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因此系统分析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应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来看,收入差距对房价均有正向影响,但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外部特征:收入差距对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影响更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较小;此外,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更显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房价则受成本的影响更显著。2004—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2.
资本构成决定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而在资本内部作用效应下,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也会引起资本构成变动,因此,有必要研究区域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抑制效应。首先以两期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得出资本构成变动关系的假设;其次使用全国2009~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不存在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投资抑制作用;由于存在劳动力流失引发的人力资本流失,中西部地区从长期来看存在人力资本对物资资本投资的显著抑制作用。因此,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中央财政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扶持力度,减缓人力资本的抑制效应,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改进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从而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期。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结构、城镇化两个维度分析城乡收入差距,修正巴罗内生增长理论并借用泰尔指数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城镇化、产业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运用1996-2015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城镇化、产业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城镇化水平提高对中部地区削减效应最大,东部最小;工业化后期二三产业层次提升对西部削减效应最大,东部最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第三产业,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缩减作用,中西部虽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引入城镇化这一重要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中国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城镇化从总体上抑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减效应;(2)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则显著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007-2016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显著强于1997-2006年;(3)城镇化对旅游产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同样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其原因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坚持长期效率优先的原则;坚持区域发展的积极平衡现;深化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29省(市)2000—2011年的基础数据,对中国教育分布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教育基尼系数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教育分布日趋平等;中国教育分布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分地区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物质资本,而东部地区则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本。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缩小教育分布差距以实现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有效匹配,从而避免实物资本积累回报率的大幅下降;东部地区由于已经具备较高的基础教育水平,则需要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培养高端人才,加大教育分布差距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收入分配和贫困缓解的视角实证研究了湖北省金融发展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影响不显著,即使控制了产权、政治质量等制度指标和人均GDP增长等经济指标,金融总量的增加扩大了湖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金融质量的提高,即金融机构配置给非国有部门的信贷越多,越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和贫困率的下降。而金融发展在短期并未缓解湖北省的贫困率。长期内,金融总量对收入差距和贫困的影响与短期效应一致;金融质量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和贫困的缓解;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包容性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不显著。制度变量并未像以往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对湖北省的包容性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产权的明晰固然有利于包容性增长,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会改善贫困,但是导致了湖北省收入差距扩大;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湖北省的包容性增长;而对外开放没有降低贫困率,也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渐拉大。关于这种差距拉大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差距拉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是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的一种思路,通过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期望对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却出现了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从而导致消费需求降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度下降的态势。在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得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而影响到经济的持续、有序、快速发展的结论。中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重点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在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两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东、中、西三大区域城乡差距依此递增,三大地带内部城乡差距呈现明显拉大趋势。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巨大差异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是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必须树立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城镇化步伐,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运用1995—2014年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研究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贸易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积极因素;贸易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交互项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因素;受教育程度、失业率、金融发展水平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积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通过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对比研究显示,东部地区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促进收入差距的扩大,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差距负相关,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升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深入探讨公共教育投入影响居民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投入的增加能够使低收入群体从人力资本投资中获益更多,进而从总体上降低收入的不平等。各级各类公共教育投入都能够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但是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方式不同,其中:基础教育投资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社会分配,特别是加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助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等教育投资则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进创新发展的方式,更有效地提高个体收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变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就业水平,并进一步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等变量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金融深化和外商投资水平提高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来源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1999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之势。从战略的高度讲,缩小区域农村之间差距主要应采取如下一些对策:以财政投资为主,着力普及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丰”字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为轴心,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以中央财政为主,有计划分步骤地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加快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深化中西部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调,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反梯度推进:西部产业升级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梯度推进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 :落后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直接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 ,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超越发展。近几年 ,我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实质就是要解决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 ,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则是根本出路。在这方面 ,反梯度推进理论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产业升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为了探寻农地流转、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0—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构建了PVAR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全国和东部地区,农地流转和城镇化之间呈正向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都能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过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也能促进农地流转,但却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从长期看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城镇化发展,但却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镇化发展对农地流转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显著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尽管长期看来在促进农地流转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西部地区,农地流转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城镇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也不是很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农地流转和城镇化的影响也太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易于操作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整个"十一五"期间,西南地区收入水平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西南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此次调研的四个城市的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几乎都超过10%,同比增速显著提高。然而,西南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绝对值呈现出逐步"拉大"趋势。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马太效应"和城乡二元结构却导致了区域收入不平衡状况、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的凸显。我国应加快西部经济增长步伐以促进人民增收,通过政策倾斜缓解区域收入不平衡,以城乡一体化等手段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借债融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逐渐普遍,由此引发了政府的债务问题。基于2013年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投向的政府性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但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投向土地收储的地方债务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投向民生建设的地方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投向工业农业建设的地方债务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新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差距,对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城乡收入、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研究发现:南疆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化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二元结构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分析南疆三地州城乡差距成因的基础上,从利用差别化产业政策和对口支援机制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喀什在南疆三地州发展中的增长极,适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