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受到人才资本缺口及区域人才资本聚集力较低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在西部三个率先发展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各经济区域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资本投资水平明显偏低并影响到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制约该地区的产业聚集过程。今后可通过实行人才资本配置的动态调整,针对产业同构问题进行人才资本优化配置,对各类人才进行专项规划,加快人事人才配套改革与制度建设,提高人才资本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经济面临着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经济的巨大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地方希望通过区域合作来拓展市场,使区域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为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西南地区提供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产业迁移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的重要内容,将为西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同时产业迁移对区域金融创新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人口与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成渝地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即当地人口集聚可以推动经济快速集聚,当地经济的集聚又吸引大量劳动力,促进人口集聚。不同于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扩散效应的研究结论,成渝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即周边区域人口、经济集聚会抑制本地区经济集聚,周边区域经济集聚亦对本地区人口集聚有阻碍作用;然而周边区域人口集聚会促进本地区人口集聚。门槛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仅产业结构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的少数中心城市才能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促进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强化中心城市、构建区域经济副中心等方面促进成渝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省推出一系列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省内经济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但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较大.基于2006—2018年安徽省制造业面板数据,将安徽省分为皖南、皖中、皖北三个部分,分析安徽省以及皖南、皖中、皖北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情况,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结果表明:(1)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明显,其中皖中地区制造业水平在三大地区中领先.(2)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符合倒U型理论,其中皖中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最大.(3)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六普”“七普”数据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呈现高学历人口占本地人口比重下降和向省会或直辖市集聚并存的变化特征,高等教育人口的年龄队列替代优势显著,劳动力回流进一步强化了大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进一步分省份、地级市和城乡回归都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乡人力资本差距过大不利于本地经济增长。为降低发展不平衡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上应鼓励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在推进新技术应用时强化技术转移与地区人力资本合理匹配,构建实现人力资本价值转换的产业路径。同时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带动人力资本城乡均衡发展。重视大规模的高素质老年人力资本存量,提前谋划延迟退休制度,延续人才红利。  相似文献   

7.
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聚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集聚机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实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三个过程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的内容、速度、规模、周期不同,但又交织在一起,不能绝对分割。三者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分别起主要作用,但又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协调的前提下实现的一种发展,人口安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边境地区的特殊性使得边境地区有着独特的人口安全特征,这些特征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延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延边地区必须加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以稳定人口数量;积极推进养老改革,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多种手段发展区域经济,吸引迁移人口;保持人口安全平衡,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空间经济学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研究了集聚的动力、形态与效应问题,解释了空间因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内空间经济学的研究从集聚的形态,包括产业集聚、城市和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等方面入手,通过研究中国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进而探讨了集聚的成因,特别是对外开放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两个在中国具有特别意义的因素对集聚形成的作用,分析了各种集聚形态所产生的效应。这些研究承认地区发展差异化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促进要素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协调发展举足轻重,从而为中国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深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今后,国内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将会集中在理论创新研究、集聚微观机制的拓展研究、集聚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上。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对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造就了区域物流一体化,而经济互补、社会分工、先进制造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外部重要动力,同时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系统因为追求物流资源优化、区域物流费用最小化以及区域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等目标也极大地促进了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在该过程中,“政府驱动 市场化整合”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住户收支调查数据"数据库,通过回归分解技术探讨了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行业等变量的前提下,劳动力人口流动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忽视劳动力人口流动因素,将高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低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夸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推动城镇化就可以显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误判。分析表明,要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更应该把眼光放在如何缩小受教育度差异、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等相关措施上。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面临着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4大任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区生态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又依赖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但库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产业发展面临许多约束条件,特别是环境方面的约束.文章从发展目标、基础设施的恢复与重建、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新型产业的发展、政策扶持等角度探讨环境约束下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讨论了现有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对产业集群的解释,以及产业集群对诸理论提出的挑战,考察了一体化大企业和集群化企业网络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两个作用相似而逻辑相反的过程,揭示了一体化和分体化、内部化和外部化是获取和实现规模经济的两种不同方式,说明了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区域不仅是一个产业分布的地理空间,而且是一个人们群居的群落空间。进而证明了,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复杂经济系统,只有沿着"经济学的麦迦是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动力学"的方向前进,才能有所突破和前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强化了原本就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乡村人口流动带走了乡村大量的优质资源。该文利用1996—2011年数据,构建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和人口流动的协整方程,得出:人力资本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差异,而人口流动也扩大了城乡差距。因此,要构建引导城市资本、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以缩小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与关中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关中应利用西部开发带来的机遇,以城市化为途径,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中城市化进程中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城市数目不少,但多为平面扩张;小城市不断增多,但规模小,要素聚集能力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工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老化等.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才能推动整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稳定低生育水平战略决策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战略决策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对我国国情的理性判断.而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已不同于实行计划生育以前的人口问题,除了人口数量依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外,人口质量、结构、流动迁移等问题比以前更为复杂多样,也需要得到充分关注.如果不能把低生育水平稳定住,各种人口问题会变得更加严峻,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重大战略决策的继续和完善,是理性的选择.通过节约人口投资、推动城乡改革、提高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提升两代人的人力资本创造条件.稳定低生育率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此外,稳定低生育率还为我国庞大的人口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创造条件.虽然继续稳定低生育率也必将伴随一些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对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利大于弊.生育水平并不是越低越好,根据人口发展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和生育率(TFR)稳定在1.8左右在一个时期内是较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我国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制度、经济和人口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我国要以加入WTO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扭转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究竟能对人口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假定今后维持“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不变进行了人口预测。结果可知:城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高峰期最多可以新增出生人口400万;政策调整会提高人口峰值,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劳动力供给的衰减速度,但作用微乎其微。从其他国家的人口发展经验看,生育率的下降趋势似乎不可避免。因此,“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应继续监测生育水平,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建立和完善“家庭友好”政策体系;从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应对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间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距。尽管这种流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人口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过度集中,也必然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应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一是实现人口流出地区与流入地区经济一体化;二是开发建设更多的经济发展中心,使人口向多极分流。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发展中国老龄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老龄产业目前存在着的老龄消费需求不足,老龄产业政策和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不健全,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老龄人口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并就发展我国老龄产业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