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奋斗目标,这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层组织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党执政能力的高低。笔者认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十七大精神,突出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以新的工作内容、新的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采取主动争取中共基层组织的领导和帮助、搞好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组织生活、增强为上级组织参政议政工作服务的能力、拓宽渠道增加基层组织的活动经费、上级组织加强对本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和管理等措施,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参政党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曹明  舒光怡 《金陵瞭望》2011,(29):55-56
创先争优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自2009年以来.建邺区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在全区积极开展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确立“资源向下、民主向前、民心向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 ,目前面临着经济发展、政治建设、队伍建设的新挑战 ;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机制建设 ,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抓好乡镇党委建设 ;要正视现实问题 ,突出工作成效 ,自觉蹋实地工作。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大学党委组织部是校党委的工作机构.主管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各级领导干部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组织部下设组织科、干部科,承担着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干部培训、考察、使用,对中层领导班子的监督、考察、调配工作以及高级人才和专家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强化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理论武装,推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铸魂”工作;创设组织体系,推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造形”工作,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运行效果,不断释放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新的伟大的战略任务。包括妇联工作在内的人民团体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能力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妇联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妇联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妇联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执行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妇联组织要想成功地进行服务能力建设,重要的是创新妇联基层组织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8.
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环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党作用的一个重要保证。本文对有关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8,(13):90-91
今年以来,高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省市组织工作会议为指导.在促进和服务“全面达小康、建设富裕和谐新高淳”大局中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呈现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和谐新农村重在管理。当前,农村乡镇基层管理出现了崭新的特点.肩负着管理发展农村重任的乡镇基层组织,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进行管理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大学生村官重新发现乡村文化价值的沉重使命。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的自然生态价值和精神生态价值亟待重新发现,就前者而言,需要大学生村官从观念上意识到乡村文化自然生态是现代城市文明的基础,在行动上不能掉进"伪乡村生态"建设的陷阱;就后者而言,需要大学生村官承担起乡土文化记忆复苏重构与乡土文化认同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财物贿选,宗族势力影响,黑恶势力滋长,“半拉子”民主选举渗杂农村民主选举过程,致使农村民主选举制度嬗变,给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和谐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健康乡风民风的形成带来极大危害。提出重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政策,针对农村基层不同的具体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新生代”村干部选拔机制,从大中专学生、乡村经济精英、下派干部、技术骨干中选拔村干部,从源头上预防村干部腐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后农业税时代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农业税时代,为了改进村民自治组织面临政治权威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才外流、法律相对滞后等一系列新问题,必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经济基础,化解村级债务;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法律系统化和村民自治规范化;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中提升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赢得农民的政治认同;在农村综合改革中构建新型乡村关系,破解“两委”关系难题;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制衡机制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组织运转存在着严重的经费匮乏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有关,与村级组织的管理体制有关,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有关,也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有关。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可以从深化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发展村级经济、严格规范各项收支、合理划分镇村事权、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等方面做出努力,缓解和改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在进行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是把“村官”工作当作职业生涯的跳板。这些“村官”能否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高校思政工作者以及各级“村官”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从思想角度出发,澄清他们的价值观,以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20个示范村和18个非示范村的调查发现,得益于政策的驱动和村民的积极参与,示范村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方面的建设效果优于非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处理好示范村“点”与非示范村“面”的关系,将示范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非示范村,提升后者的建设水平。同时要尊重农民的认识和实践规律,完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结合起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村民理事会的基层治理功能及其完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理事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础建立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它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是官民合作治理的有益纽带,是信任危机治理的有效制度,是农民参与治理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村民理事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新事物,仍然存在着与村"两委"关系不够明确,家族宗族势力的不当干扰,内部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其基层治理功能,从而使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更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关中“水利社区”与北方乡村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关中"水利社区"为例,探讨了中国北方乡村的社会组织.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的"宗族模式"并不能解释复杂的汉人乡村社会,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非宗族乡村"的视角可以弥补这个缺口.在北方乡村社会,一般是非血缘性的组织"会"在引导乡村社会的运转.本研究企图超越和延伸人类学早期汉人社会研究的框架和范式.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学者基于地区间的资金配置差异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村级财力不均等现状及影响等问题,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2007)行政村调查数据,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考察和研究各种因素对中国农村村级资金配置差异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研究表明:中国农村村级财力不均等情况比较严重;人均收入水平、村庄治理差异、地区差异等对村级财力存在着显著影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对村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0.629%,地区差异贡献率次之,达到17.139%;村庄治理因素对于村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达到8.575%,在各种村级财力决定因素中,位居第三。研究认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对村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较大,提高村级财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较之东部沿海地区居民收入的更快增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对中西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进行扶植,避免使村级财政陷于困境之中,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财力差距;充分发挥村庄社会资本的治理功能,挖掘村庄外部社会资本,争取更多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缩小村级财力资金配置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这种社区不同于农村村委会,也不同于城市社区。这一新生共同体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村改居"后的社区主要面临社区自身角色的转换、社区自治中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展自治组织,以便更好地管理社区等三个主要问题。"村改居"社区应该积极转换角色,引导群众积极参加社区事务,建立长效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