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1年泉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抽样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比较分析新老农民工、城市青年三个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异同点。统计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但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不足,社会剥夺感不强烈,呈现身份认同感模糊、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态;他们的精神状况比老一代农民工好但差于城市青年;三个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常住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城市社区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用工企业承担自身社会责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融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形成社会合力,最大限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结果,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随着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越来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重要推动者。他们一方面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但另一方面又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挣扎。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精神文化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建议: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企业主动关心,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关注农村基层,营造农村精神文化新风。  相似文献   

4.
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统计中青年农民工回流后农村老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变化,并运用有序Logit模型探索中青年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农村老人养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子女回流后,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未出现明显减少,呈现总体持平,略有增加的特点;对农村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呈明显增加趋势,但精神慰藉增加幅度相对有限。中青年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变化和精神慰藉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而采取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并增加其人力资本积累对发挥家庭养老作用、改善农村养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也围绕其展开。而对关于女性农民工的研究却不多,对女性农民工精神世界的关注更是较少。文章以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探究其精神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心理、社会三个层面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从女性农民工个人、所在单位、政府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改善女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已成为城市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精神文化生活严重滞后。本文以南宁市西乡塘区万秀村为例,深入分析居住该村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主要困境以及造成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城市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工文化适应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7.
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因区域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而具有以下群体特征:他们在当地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较高,多来源于周边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年龄更小、受教育水平更低;其就业领域集中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业;少数民族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与其他地区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相比数量较少,受教育程度更低,城市融入更难;其居住格局呈现围寺而居,小聚居、大杂居等特点;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有宗教信仰,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其人际交往呈现"去内卷化"特征,族际通婚的现象渐多。  相似文献   

8.
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广州农民工的主体,其文化构成有所改善但精神生活贫乏,基本素质需要提高。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农民工的工作选择,也影响到他们在都市的发展。探索农民工生存发展与都市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新途径,要从提高青年农民工的素质入手,增强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也要改善企业管理机制,创造农民工成才的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信仰基督教是一个并不鲜见的社会现象。从融入城市生活的角度思考,农民工信仰基督教既有一些积极作用,也有严重的消极作用。高校通过深入调研和反思,提高青年教师和学生对农民工信仰基督教现象的思想认识,并自觉抵制;同时积极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遏制和消除农民工信仰基督教的消极作用,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基本途径。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和文化活动场所,生活较封闭,文化活动范围较小,业余生活单调枯燥,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开展户外文化活动的时间较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常住地政府应该成为责任主体,城市社区成为主要平台,用工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注重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释并评价了庞德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审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庞德怎样进入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讨论,介绍了何谓功能主义及庞德为何要以功能主义的角度审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功能主义视角下法律与道德是何关系;第三部分借鉴了卢曼的观点指出了这种功能主义进路所遮蔽的法律独立与自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任何翻译都既要求“适应”,不允许主观任意的“胡译”,需要“创造”,不能完全抛开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进行“死译”;应以“适应”为前提,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进行合理的“创造”,达到“适应”和“创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虚拟与现实——论网络语言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交际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众多网民以网络为交际媒介,建构了独特的网络虚拟社区。网络虚拟社区具有与以前社会形态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有别于以前所有社会形态的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方式,从而掀起了新兴的网络文化,诞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形式,是为适应网络交际语境而采用的一种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语言变体,因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特点,揭示网络语言变异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论证网络语言变异对现实社会文化环境形成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通过阐发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后现代意蕴而创立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化,他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通过剖析马克思的“革命”概念的现实意义来论证马克思义主义的正当性,通过分析后学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一切理论视域中都具有不可超越的意义。实质上,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性中生发出来的一种理论,由于它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简单地塞进自己的体系中,所以它虽然在理论框架和文化因子方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也只能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建筑设计和建筑美学中光影的特殊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设计光的原则就是以光的差别为依据,并把建筑上的用光分为两种:即光塑造形体和光营造气氛。之后分别就历史上成功的建筑实例来阐明建筑上的光塑造形体和光营造气氛用光成功经验。在光塑造形体中,主要研究了建筑的雕塑感的获得,尤其以阳光充沛的地理位置为盛。在光塑造形体中,分为了三种情况研究,古代教堂用光、现代教堂用光和公共建筑或住宅用光。在文章的结尾,指出用光设计的高层次性和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总结笔者的成长历程,探讨治学理念,意在引导大学生、研究生及年青学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营造严谨、科学、务实、创新的学术氛围。本文简述了笔者学习探索、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历程,以及在近60年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并将人生经历概括为:年轻阶段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年阶段要勇于创新、担当重任;老年阶段应把机会和责任让给年轻人。  相似文献   

18.
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于其具有韵律与节奏追求。这种追求由于兼备了构成诗歌意义的特质,而与音乐、舞蹈对节奏的追求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诗歌作品的节奏从本质上说是人类自身节奏感的一种外化表现。人类自身节奏感是以二节拍为主要形式特征的节奏,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生活与劳动过程中逐渐积淀与进化,衍生出三节拍、四节拍等多种样式,并且逐渐具有了社会文化学与美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在《地洞》中描写了小动物因内在理性的不断思考与外在地洞的无从把握而时刻焦虑着,展示了自我的迷失与他者的注视这一矛盾交织的生命体验。小动物所处的主体性丧失与外物强力的生存迷宫这一生存困境颇似现代人受技术控制丧失主体性、心无所依的悖谬现实,两者有着同质的精神焦虑。因此现代人欲走出当下技术统治的异化现实,就必须厘清临界者的存在,认识到自我与他者存在的互为统摄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学术研究体制、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编排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纯粹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被“异化”,高校学报面临诸多困惑。这些困惑的改变,需优化学术生态环境,构建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改变“编风”,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