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又一次进入辉煌时期,有"白银时代"文学之称。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进行了综合评述,从它的命名、产生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它所包含的三个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同源性的关联方式促成了文学的分流和变化,使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在类型范式和价值形态上都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本文立足于文化转型与文学变化的同源性关系,从“文学的类型分化与作家群落的变化”、“回到日常经验与个人化写作”、“叙事空间的转移与物质话语的膨胀”、“大众传媒对文学的改写”、“文学生产与流通的商业化倾向”等五个层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并对上述特征已经或可能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的俄罗斯文学充满了喧嚣与躁动 ,然而并非杂乱无章 ,其基本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追问死亡危机 ,哲学与宗教情结 ,隐藏文学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民族,他们崇尚英雄,对祖国怀有羞涩而深沉的爱,且其民族性格具有极强的韧性和硬度。俄罗斯人固有的“大地崇拜”思维逐步转化为“神圣罗斯”的理念,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又蜕变为民族主义的思想,上述思想都与俄罗斯的弥赛亚学说紧密联系。“帝国意识”也随着上述思想从萌发走向成熟,乃至得到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存在一个隐性的俄罗斯(НевидимаяРоссия)。可以说,由“土地崇拜”演化而来的,在“神圣罗斯”理念与“弥赛亚”意识表象下的“帝国意识”是贯穿俄罗斯文学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又一次进入辉煌时期,有“白银时代“文学之称。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进行了综合评述,从它的命名、产生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它所包含的三个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学最根本的变化,便是人的观念的不断发展。郭沫若的历史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形式,丰富了百年中国的人的文学。“五四”时期,他高扬个人主义的旗帜,追求人的自由和自尊,这是与外来文化的刺激分不开的。抗战时期其人学意识则分化为两股潮流,即人性人道意识和民族意识。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人学意识退化,其主要原因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刍议(笔谈)编者按最近,本刊编辑部与社科处、中文系联合召开了“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学术座谈会,就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文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宏观性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意见,以笔谈的形式发表,供学术界同仁参考。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的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之后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新时期.社会的急剧转型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纵观当今俄罗斯文坛,面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有着深厚传统积淀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未如某些批评家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顽强地克服了自身的危机,完成了从封闭、机械、单调的艺术模式向灵活、开放、多变的艺术形态的过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现代意识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伴随着对外国现代派文学的引进与新文学一起成长,在大陆中断后却在台湾、香港盛极一时,世纪末又在大陆重新出现繁荣。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成长中形成了与西方现代派小说不全相同的新景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0.
“个体写作”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降呈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创作态势,既以社会文化转型为背景基调,同时又承载着各种时代文化转型因子与符码,成为时代文化转型的突出表征。个体经验的注重、挖掘与呈示既与长久浸淫的群体意识、单向意识勇敢“断裂”,又构成了对“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集体性叛逆的叛逆,营造出众生喧哗的氛围。其以“身体”为依托,以个人经验为最高准则的艺术诉求与实践风貌,无疑是中国文学向着现代主体自由所迈出的有关键意义的一步;却又在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裹挟中不期然成为拆解主体神话的…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2.
关于晚清七十年间文学的命名,自上个世纪以来几经反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前通常称之为晚清文学,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称之为近代文学,九十年代以来或称近代文学或称晚清文学,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又有以晚清文学代替近代文学的趋势。这一时段文学命名的变化,既有着复杂的时代政治发生变化的因素,同时又有着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俄版《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一部俄罗斯人自己编撰的文学史读本,它以"在场者"的视角重新梳理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从精神层面而非意识形态层面展现了20世纪的俄罗斯精神与文学艺术风貌,匡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误解。这种"重构经典"的文学史写作似乎与"消解经典"的"后现代"精神相悖,然而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对人类一种永恒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各种文艺思潮的概括,表现主义也是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的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的一场文艺运动.二者在许多方面有契合之处,主要体现为:一、在精神实质上,二者都以深重的危机感和变革意识为鲜明特征;二、在艺术手法上,二者都主要采用了"表现法".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文学中的一些因素 ,已经难以从作为其合法父代的新文学小传统即“现代性”传统中找到其变化契机 ,并以现代文学合法性资源为依据对之作出有效阐释。九十年代文学变化中的种种迹象显示 ,中国文学史上的“二十世纪文学”和“现代文学”很可能是一对可以互相取替的等值概念 ,其恰当的下限 ,应判定为二十世纪末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西方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揭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线索,"哲学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到"现代性的终结"表明了西方哲学文化的危机,预言文化哲学是21世纪哲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审美和功利的矛盾是贯穿文学始终的矛盾。中国现代审美性文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讲功利,它们反对直接的现实功用,主张从"人"的角度实现文学内在的独特价值。这其中,20年代的周作人首树"人的文学"的大旗,30年代的沈从文、40年代的徐訏分别从两个方面实践和丰富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2 0世纪西方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 ,揭示了 2 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线索 ,“哲学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到“现代性的终结”表明了西方哲学文化的危机 ,预言文化哲学是 2 1世纪哲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派文学的“世纪末”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末的文学忧郁和悲观等"病症"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代派文学经历了从以丑为美到迷惘、异化、荒诞和虚无的文学创作轨迹,显示了从19世纪末传染到的综合症状以及作家们改革和拓荒的勇气.现代派文学对心灵的解剖是深刻的,语言形式的反叛也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文论处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欧美近现代文化因素构成的“文化场”内。中国文化在20世纪中的“低势态”与西方文化的“高势态”的悬殊差异,形成了特别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这种心理分别在“五四”时期和新时期的40年左右的时间中得到充分的表现,20世纪中国批评的历史几乎就是西方各种批评流派在中国轮番上演的历史。这也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历史和现实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