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英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英国工业革命史的研究中,经济史家过去大多倾向于把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看作是一次突变性的历史事件。但近年来,经济史家已不再拘泥于对工业革命本身的研究,而是向前追溯,注重考察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变化。17世纪的英国经济史自然就引起史家们浓厚的兴趣。人们想了解英国在17世纪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使其能一枝独秀,从传统农本经济中脱颖而出,率先迈入了近代工业世界。  相似文献   

2.
所谓现代化,指的就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而导致的近代社会诸领域中的巨大变迁。它表现在经济领域中是指近代工业化的实现,表现在政治领域中是指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而表现在文化领域中则是指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历史上,这一现代化进程,首先是发生于17—19世纪的西欧和北关诸国,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英、法、美、加拿大等国  相似文献   

3.
题记:近代中国社会是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特徵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政府消费支出与传统社会相比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运用作者推算的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长期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史学方法,对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徵展开分析,并就其对近代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开创性探讨。 19世纪 40年代鸦片战争以後,尤其是 19世纪 70年代以後,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处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相似文献   

4.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革命的推进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官制度;旧的官吏制度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和自由平等思想为建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的科举制对其文官制度的建立起了借鉴作用。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英国的发展,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想的生命力体现在社会长期发展中。中国文化原创期的大同理想因与小康相关联,并包含了自强不息、和谐、民生的内容,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判断资本主义,追求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了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和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毛泽东确立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把传统理想创新与现代化相联系,形成了新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制度理论,在诺思对有关国家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的不同的命运。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腹中的直接原因是专制主义宰制的结果;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直接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形式,否则工业革命应该首先发生在客观条件更优越的西班牙而不是英国,英国也难于取胜对法国的争霸战争。比较研究再次验证了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经济增长取决于以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安排,而产权的背后是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近代历史上的中英两国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不同的是英国实现了城市化,中国城市发展表现为双重性畸形发展,没有实现城市化。近代英国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是工业革命后的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8.
"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英国开创现代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至18世纪晚期英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现代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世纪英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逐步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消费活动日益成为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性及其价值理念带来的理性、自由、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欧洲和英国社会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于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奢侈消费不再背负道德批判,奢侈消费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外贸扩张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作为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工业化社会成为英国消费社会兴起和形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代英国对世界的软实力影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从历史视域来看,它的这种影响根植于英国内部的软实力,其核心在于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关键在于化经济优势为政治制度优势,并通过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了英国本土公民及其殖民地精英对它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同时也由此激发并保障了英国的民族创新精神和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了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为近代英国软实力的不断兴起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与强大的制度与文化基础。近代英国软实力兴起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国软实力提升提供发展范式上的启示,并使我们注意到:在经济崛起后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战略重点可能需要转移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英国发生的产权革命、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阐述了英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建立过程。本文认为英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也就是其私有财产制度、自由市场制度和自由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协调、不对称的一面 ,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有积极的纠偏矫正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念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前提。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经济建设间存在诸多矛盾。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借鉴西方现代价值观念,才能成功地建构与现代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文化弘扬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和揭示,阐发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文化发展的密切关联,并围绕儒家文化精神与社会变革的碰撞和冲突,就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则要求的新文化,以及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和新生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以倡导"等级差别与公平竞争相统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统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相统一、家庭和谐与社会主导相统一、法律与道德相统一、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统一"的未来理想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薛福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追求利润的原始欲望与挽回利权的现实动机,是其近代市场意识萌发的动因,他所设计的近代市场经济蓝图是以近代化的交通电信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近代科技为本原.薛福成近代市场意识的萌生,表明了先进中国人市场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国传统经济走向近代化的思想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考察当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就是考察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就是进一步从历史进步的维度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和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两种现代文化形式,二者具有共生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它可以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并与社会主义文化构成当下中国整体性的“德性道德”为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构筑内在的精神家园;它亦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误读,同时作为自然经济文化,它对商品经济公共文化中的“规则性道德”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近现代落后追根溯源在于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的哲学观导致科技失去哲学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至上导致科技失去需求、科技积累的缺乏以及献身科学精神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淡薄利禄导致科技失去内在动力等。这些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中国,在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消费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涵也越来越深刻。首先,电子产品以其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消费市场所构成的特别消费现象,成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基本态势,商品作为某种特定的符号意义进行生产消费。其次,传媒和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时尚在促进文化交流、活跃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但也造成国人消费观念的畸形发展。再次,传媒在影响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积极变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媒体对消费个体单向度的信息灌输变成了有消费者参与的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过程,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个人在信息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需求上升诱发了投资需求上升,消费需求总量扩张刺激了总供给增长,消费需求结构变动促进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变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和积累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所在,而投资与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代西方经济学从其萌芽和诞生的那天起,就把财富的增加(那经济增长)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李斯特从德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出发,探求如何投资才能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竞争实力的方法,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内置于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大时代背景下,商品经济形态阶段则是这一时代的本质定位。是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商品经济时代的初步认知、实践的经历,造成了政府在经济职能发挥上的部分越位、错位、失位,而随着倒逼改革的深入展开、经济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民族自信,健全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经济宏观调控、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则助推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国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中国梦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