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具有人类文明标识意义的珍贵遗存的萨玛节,国务院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界的学术观点为:1.萨玛神为抵御外侮的英雄神和顺己、佑己、助己的守护神;2.萨玛节为萨玛神祭祀仪式演变形成。基于学界关于萨玛节及萨玛神民间信仰学术研究只关注文明史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信息环节的表述,本调研报告定位为对史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信息元素的发掘:1.萨玛节形成的渊源性原因;2.萨玛神民间信仰的本来面貌;3.于人类文明整体视域及价值体系检视萨玛神记忆基础的原生性意义与创造性活力。调研结论认为:1.萨玛神原型带有新、旧石器时期狩猎及农耕文明"大母神"和"地母神"的记忆痕迹,是人类"圣婚"时期性活力、生命繁殖力的神圣象征;2.每年岁首农历正月、二月和岁暮九月、十月举行的祭祀仪式,从属岁时仪式,目的在于祈求神灵庇佑生命循环再生与谷物丰饶,萨玛节由此演化形成;3.由岁时仪式衍生的萨玛神民间信仰及其祭祀仪式,可在岁时仪式活动中找到源头性依据和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黎平县龙额“河歌艺术节”①为例,旨在说明:(1)“河歌节”祭祀的社神木阿点龙虽属男性神属,但祭祀仪式环节的成规性、习俗性却“或明显或含蓄”②的以女性角色施事话语和“阴性书写”③的方式,说明渊源于远古时期的萨玛神“无意识”记忆基础才是节日“所为之事”(dromenon,古希腊语,意为仪式)④的根基和缘由;(2)“河歌艺术节”举行的以萨玛神民间信仰为根基的、位属岁时仪式的社神祭祀活动,源自侗族初民对关涉“食物和后代”这一“生命现象”和“大自然的生命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即渊源于族群自我“以类万物之情”和“以通神明之德”的方式表达人类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 ,将古典的女娲神话与当代中原地区口传神话及民俗加以对照 ,认为在男权社会中 ,女娲的神格和功能都发生了倾斜 :由大母神、创造大神和文化英雄演化为以“赐子嗣”为核心功能的生殖神。在倡导女性解放的今天 ,重新发掘女娲神话所体现出的女性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感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神话是旺盛的感受力和强烈的想象力的产物,其中所讲的技术是当时现实机会技艺和幻想的非现实技术的混合物.有关技术的神话蕴含了希腊悲剧形式下的技术形而上学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技术对于人类产生以及生存的本原意义.技术与人、神共在,技术性生存是神赋予人的本性;神人同性,恰是在自然力面前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确证;然而"技术"本身又是具有原始性缺陷的存在,为此,神(话)对于人类拥有技术表示担心,而道德则借助被赋予了神性的自然力成为规范人性和约束人的行为的内在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根据德国神话学家埃希利·诺伊曼对夜空母神原型分析理论,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创世神话故事进行解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议题展开论述:一,分析夜空母神与各族创世神话中母神的一致性;二,分析夜空母神的精神象征一月亮的实质含义;三、分析星辰母神的本质意义.从这三个方面可以对西南少民族地区流传的创世神话中的母神形象给出新的诠释:创世母神是各族信仰中的生殖之神和保护之神.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异同之处 ,中国古代神话零散、不系统 ,自然神话相对匮乏 ,人文神话极为丰富 ,多半人半兽的神 ,女性神地位重要 ,体现出家族式多元制的特点 ,崇尚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和道德力量 ;古希腊神话完整、系统 ,自然神话与人文神话并重 ,神人同形同性 ,男性神统治一切 ,是家庭式一元制的 ,倡导个性原则、享乐主义和命运观念。  相似文献   

8.
《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这是中国商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神话叙事。在色彩意义上,"玄"代表生命本原;在字义上,其"混沌"和"模糊"的意义具有上升人类生命本原的倾向。在自然与生命融洽的宽阔背景下,分析"卵生"和太阳崇拜,得出玄鸟是创生的符号化存在,是天神合一的产物。玄鸟神话反映的是商民族对天空的向往,不同于周民族起源神话中对大地的崇拜,商周的朝代更迭标志着神的时代向人的时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重新解读,进而对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中国神话中的神予以比较,主要是从以下五个角度来解读中希(西)神之异同:神的分类、神的比较、神的谱系、神话背后的民族特点、神话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不同的神话体系是由于不通的民族特点所造成的,而不同的神话体系在反映其民族特点的同时,进而影响其民族的发展方向。。神话是每个民族童年心灵的展现,其幼年心灵的烙印必定伴随这个民族的发展,而成为这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沉淀。  相似文献   

11.
每个民族的创世神话都对本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作为文化原型植根于上下千年的民族文化嬗变之中。盖娅是古希腊创世神话象征大地的创世之神,盘古是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二者在创世模式上颇具相似之处。虽然都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盖娅与盘古的现代命运却大为不同。早在上世纪下半叶,西方自然科学界便将盖娅的意象引入地球生理学的研究,形成了"盖娅假说"。与之相比,盘古的意象在现代的价值转换这一课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西方自然科学局部复魅的同时,中国的生态研究却尚未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话语。本文通过对比盖娅的崛起和盘古的消逝,旨在分析探究神话意象在生态审美中的发展前景,并为以盘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的觉醒和崛起,为中国生态美学建构本土话语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思考拓新"外国文学"课教学内容时,从比较的视觉对古代希腊、中国这两个海陆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古代神话的异同等等问题切入分析,引导学生对古希腊神话的成因、内容、特征等进行多向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亦试解古希腊神话魅力永久之谜.  相似文献   

13.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14.
傩公傩母是我国南方众多民族傩坛中供奉的主神,傩公傩母神话则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各民族中的一则洪水神话,它与傩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章以桑植土家族还傩愿为例,试图通过分析当地流传的傩公傩母神话,探讨出其折射出的傩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对于远古神话的理解有利于探究民族文化间精神的渊源及发展轨迹;而对于当今民族文化精神的把握又有益于我们理解古代神话.古代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与自然、神与人、神与神"的关系上既表现出神话的某些共有特性,又表现出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又孕育、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6.
每个民族都有关于自身先民的神话和传说,有人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在1000多年前的松州大地上,从神话中走来了一个民族,创造了近乎“神话”般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在《古事记》中,伊邪那美是诞生日本国土的创世母神,但伊邪那美在日本并没有成为受人崇拜的大母神,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伊邪那美生育火神而亡的事件密不可分.伊邪那美之死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死亡,她在日本神话中有可能是作为被杀的女神存在,而在被杀的女神背后,则隐含了史前社会男性对于女性生育与创造权力的抢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评价、神话的本体规定与历史规定等方面,阐释了马克思的神话理论,反驳了"新神话"还会产生等当代神话学研究中的一些浮躁观念。文中认为一个民族的艺术的特征,可能很早就在该民族的神话中被规定下来了;古希腊神话的魅力在于它再现古希腊人把人当作目的的天真;神话是早期人类把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抽象"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古代神话之所以产生于那个永不复返的历史阶段,是因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们还不能实际地支配自然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即"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这些历史条件的消失,宣告古代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神象"三像"(兽形神、人兽神与人形神)的递嬗与人类自我意识"三我"("无我"、"混我"与"准我")的演进密切关联,以这一关联为视角对汉族神话进行观照,发现汉族神话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兽形神、人兽神充分发展,而人形神则呈"缺席"状态。其二,神象的覆灭表现为"形灭神存"的奇特形式。这两个特征孕含着汉民族相应的两大文化因子:"主客合一"与"阴阳理性"。  相似文献   

20.
"神话"作为一种早期人类形态的元典,从来都是作家驰骋想象的文化资源。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将神话的"创世题旨"与时代转型语境进行了现代性的对接和生发,激活了尘封和遮蔽的种族记忆,现代民族国家被想象成具有完美人格化形象和"会说"的主体存在群,这种文学想象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