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论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倾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对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 8种倾向进行了剖析 ;并且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流的引导的 5种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即网络交往逐渐发展起来。传统的研究主要探讨了网络交往的含义、特点、动机及影响。在总结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影响网络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网络人际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进行了比较,特别提出了特殊人群的网络交往研究及网络交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参与网上聊天已成为普遍现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上聊天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对武汉地区七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网上人际关系的特点,比较了网上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的不同,发现大学生的网上人际关系仍然以现实中的人际圈为核心,大学生从网上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是情感的支持而不是信息的支持,网上人际关系不会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际关系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型人际关系。大学生作为一个主要网民群体,其网络人际关系具有认同性、匿名性、松散性、情感支持等特点。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代“以孝治天下”与士人的政治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由此形成了"三纲六纪"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士人的政治人格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使士人束缚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奴性进一步增强;但是另一方面,士人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从而在"道"与"势"的对抗中保留了部分人格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以191份网络调查问卷为研究基础,统计分析发现网络人际关系发源于现实人际关系但又是对其的拓展和延伸。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以自我暴露为手段可以获得网络人际信任,并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思想表达和情感宣泄开辟途径,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生人际互动的效率。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又有消极的方面,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人际关系交往原则,提出人际关系存在于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之中,并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这一稀缺资源在区域中的配置,以及组织运作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指出人际关系为“公司”和“农户”提供了诚信和互惠基础,人际关系原则是“公司 农户”组织运作的基本规范和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演进是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络规模。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化过程,正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交往从现实交往中分化出来 ,为现代人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方式。我们在关注人们通过网络交往给现实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应重视网络交往对现实人际关系的良性作用 ,因势利导 ,使网络交往成为现实交往的一种补充 ,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有助于确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在性别、科别、年级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现实人际信任方面网龄和年级差异显著。(3)不同网龄大学生在艾森克人格四个分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学习压力与网络依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压力测试问卷对400名山东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网络正常使用者,即没有网络依赖的占大多数,为63%,网络使用过度者为28.8%,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为4.9%,网络成瘾者为3.3%;不同网络依赖程度的大学生,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学习压力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人际关系水平和学习压力程度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水平能够预测网络依赖。  相似文献   

11.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甚至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强.与此同时,银行、电信网络、政府部门等关键基础设施、大型商业网站、云服务、工业控制系统均日益成为网络攻击重点;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通用软硬件的漏洞攻击风险、大型网站数据和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严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信息披露诉求应运而生.网络安全事件信息披露机制可有效防控恶意软件、漏洞风险、数据泄漏等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为此,为进一步明确网络空间各主体有效管理和规制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的责任,建构系统化的网络安全事件信息披露机制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电子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承诺生效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由于电子合同既涉及虚拟空间也涉及现实空间,而在虚拟空间目前尚不存在网络法与虚拟空间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应将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与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点分别认定。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应为承诺的数据电文进入要约人在虚拟空间中的支配范围的时间,除非要约人和承诺人另有约定;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点应为要约人在现实空间中的营业地、惯常居住地等与电子合同具有最密切联系的现实空间的地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抢滩"网络文化以占先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社会中多元文化冲突的挑战,应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整合,培育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促进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网民的思想意识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网络社会”实际上可指代三种形态——关系社会、赛伯社会和网络社会。关系社会由零散的强关系簇构成,赛伯社会是以技术为中轴的虚拟空间。当赛伯社会作为一种外力介入关系社会后,网络的“内卷”和“外张”共同促生了第三网络社会。这种社会的微观关系结构是新“差序格局”。最后“,差序格局”的转变被笔者用来作为一种解决格兰诺维特和边燕杰分歧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双刃剑”及其伦理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的运用呈现出技术上的“双刃剑”特征,其实质是技术规范与社会规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在现实社会,网络道德就是人们对于一定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利益关系的反映,网络伦理也不是先验的。在网络社会,网络伦理作为人们在网络社会场景中交往关系的制约因素,在技术环境中被逐步消解,使网络伦理对于网络社会的关怀和调节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各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深刻把握各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其中,教育主客体关系具有交互主体性特征,教育内容传播具有技术性特征,教育环境具有耗散结构特征,教育方法具有连续统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十年来以"网络公共关系"为主题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与回顾,探讨了网络传播工具--电子邮件、全球信息网、网络实时通讯系统、博客等在公共关系作业上的使用情形,并得出研究结论,认为:组织经营者必须跳出传统之线性、单向与控制导向的思维方式,针对网络科技特性借力使力,才能发挥网络公共关系管理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整体环境中,网络使用者分为贡献者和潜水者两类。网络中存在许多影响使用者是否继续留在网络上并发表意见的相关因素,使用者的从众心理、务实心理、安全隐私心理等主观因素,以及网站的限制、使用者的经济因素、使用者个人能力的限制等客观因素,都成为影响网络使用者是否隐匿成为网络上的潜水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伦理规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网络伦理问题 ,需要制定网络伦理规矩。网络伦理规矩包括由浅到深三个层次的内容 :网络礼仪、网络规范和网络伦理原则。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 ,确立网络伦理规矩已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界定仍不明确,称说术语存在使用混乱的现象。对本体语言学的网络语言研究进行了综述,从网络语言的分类、形成、特点以及规范化角度简述了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目前,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正不断深入,形成了多角度研究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