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致使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身心症状、人际关系、职业行为、自身人格及职业倦怠等几个方面。时代、社会、学校及教育机构和教师自身的影响,是其主要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2.
就现实而言,我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境。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两方面着手:学生方面,坚持学生本位,尤其要关注中小学。学校方面,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教师并不等同于心理咨询师;具体目标与终极目标兼顾。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陆山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结果发现:(1)他们已经具备现代健康观念,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他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的认识接近心理学家的认识;(3)多数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状态评价良好;(4)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孤僻、违纪和攻击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5)落后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教师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深刻的影响.目前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使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教师做起.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许多学校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人们在寻求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同时,也逐步开始重视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不断增长。综合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问题自我维护、心理问题有效干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四个方面着重探讨其应对策略,这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调查表》调查川西南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结果发现:该地区的教师已经具备现代健康理念,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现代人的重要性;他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评价较为乐观;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孤僻,违纪和攻击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川西南地区已具备了开展教师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条件。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也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从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职业压力两个因素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加以分析,以期提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实际,论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即: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多途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到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效能问题。因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搞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不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课程开设的随意性、任课教师的非专业性、心理辅导的片面性等三个突出的显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性、增强专职教师培训的科学性、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事实,这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背离了教育的初衷。通过事实对比与调查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在育人目标、考试制度和课外活动这几方面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两国小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业负担现状。针对上述几点原因从宣传力度、教学模式以及教师心理素质这几方面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把素质教育和减负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教育活动真正符合其科学客观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着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利用小学到大学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发展敏感期的原理,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不失时机地在敏感期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打好基础,从而很好地解决各阶段体育课教学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株洲市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株洲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及待遇偏低,教师资源配置城乡失衡严重,体育教师教研意识较为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亟待加强。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落实政策,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环境;加强教师培训,优化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参与民主测评校长 ,对促进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证研究影响教师参与测评校长的心态和行为因素 ,以保证测评的效度 ,并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民主测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家质量转型、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对职业整合能力的需求,从业者提升职业素养已显得极为重要。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主体,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质量观,不仅是促进自身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然而,当前对于中小学教师“能力本位”继续教育质量观的内涵与养成路径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难以消解其模糊界定。基于此,梳理中小学教师典型的继续教育质量观,深度解读中小学教师“能力本位”继续教育的内涵和表征,继而基于“能力本位”的增值性质量观,通过以能力增值为评价标准、以提高质量为保障标准等实践路径,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就不失为贯彻“能力本位”继续教育质量观的核心要义及重要举措,也可为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提供智识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尽快改变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缺乏优质师资力量的现状,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达标”活动。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成效,但是也出现了几种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已经严重违背了这项活动的初衷。有鉴于此,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主管部门、各级领导、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必须对此引起高度关注,并且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以利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体育教师和同伴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的影响,对957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结论:(1)体育教师主要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初中生的运动参与,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运动参与的影响普遍较高,但是影响程度受学生性别和对体育教师的喜欢程度影响。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学对初中女生运动运动参与的影响高于男生,喜欢体育教师时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影响较大,不喜欢体育教师时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影响一般。(2)75.5%的初中生运动参与受同伴影响较大或很大,喜欢和同伴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时,影响程度偏高,不喜欢时偏低。(3)57.3%的初中生认为体育教学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明显影响。无论是否喜欢体育教师,都有超过一半的初中生认为体育教学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影响,喜欢体育教师时,体育教学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偏大,不喜欢时影响偏小。(4)喜欢和同伴一起参加体育运动的初中生中,59.8%认为同伴对自己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大;不喜欢和同伴一起参加体育运动的初中生中,87.0%认为同伴对自己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体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规范其健康行为方式,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引导,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调解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消除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20.
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运用SWOT模型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进行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消除弊端,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通过分析探讨,一方面明确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在筛选与规范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了解其“弱实践性”与“宽松性”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设想。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要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机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避免走捷径钻空子。通过立法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重视行业协会的协助管理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