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康区地域主要存在六大特点:(1)康区是以横断山区为自然基础形成的人文地理区域;(2)康区为江河并流的高山峡谷区,气候、植被垂直分布显著;(3)康区是地理过渡带及青藏高原重要出水口;(4)康区地理环境具有阻隔性、分散性与多样性特点;(5)康区是农牧混合与农牧过渡地带;(6)康区地域的跨区域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归纳和总结,或可增进人们对康区这一独特人文区域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康区,既是藏族传统的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也是当今藏族三大方言区之一。它是与其它藏区有着紧密有机联系但又独具特点的藏区重要组成部分。康区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其它藏区的特点,除了由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条件所决定外,同时也与康区藏族的来源及形成历史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康区藏族的这些历史特点,对于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康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本文拟对康区藏族的形成历史及其特点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讨论,以求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3.
康巴文化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巴文化是我国藏族文化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既是一个历史话题,又是一个时代命题.文章从"康"和康区的由来和发展作为引子,从康巴文化的基本定位、康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与人文背景、康巴文化的基本特点等方面对康巴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深入浅出的发凡.  相似文献   

4.
研究藏区文化时遇到文化概念上的区域分界含糊的问题,这对藏族区域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阻碍。藏区以方言差异分布为依据,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大区域,藏语音译为多、卫、康,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藏族文化中区域文化差异的分布地域。在藏族传统区域划分中,康区以德格为中心,东至夏嘉瓦绒(今阿坝州以西地区),南至嘉塘(今香格里拉),西至波俄(波密)和薛、达、洛(洛绒县和边坝县境内)三地,北至纳薛(比如县)和尕娃(玉树州)内的区域视为古代康藏文化区域。分清传统的区域划分界说,有助于研究古代康藏文化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单元,先秦时期因受到甘青地区和江汉地区的文化影响,逐渐发展起稻作和旱作农业。由于盆地内地貌特征复杂,不同小区域在农业种植上表现出区域性特点。文章概述近些年发表的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农业种植的发生背景与开始时间,农作物种类以及农业种植的发展进程与区域性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地名学孕育萌芽时期,各种文献和出土文物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地名学信息。其特点是:表示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多,人文地理实体的通名少,但就在较少的人文地理通名中,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名─—郡和县;专名由单名向双名、多名过渡;方位地名发达;然地名渊源解释零散。  相似文献   

7.
康区是藏族传统的三大地理和文化区域之一,在这一区域中,藏传绘画十分发达。自公元17世纪以来,康区就已是藏传绘画三大画派(门派、钦派和噶玛噶孜画派)中噶玛噶孜画派的传承中心。在这个传承中心中,西藏昌都地区的噶玛丹萨寺、四川甘孜州德格的八邦寺和青海玉树州囊谦的奇吉寺是重要的传承场(或称传承分中心),其中,德格八邦是重要的一个分中心。文章重点对这个分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作了论述。其他一个画派和一个系统分别是门派的分支——新门派和朗卡杰绘画系统。三者之间风格各异,但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白龙江流域藏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原因 ,形成了以农耕为主的多种经济文化类型 ,保留下了人类原始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生计方式的特点。这种文化类型不乏对其周边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的吸收和融入。研究白龙江流域藏族经济文化 ,不仅能够了解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 ,而且对研究藏族传统经济文化如何与现代农业文化接轨 ,实现区域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区域分布为出发点,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运动员的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了人的不同体质,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人的地域性格,进而造就了不同区域的竞技体育项目优势和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舞台和背景,人类的活动与自然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本文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与古诗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于丰富文学的地域环境风格理论及保护环境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逐渐趋热,产生了一批令学界重视的成果,然而作为同国内其他地域文化齐名的又一典型地域文化,陇右文化的研究却相对薄弱。陇右地区位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的结合区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人文地域单元。这一区域既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统御西北边防的前沿地带和中西文化与商贸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陇右区域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就其研究对象来说,它属于地理学的范畴,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研究对象的时间及其以历史文献为依据的特点而言,则又与历史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学科。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体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区域历史地理、历史地图等几大门类。举凡历史时期气候、植被、地貌、海岸、河流、土壤、沙漠等自然因素的变迁,疆域政区的变化、民族的迁移和人口与物产的分布,以及城市、集镇等聚落的兴衰、交通路线的开辟、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各个区域的开发过程等研究成果,都属于它的研究范围。它对于今天改造自然,发展经济以及充实地学基础理论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宁地区藏族涵化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藏族在与周边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除保留藏族传统文化外,也深受汉族等文化的影响。正是由于当地文化中异质文化特点尤为突出,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涵化。文章从民族学角度对西宁地区藏族涵化特点以及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聚居地导致城市特殊的地域单元--城乡结合部的形成.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具有素质偏低、流动性大等特点.其对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正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命名进行归类分析,从中探索坎儿井称谓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三峡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旨在研究三峡地区的综合性学说.它的前身是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三峡文化",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广,单一的文化学已无法涵盖对三峡研究的诸多学科,"三峡学"应运而生.本文对"三峡学"进行了学术界定和时空定位,阐明了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建构,叙述了"三峡学"的五大特征,论证了它的可行性与可能性,以及具有的国际、国内与现实意义,最后,介绍了形成"三峡学"的三大地缘因素: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与人文地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安多恰卜恰地区的妇女服装。撰写目的是将恰卜恰地区妇女服装独特而浓重的地域特点呈现给大家。通过实地考察和文本资料相结合。将该地区服饰文化中有别于藏族服饰文化共性特点的一些个性特征展现出来,帮助大家对藏族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有如创作主体在文学发展的时间轴上以“影响的焦虑”这一形式与时间和时代产生互动和影响,其与地理空间也存在着更紧密互动的联系:一方面,创作主体受地理空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的激发,并在题材、情趣、风格等方面受到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创作主体也通过创作活动反作用于空间,通过文学的中介对人文地理与地域文化形成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9.
满族抗战文学,主要基于北京文化和东北文化两大地域文化坐标生发建立起来,形成了北京满族抗战文学(老舍抗战文学)与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的“双江并流”。北京自然地理的“适中性”,孕育了老舍温缓中正的抗战文学性格;北京的人文地理,尤其是“帝都”“古都”的皇城气象,以及稳妥守成、追求风雅的北京市民文化性格,被老舍艺术调用,成为制造国家叙述的独特资源。东北自然地理的“极端性”,模塑了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粗率刚直的精神性格;东北人文地理中“多元共生的民族生态”、俄日侵略史的某些印记,被东北满族作家悉心择取,成为促进抗战书写、活化(深化)国家叙述的得天独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康区食盐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的井盐和湖盐(池盐),川盐、滇盐等内地盐一般流通于康区的汉藏杂居之地。不同地方的盐业资源在康区形成了各自的行销区域。食盐贸易是维持康区内部及其周边族群关系的重要机制和纽带。康区食盐交换对象以粮食为主,茶叶及其他日用杂货为辅,食盐的运销商主要是藏商。康区盐产多被土司或寺庙控制,自由贸易是盐业的常态。自清代开始,部分嘉绒藏区以及中甸、维西等地先后导入内地的引岸制。清末盐井被收归官办后,实行以盐税征收为核心的商人包销制。随着官府对康区盐务管控的加强,毗邻省区之间的盐利之争成了康区盐务的重要症结。特殊的自然、人文和历史形成的传统交换关系,以及多元化的盐务管控,共同造就了康区盐市与盐政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