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态的一种运动,接受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态度。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东共产党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酿成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与命运与马克思主义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8,(13):6-6
解放思想,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新形势下,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带领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提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于反对封建专制具有其合理性、进步性,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只有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但“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救亡”。从历史的选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上,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奋力开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特定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坚持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的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历程赋予我们的深刻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征程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命运,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应深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的前途命运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观,是其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对这种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跨越"设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 ,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是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历史性定位。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必须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并且用这一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巨大历史价值最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地挖掘和显现。邓小平同志通过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历史价值的客观认识,逐步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观。其社会主义实践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实践的基本理论,又把这一理论充分运用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命题。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呈现出:改革与建设相互伴随科学发展的实践特色、继承与超越深度结合创新发展的理论特色、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和谐发展的民族特色、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和平发展的时代特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征,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东剧变后,国外学者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主要有三种看法,即全盘否定,辩证否定,全盘肯定;与此相联系,也可把国外社会主义观大致分为三类,即新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新模式”论者的社会主义观和原苏东地区共产党类型的政党的社会主义观;分析这些观点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明辨是非,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是依据同样理论创立起来的国家。如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而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理想信念问题的重要性和共产党人能否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以苏为镜",对当前全党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信仰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 ,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而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设想从理论变成现实。 2 0世纪下半叶 ,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特别是苏东剧变 ,使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产生怀疑和困惑 ,并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深表担忧。为使人们清醒地认识 2 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风雨历程 ,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就必须辩证透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设想的内涵、背景和特征 ,以及在实现跨越之后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时曾作出过大致的设想和初步的探索.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苏联和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较长时期内普遍发生了重大失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斯大林派,是共产党中的一个派别。苏东剧变以来,他们认真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必须汲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指导,通过革命斗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斯大林确立的建设体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于苏共领导者对马列主义的背叛,并且认为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出发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精神实质的再认识和再学习 ,透视了苏东剧变的内部动因 ,批判了社会主义运动失败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客观评价当代资本主义的同时 ,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漫长曲折性和艰巨复杂性 ,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历史时期中的主要历史使命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的赐予。理论自信的命题在当下之所以凸显,既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关,也与社会意识领域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有关,还必须联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背景与条件。增强理论自信,必须直面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领域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相对薄弱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进一步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做出原创性贡献,进一步展示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强理论自信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围绕生产力要素这一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充分的论证,指明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一百余年前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于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的核心议题,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偏离最终导致了失败,但却为后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作为又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实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获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首次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而且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可以解析为三个层面:一是毛泽东率先提出“以苏为戒”和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曲;二是毛泽东的探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思想先导作用;三是毛泽东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实践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19.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在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改革指导思想、改革方向,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态度等方面,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事实进一步证明,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只是进行了大概描述而没有做出详细的设计。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也仅仅做出了初步的探索。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超越发展阶段的认识和急于冒进的错误。冷战结束后,国外共产党人在反思过去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训之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各党应该根据本国、本党的具体实际制定适合当前发展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