来弥补政府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因素 ,对于推进我国公共行政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