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综述了流体工质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的各种测量技术,阐明了应用激光引发热栅方法测量液体热扩散系数的理论、实验装置和实验技术,给出了应用该方法测量液体以及液体混合物热徼扩散系数的一些典型结果,并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摘要:海上稠油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热流体吞吐是一项集热采、烟道气驱等采油机理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稠油开采技术,该技术在渤海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以渤海 M 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实验井为例,介绍了海上稠油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的特点;研究了热流体吞吐井各传热环节及井筒温度场分布模型,建立了井筒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以海上实际热流体吞吐井为例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隔热油管导热系数、下入深度、多元热流体组成等工艺参数对热采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海上稠油油田规模化热力采油工艺方案优化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层热流体是一个完全的地质概念,它主要是盆地内温度与压力的函数。在地层热流体层段,主要研究热流体在地层局部产生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异常,从而考虑它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地层热流体对有机质成烃有促进作用之外,还存在抑止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倒筒靶结合基片双轴旋转的镀膜装置由转动驱动轴、基片导轨以及基片构成,还包括:圆筒形靶材、圆筒形热屏蔽层和由多根加热丝围成的圆筒形加热器。装置制备大面积双面薄膜,在保证了大面积双面薄  相似文献   

5.
用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屈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几个算例的分析比较,表明本文的方法是精确的.给出了层合板屈曲的数值结果,并讨论了铺层方向、铺层数量、板的长宽比、温度分布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热屈曲特性的影响,由此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常规平面微混合器内流体混合特性的研究,对布置错位通道的微混合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指定Reynolds数范围内微通道内流体的热混合特性。计算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SIMPLEC算法进行层流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在指定范围变化时,其对混合性能的扰动作用较小。此外,由于错位通道结构所产生的漩涡在促进混合的同时降低了流体工质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选取圆弧截面平直翅片板翅式回热器芯部中间冷热流体各两层作为控制单元体,引进对称面和内部耦合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单元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芯体内部的温度场、流场和压力场.对回热器芯体内部的换热和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换热性能准则关系式和阻力性能准则关系式.通过对回热器运用稳态等流量进行传热性能和阻力性能试验,得出了相应的换热和阻力准则关系式,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前驻点加热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前驻点加热时,在不可压缩流体中由于产生了较大的局域压力提供的热驱动力,在该处产生间歇性猝发反向流动,不仅改变了驻点区的流动结构,并影响整个流动拓朴结构,还改变了分离点、前驻点的位置,提高了流动稳定性,该结果有助于定性解释加热减阻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夏季印刷车间空气处理过程中,由于控制室内温湿度波动而采取再热措施造成冷热抵消的能源浪费现象, 根据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分析了西安某印刷车间夏季空气处理产生再热的原因,并在对印刷产生有机废气采用局部排 风进行有效收集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利用热回收以补偿再热负荷的思路。比较了几种常见热回收装置的特 点,根据对印刷有机废气催化处理后排放尾气的温度,选择了热管式显热回收方式,进而分析了其传热量及显热回收效 率的计算过程,突出了其节能优势,最终达到充分利用废热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抗高温处理剂分子设计,采用腐殖酸与丙烯酰氧丁基磺酸(AOB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接枝共聚,通过正交实验,在综合考虑产物的水溶液黏度、产物对钻井液黏度和降滤失效果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腐殖酸用量,最终确定了合成配方:非离子单体与离子单体比1.5:1.0、离子单体中和度100%,反应混合物质量分数50%、腐殖酸用量34%,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低的AOBS AM AA/腐殖酸接枝共聚物。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借助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热稳定性好,抗温达到240℃,在淡水、盐水和饱和盐水钻井液中均具有较好的降滤失作用,对钻井液黏度影响较小,在膨润土含量高的钻井液中具有一定的降黏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钻井液的高温稠化,与SMC、SMP等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用于密度2.57g/cm3的KCl钻井液中,可以有效地控制钻井液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和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滤失性及高温稳定性调控难点,新研制出抗240 ℃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热重分析表明,HTP–1 分子链热解温度达320 ℃以上,热稳定性强;在各种钻井液基浆中的降滤失作用评价结果表明,HTP–1 在钻井液中具有优异的抗高温(240 ℃)抗盐(饱和)、抗钙(0.5%)降滤失作用,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通过吸附实验、粒度分布测量、胶体稳定性测试和泥饼压缩性测试等手段,探讨了HTP–1 的降滤失作用机理:(1)在粘土颗粒上的吸附量大且吸附牢固,受矿化度、pH 值和温度的影响小;(2)老化(240 ℃/16 h)前后均能明显改善泥饼可压缩性,降低其渗透率;(3)增强钻井液体系的胶体稳定性,改善其中的颗粒粒径级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及应用工艺对超深井、深井成功钻探至关重要,国内外抗温200℃、密度达2.30g/cm3的水基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应用报道较少,且国外在此条件下多选择油基钻井液体系的问题。通过优选磺化类抗温处理剂、加入高温稳定剂等途径建立了抗温200℃、密度达2.30g/cm3的淡水钻井液体系和含氯化钾体系。该体系热稳定性优良,高温高压下流变性合理,具有一定抑制性。对深井、超深井钻井液的选择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渤南区块"高温"、"高压"及"含膏"特点,研发了聚胺抗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抑制性及封堵性好,抗温、抗盐及抗钙能力强,配合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解决了渤南区块复杂地质情况下井壁失稳的难题,为区块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对油气田硫化氢生成机理进行归类分析,结合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井的分布及成藏特征、地质因素,认为该地区油井硫化氢是由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形成的。根据三厂硫化氢浓度及现场工况进行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对钢材20#和N80的腐蚀属于轻度到中度,腐蚀产物以Fe、Cl、S、Mn元素为主,腐蚀机理为氯离子破坏腐蚀产物膜以及硫化氢的电化学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天然气井工艺管道在开井过程中极易产生水合物冻堵的问题,采用Dynsim 软件建立了开井工况动态模 拟模型,讨论了开井流量、工艺管道敷设方式与保温层厚度、节流调节方案对节流后温度压力的影响,分析了开井过程 中外界热交换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开井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加热炉前工艺管道优化设计与开井过程水合物优化控制 方案。结果表明:开井流量对水合物生成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开井流量越小,水合物生成风险越大,但不管开井流量 如何调整,井口工艺管道内均存在水合物生成风险;在保证下游出口超压在可接受范围的前提下,应通过同时调节各 级节流阀或主要调节二级与三级节流阀来尽量增大开井流量,并配合注醇、加热等方式来避免在工艺管道中生成水合 物;井口至加热炉前的工艺管道宜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埋地敷设管道无需保温,而架空敷设管道宜加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新吉坪隧道内存在的20多处岩溶溶洞及两处较大溶洞群,提出了对于岩溶发育较浅区采用与仰拱同级别的混凝土回填密实、对于岩溶发育较深区采取钻孔注浆处理及对于填充物较多的溶槽形溶洞进行注浆固结三种针对性处理方案。详细介绍了钻孔注浆施工工艺,为新吉坪隧道隧底溶洞处理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