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运用数理思维来分析义素互补的相关问题,提出义素互补概念,并指出义素互补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特别适用于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编制。  相似文献   

2.
从互补资产视角出发,将创业导向、互补资产及突破性创新三个要素整合在一个框架内,探讨了创业导向的多维构念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互补资产的调节作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641家制造类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相关情况,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导向的三个构成维度即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均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通用性互补资产和专有性互补资产均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并且专有性互补资产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的集结排序方法。在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定义。根据一致性的定义,提出了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集结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行政监督体系是由多元监督主体构成的有机系统,各监督主体之间具有潜在的互补效应。运用协调的方法促使系统内部的合作,对于实现监督主体之间的互补效应,充分发挥行政监督体系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揭示了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的四种互补性:1.监督范围互补,2.监督职能互补,3.监督权限互补,4.监督功效互补。进而,文章提出了四项协调原则:1.系统原则,2.补偿原则,3.合议原则,4.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互补思维     
互补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思维方式。本文在阐发互补涵义基础上,揭示了互补思维的运行机制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互补法原理的分析,探讨了互补法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指出互补法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关中文化开头的两大篇章,“周”与“秦”已经转化为关中隐型文化中的互补结构,其“抑商”本色在“汉唐文化”中也表现得十分鲜明。以“抑商”为底色和以“周秦互补结构”为政治基调的关中隐型文化还表现为“儒道互补”、“儒法互补”和“儒佛互补”等。这种以多重互补为特点的“抑商”的关中隐型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的早期独领风骚,但随着资源配置方式对市场化的吁求日益强烈,它只能陷于落后,其出路在于从“抑商”向“重商”转型。  相似文献   

8.
孔老异路与儒道互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向,并最终形成了儒道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奠定了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儒道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战国和宋明两次高潮,在宋明以后的儒释道三家并立互补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互补实居于更基础的地位。早期的儒道互补是真正的双向互补,后来由于儒家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儒道互补事实上主要是以道补儒,具体的内容则有两端──补儒学之缺和补儒学之偏。儒道互补使中国的文化结构趋于自我完善,也使得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趋于完整和艺术化,在心态上和行为上都具有良好的分寸感和平衡感。离开了儒道互补,就无从把握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质。  相似文献   

9.
新近不断上演的许多社会冲突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人性内涵,尤其是哪些与中国传统儒道互补文化紧密相关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儒道互补人格的形式、内容及其特征受限于儒道互补文化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一个二而为一的有机体系。人物心理传记法及心理测量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显现出了道中有儒、儒中有道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儒道互补人格的变动机制与社会环境、个人独特的性格及内在理想三者间的互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替代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信贷市场一般表现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分层市场"结构特征。由于各自的特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存在着"替代"与"互补"的关系。有效地发挥两部门之间的"互补"关系所产生的"垂直效应"可以扩大农村信贷供给。在Jain模型的基础之上对"互补"关系进行细分,认为互补关系分为具备"垂直效应"的互补和不具备"垂直效应"的互补。通过分析得出:降低正规金融的利率以此缩小两部门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有效实现向具备"垂直效应"转变的途径。这对于有效地实施现阶段及今后我国各种农村信贷补贴政策,缓解农村资金紧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ヽ"最初是作为一种句读符号的身份出现的,其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侯马盟书》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到了秦代,这种"点"的形状稍有变化,不再写成斜点,而是写成圆点了。到了西汉,点号的使用更为广泛,形体上也有一些变化,有大圆点、中圆点、短顿点、长顿点几种。东汉时期,点号进入了字典和经书之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有"ヽ"。熹平石经中用圆点为篇号、章号。此后,点号可以用作着重号和灭除号。到了唐代,点号又可用作校对符号。宋明时期,点号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到了近代,可用于着重号、句读号等。解放后新中国制定的第一套"标点符号用法"中有顿点和圆点两种,分别表示顿号和着重号。  相似文献   

12.
句群是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语言单位.汉语句群接应手段是句群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关于句群"接点"的研究还很少有人问津.以现代语言学基本理论立论,对句群接应手段进行研究,提出了"接点模式"的概念,认为"接点"和"接点位置"是句群接应的必备要素,从大量语料中总结出句群接点模式的基本型和特殊型的13种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引入积分第一中值定理本质中间点的概念讨论中间点集的稳定性问题:证明了[a,b]上大多数连续函数(在Baire分类意义下)的中间值点集是稳定的;得到[a,b]上连续函数的中间点集是本质连通区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人物视角与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诸多叙事学家的重视。在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双视角的使用与达尔人物的心理特点相关。自我内在的空虚和挫折感使达尔的人格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自我:受害者和迫害者。前者在现实中被家人遗弃和否定,在故事内机械地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记录眼前发生或自己正在经历的种种事件;而后者的眼光却以第三人称外视角在将他人客体化的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他者的替代,以满足对其自我完整性的期望。双重自我引发了时空中双视角的存在,使达尔的视角同时性地指涉聚焦人物在场与不在场的事件。视角的分裂最终证实了达尔的疯狂。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收缩映射的不动点定理 ,给出了完备度量空间中没有不动点的收缩映射的例子 ,并讨论了紧度量空间中收缩映射不动点的迭代逼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潍北油田高凝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当温度低于析蜡点时,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特征,其特性受剪切作用影响较大。为此,开展了非牛顿高凝油的室内剪切降黏降凝实验。研究表明,在剪切作用下,非牛顿高凝油的黏度大幅降低;非牛顿高凝油具有剪切稀释性,且温度越低,剪切稀释性越明显;剪切速率对非牛顿高凝油的凝固温度、凝固时间影响较大,在凝固点附近剪切时,凝固温度可降低56 ℃、凝固时间明显延长;剪切时间对非牛顿高凝油的凝固温度影响很小,对凝固时间影响较大,在凝固点附近剪切20 min(转速100 r/min),凝固时间可延长817 min。  相似文献   

17.
两点射线追踪是解决复杂地质结构下反射波射线正演的有效方法。在初至波层析射线追踪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点射线追踪方法,利用层析网格对模型进行离散化,通过两阶段法射线追踪,分别对激发点和接收点按向前处理过程计算模型单元及节点的旅行时,两次时间相加作为最小旅行时,再在目的层界面邻域扫描最小旅行时子震源网格单元,用粒子群算法在该单元内扫描全局最小旅行时点,得到反射点位置与反射夹角,再利用向后处理过程运用旅行时线性插值算法,从反射点分别到激发点、接收点反向追踪射线路径,最后得到反射波两点射线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Giora的分级显性意义假说分析了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并对反语中的认知参照点进行分析,得出反语中的认知参照点也是层级突显的结论,为反语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逻辑起点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性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就此问题达成共识,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确立现代社会学逻辑起点界定标准的基础上,认为“现代性”不能作为现代社会学的逻辑起点,真正能够作为现代社会学逻辑起点的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点切入、分范畴分层次系统梳理方法指的是以文明范畴基点层次为切入点和起点,沿着范畴内部层次关系系列逐层研究、系统梳理的一种语言研究理念。该方法是针对汉语词句确认类瓶颈问题的解决而提出的,也可作为汉语研究的一般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