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①的导言中就表明了自己的哲学理想,这一理想最终是以追问"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康德认为所有哲学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以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和开端,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其实是"批判纯粹理性",通过澄清前提和划清界限来进一步牢固形而上学的根基——理性,从而使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成为可能。"想像力"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土壤依然还是先验哲学,作为先验结构要素的想像力是知性的一种机能,它连接着知性和感性。而一系列无可避免的追问是:想像力自身是什么?除了作为一种知性和感性之间的逻辑连接符号,它本身有没有内容呢?如果这种内容是和感性相关联的,那么这种关联的意义何在呢?  相似文献   

2.
:"物自体"概念的内涵及其不同表述对应于康德对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具体考察过程。作为限制性概念,物自体的理论功能是限制感性和知性;作为范导性概念,其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信念。物自体理论显示了康德批判哲学谦抑的理性精神,而黑格尔哲学对物自体的批判与消解则导致了理性的绝对化。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其哲学中全面关注了想象,对想象力进行了集中阐释,肯定了想象力在其批判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纯粹理性批判》的两个版本中,康德对于想象力的论述发生了很大变化:想象力从奠基性的基本能力变成了感性直观的方式,成为知性的附庸。不同类型的想象力与感性、知性概念结合,分别形成了形象、感性感念和知性概念的图型。在判断力领域,想象力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在审美判断中发挥自由性,在崇高判断中体现统摄力,在天才的创作中构建审美理念。康德对于想象力的研究使想象摆脱了感性的印象式的缺陷,在想象的研究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转折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哲学是要为人们的认识确定一个界限,并进而分析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作为其哲学的起点和落脚点,再联系到其感性与知性的两个阶段的划分,康德所谓的直观就有了感性的直观、知性的直观、内容与形式层的三重含义,这是贯穿康德整个哲学的线索。对于这三重含义的运用即是直观的公理的论述,这为他的哲学基础最终立下了普遍必然的前提。康德的这种论述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康德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转折点.康德"批判时期"认识论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在其经典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从认识论的总问题入手,阐明了其感性、知性及理性.康德 "批判时期"的整个认识论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中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康德通过图式论(schem a)试图建立起范畴与现象之间的一种内在"机制"。作为范畴与感性直观之中介的"第三者",图式必须同时与二者处于同质状态。纯粹知性概念能被运用的感性条件乃是时间,这是图式论的核心问题。时间在康德哲学里是一种内在的感性形式,范畴运用于现象是通过时间先验的规定,知性概念的图式以时间为共相的感性形式,这使得范畴统摄现象,现象归摄于范畴。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将判断力作为知性与理性的桥梁,《判断力批判》两大部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不可分割为这一主旨服务。而康德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分析则体现了他对道德律令以及人作为最终目的的重视。在美的艺术中,康德力图将天才与鉴赏,自然美与艺术美进行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和美学中的直观/直觉理论,在西方关于直观/直觉的话语历史上,居于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康德在直觉问题上,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因为康德的先验哲学主要进行的是人的心智能力之知、情、意的界限、原理和有效性的研究,这就使得前现代的本体论哲学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即转向了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转向了认识论。正是在这个双重背景下,直观问题在康德哲学和美学中获得了完全不同的阐释,获得了完全不同的话语呈现的框架。但也正是其启蒙哲学和主体论哲学的话语框架,使得康德一方面对前现代的本体论直观进行"祛魅",从而将其严格限定在主体感性直观的范围内,并因此而不承认有"理智直观"和审美直观;但另一方面,他在自然与自由之间架构桥梁的审美判断,却处处要求着一种超越自然与自由、感性与理性之分裂的整体性直观。  相似文献   

9.
在时空观问题上历来有先验论和机械反映论之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论述,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18世纪的哲学家康德在认识论上持折衷主义的立场,既肯定经验论原则:认识开始于经验,又肯定唯理论原则:理性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特性,而这种普遍性,必然性来自人类的先天认识能力,即感性、知性、理性,其中先天感性直观形式为时间和空间,康德认为,人们的时空经验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由于具有先天感性的时空直观形式,他否认了时空的客观实在性,至少是否认了客体时空的可知性。那么主体时空特性岂不成了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0.
(一) 康德在自己构筑的哲学体系中,把审美判断力当作沟通感性与理性的枢纽。因为按着康德的观点,认识与理性,精神自由即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必然相互分离开来,理性不能运用到认识中,精神自由不能在自然的必然中得到实现。为此,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判断力这一概念,以此来克服这一矛盾。在康德看来,判断力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它即不同于知性概念,也不象理性那样提供理念,它只是一种寻求特殊与普遍之间关系的能力。康德把判断力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讲的判断力,即辨识某一特殊事物是否属于普遍规律的能力,普遍规律是既定的、现成的,关键在于应用特殊的事例,因而它也叫做“决定的判断力”。另一种判断力是《判断力批判》中所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