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论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都证明。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作用也日益重要。本文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内对影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政府行为、R&D活动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增长迅速,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进口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选取湖南省相关高新产业部门,把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某些因素的相关产业部门与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产业部门与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普遍缺乏联系或联系程度小,即相关产业部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缺乏应有的贡献。应通过采取加大金融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投入;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我国2003~2011年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区差异和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这些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效应在东部更为强烈。与此同时,本文还基于倍差法检验了“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效果,发现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从原始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绩效评价、高新技术产业激励三个方面对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绩效激励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找出影响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可以设计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模型,为政府和企业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的推动 ,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先后建立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巨大地域性差异 ,有必要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布局进行比较研究 ,以利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增长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变动趋势,并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和理论预测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新技术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的贡献及在改造传统产业中的巨大作用 ,提出了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选择的根本依据是强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扩展的 C -D 生产函数为基础,将空间自相关变量引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与空间滞后计量模型(SLM)揭示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利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了广东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不同发展层次的区域具有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发展特征,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需要有不同的政策目标与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人力资本、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量、自主创新和技术购买、融资来源等因素对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引进核心科技人才等促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规模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步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内涵,然后从企业内部、产业以及社会环境等三个层面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对高技术企业顺利成长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贯穿贯穿其产生、发展过程的始终,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和关键动力,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投入,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该文以风险投资为视角,探讨了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动力机制,以期有利于集群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致力于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明确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对于制定良好的产业政策非常重要。本文从高技术产业的演化规律出发,研究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利润的影响,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健康状况。本文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密度依赖模型和双密度依赖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在随着利润增加的同时并未对利润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出口产品升级是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技术产业集聚则是促进出口产品升级的关键动力之一。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出口产品升级;(2)高技术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出口产品升级;(3)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的正向效应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上游关联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4)教育水平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出口产品升级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企业创新、推进高技术产业均衡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在低教育水平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全面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文章在分析研究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模型,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目前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为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文运用熵值法对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沿海各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十分明显;海洋高技术的产业竞争力水平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人力资本和产出水平是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对各省市的影响程度不一。鉴于此,采取不同政策着力点成为当前各省市因地制宜提升其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其技术经济进程已显示出超越传统工业的经济学特性,除了规模经济性之外,其关联经济性、速度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是传统工业所不具有的。范围经济性,是指在高技术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中,带动其相关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性;关联经济性,主要是指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进程中,每个创业周期之间,以及在单个创业周期内,创新的经济价值是相互关联的;速度经济性,即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创新的高速发展链,一项高技术要在最短的时期内实现其产业化、规模化的创业,否则该项技术将很快被淘汰。认识和掌握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过程的经济学特性,对发展高技术产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技术是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讨论高技术产业内涵的基础上,研究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贡献及贡献率的测定方法,测定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贡献率,并就高技术产业如何持续提升陕西经济,提出坚持用高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投融资力度及加快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考察,灰色关联分析的实证研究表明,FDI、人力资源、科技投入是影响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的影响因素,而科技创新载体、知识产权、技术市场和创投资本对产业发展影响不够明显。今后在发挥宁波区位和政策优势的同时,要继续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促进产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