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被认为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论文从《嘉莉妹妹》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研究《嘉莉妹妹》中表现出来的自然主义思想。论文涉及小说的主要背景,同时分析自然主义的三大特点,得出结论:《嘉莉妹妹》中主人公嘉莉妹妹的最终命运与德莱塞本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认真探究自然主义在《嘉莉妹妹》中的运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美国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处女作,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白老汇红舞星宝座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本文试从马斯洛的不同层次需要理论出发,分析嘉莉为满足需要而走向自我迷失的内在原因;同时,从外界环境、城市生活的诱惑等方面强调了外在的原因,凸显出作者的阶级观念和自然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德莱塞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嘉莉妹妹的个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文学史上,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本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兴消费文化和新女性崛起这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出发,从自我实现、自主选择、自我塑造三个方面尝试解读嘉莉妹妹这一形象在个性上表现出的新女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笔下的作品《嘉莉妹妹》,鲜明地描写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的代表。其中小说中不同的阶层划分为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和下层阶级.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不同价值取向和生活理念造就不同的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5.
德莱塞笔下的嘉利妹妹个性鲜明、自主独立,文章从都市的大小、都市的实虚、都市道德、都市等级四几个方面阐释了德莱塞笔下嘉莉妹妹的都市新生活,并以此揭示都市新生活的本质和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德莱塞笔下的青年形象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作品虽然带有自然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下层人民的残酷迫害,开辟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局面。本文以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的悲剧》为例,分析了德莱塞笔下的三个青年形象的价值内涵,并揭示了形成其悲剧特质的本原所在。  相似文献   

7.
《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处女作,讲述了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百老汇舞台并走红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剖析可知,德莱塞在小说中处处透露出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以真实的手法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变革中的美国社会。小说以美国大都市缩影芝加哥和纽约为背景,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时存在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工业革命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消费主义滋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德莱塞是矛盾的:一方面表现出对工人阶级同情;另一方面,由于所处时代与阶级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作为英国跨世纪的一代文学宗师,对后世许多作家有很大影响。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D.H.劳仑斯、美国的福克纳、西奥多·德莱塞……都从他身上获益匪浅。本文结合《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和《嘉莉妹妹》探讨一下哈代对德莱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不仅向读者揭示了物质主义的主题,指出嘉莉与杜洛埃以及赫斯伍德的交往充满了商品交换的关系,从而揭露资本主义美国的社会商品化本质,而且通过嘉莉妹妹这个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要求自由、反对压迫、追求解放的本能和愿望。  相似文献   

11.
绝望是一种存在状态,余华的小说中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情绪。80年代余华的绝望是鲜明且冷酷的,是愤怒且先锋的;90年代以来是从潜意识的绝望转向显在的绝望。这种绝望一直延续到《兄弟》,叙述也从表层的想象表述发展到更深的反抗意识。绝望映衬出作家的精神世界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的文学创作真正着墨和着力的是人性——苍凉的人性这一主题。苍凉,但不绝望,就是我的文学态度和人性领悟。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青年小说家海勒根那新近发表的小说的精神指向与叙事策略和以往截然不同。他采用边缘化叙述人的叙述策略,努力重聚历史和文明的碎片,强烈向往理想的生态模式;采用幻想的方式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虚构与创造,迫切关注人类当下生存的物质问题与精神问题,暗示了人类命运的艰辛历程和寻找希望的欲望与绝望。  相似文献   

14.
以《观察》周刊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呈现和历时性演变为切入点,在对《观察》有关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文章内容、主题、来源、数量进行历时性变化考察的基础上,描画了其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有关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文章内容、主题之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背后蕴含的自由知识分子的心态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5.
绝望的天才与天才的绝望——解读法斯宾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斯宾德是位电影天才,他的人生和影片因自己的生活以及所面对的德国历史与现实,而始终带有深入骨髓的绝望感.他通过影片表达对"第三帝国"的历史反思、对德国现实的思考.他的影片崇尚德国式好莱坞电影而具有好看的外观,然而因艺术地运用"间离"手段而使影片具有深刻的意蕴;同时,运用色彩和空间造型的象征来获得深层意蕴是法斯宾德影片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16.
福楼拜是一个处于转折时期的作家 ,《包法利夫人》更是他的辉煌之作。从存在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其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以及爱玛走向毁灭的心理历程和造成爱玛悲剧的深层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7.
《第五交响曲》("命运")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具天才特点的作品之一.第一乐章仍然采用古典奏鸣曲式写成.该乐章显露出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两个显著特征--乐汇化音乐语言(或者采用主题动机手法写作)和提高结束部的作用,从而在曲式安排中扩大了音乐作品的技术和篇幅容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把哈代定位于一位悲观主义诗人。通过对哈代诗歌的认真研读,这种论断受到了质疑。哈代实为一位反映生活本质,在更真实的层面上呼吁人们直面生活的痛楚,要勇于去承担生活重负的现实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绝望中诞生》不仅是一篇军事题材小说,更是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幻想性。指出它对自我空间位置的发现、军事创作题材的拓展有着独特的贡献,预示着朱苏进创作转型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夏日的鸟笼》中的主人公撒拉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进行了分析 ,结合她的决不轻言放弃的性格特征 ,作者认为撒拉所表现出的某些悲观的情绪只是一时冲动所致 ,其实她的内心深处的梦想从未曾动摇过。她失望而又希望 ,以乐观、现实的态度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