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调查的结果,探寻了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品牌工作与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培养工作的结合点,加强对有意愿担任"村官"的在校大学生在创业、协调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创新、自我调适等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对现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传媒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为其融入新元素、审视新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据此分析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职能定位和文化定位,指出在组织定位上应进一步凸显其群众组织特色;在职能定位上应进一步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即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教育教学中心,服务育人目标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而在文化定位上应进一步体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 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作风形象。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职责和基本任务.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地位特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共青团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实践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好上述优势,才能更有效地履行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4.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政治任务;高校共青团应在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方面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将高校团组织建设成团员学生的成长之家,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水平,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合力。  相似文献   

5.
青年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发展是当前文化领域不容忽视的现象,它对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流行文化发展的关注和引导,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一方面应正确认识和评价流行文化,另一方面应分析它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地构建青年大学生流行文化视阚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模式,切实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政治要求、新的外部环境和新的服务对象。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认清高度,增强共青团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找准角度,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延伸广度,覆盖共青团工作的责任区和无人区;拓展维度,提升共青团工作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共创新时代的新价值,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共青团信息工作能够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完善机制,为团组织宣传工作、决策参考和解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团十六大召开以后,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必须正视信息工作存在的差距,找准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把握信息工作的基本内容,扎扎实实做好信息工作,以此推动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新课题。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共青团工作观念现代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现代化,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现代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赋予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团员存在着团员意识"淡化"、团组织服务能力"弱化"、组织生活"虚化"、工作载体"僵化"和队伍素质"老化"等问题.新时期,科学发展是高校共青团使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共青团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团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创新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自身建设是共青团长远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为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方便,也给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从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共青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随着德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中学共青团工作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工作特点。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构建"一体三翼"团工作新格局,打造"一驱三动"的运行驱动机制,创新性构建中学共青团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一直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问题。围绕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大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基本内涵、研究概况、概念界定等问题的研究;第二,关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作用、地位、当代价值的研究;第三,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现状、面临挑战的研究;第四,探索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创新方法。指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更应着重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也面临新局面。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根本上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核心是要用体现先进性、人文性、时代性的工作内容,全面提升团员青年的素质、促进和谐成长;关键是要通过占领思想阵地、打造品牌文化、抓好"一体三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实现载体的创新;最终是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组织的和谐运行,从体制上为创新共青团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也面临新局面。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根本上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核心是要用体现先进性、人文性、时代性的工作内容,全面提升团员青年的素质、促进和谐成长;关键是要通过占领思想阵地、打造品牌文化、抓好“一体三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实现载体的创新;最终是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组织的和谐运行,从体制上为创新共青团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对共青团角色的双重定位即共青团政治化和共青团NGO化映射出其肩负着众多公共服务职能,作为共青团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实践及其机制完善亟待深入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青团组织为例,中科大以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生涯导航等参与公共服务实践,通过常规化项目机制、多元化服务机制、以人为本工作机制,加强院系结合和专业指导,提升服务意识,培育社团核心文化。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世界范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时代;是意识形态纷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是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时代。新世纪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青团担负着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重任。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持之以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不仅改变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微信作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教育引导、组织动员、服务青年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高校共青团微信的内在属性出发,基于高校共青团微信的名称设计、栏目结构、话语体系和更新频度等视角,对湖北7所高校共青团微信建设情况进行内容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高校共青团运用拟人化的命名手段、多样化的栏目结构、青年化的话语表达、专业化的管理机制等多种方法,增强高校共青团微信的文化吸引力、群体感染力和思想影响力,这对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文化建构的逻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坚持按照《湖南师范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结合文学院学科特色,从组织建设、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开展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学院基层团委工作实践,着力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改革发展,不断激活基层组织活力,树立团组织的良好形象,取得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下,本文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宗旨出发,为拓宽工作思路,使共青团的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在高校共青团实行团的基层组织进宿舍的构想,旨在进一步拓展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空间,切实服务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好共青团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正面临诸多新挑战,包括网络的自由性和选择性对高校共青团宣传教育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对高校共青团吸引凝聚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职能的挑战、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职能的挑战。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和冲击,广西师范学院以"创新-超越-回馈"为路径,创新性地提出了共青团组织三级(校-院-班)网络工作模式,并以此形成对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的重构和对团组织功能的完善,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