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戏剧是最高意义的诗”。曹禺的剧作是诗的剧,剧的诗,是诗和剧的结合,其间总是饱孕着无尽的诗。《北京人》是一段哀婉感伤、探求人生意义的幽幽笛音。在抒情的戏剧冲突中揉进诗意,在美妙的意境创造中融入诗意,也在诗化语言中表露诗意。总之,曹禺擅长调动和运用一切诗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营造浓郁的诗情氛围,构建起一个具有诗艺之美的文本范式。《北京人》是真正的诗化戏剧,从情景的交汇到虚实交融,从以音著象到以音绘心,从抒情的中和到空灵含蓄,都在追求诗的境界,建构与整合出了一个瑰丽的诗性艺术王国。  相似文献   

2.
贝克特化简了戏剧的物质外衣,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审视生命体验的终极样态,用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超越精神去追求戏剧的人学内涵与艺术高度,将人学与审美融合于戏剧创作,探求人性价值与戏剧精神的恢复与重建。贝克特的戏剧精神扩大了人类的精神空间,使人能够在自由狂欢中进行灵魂对话,藉此抵达诗意的存在与艺术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1张庚先生曾说:“象欧阳老这样的戏剧运动的前驱者,他们从事戏剧活动,其目的往往并不局限于戏剧艺术本身,而是怀着救国救民,启迪民智的目的。”①正是为了“救国救民,启迪民智”,欧阳予倩不断调整自己戏剧生活的内容、方向、创作思想与艺术追求的目标。自1907...  相似文献   

4.
音响节奏是一种有效的表现主义艺术手法,在《琼斯皇》这部剧作中,奥尼尔对音响的使用十分成功,也非常有其新颖独到之处。几乎贯穿全剧始终的鼓声、枪声以及其它的声音,把戏剧情节紧紧连在一起,强化了戏剧的节奏和效果,增强了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从民俗学与美学的角度来剖析这部戏剧艺术反映的审美文化意蕴,如剧作构思反映的元代普通民众"大团圆"的审美观念;题材多样体现出的民俗事象的多样美.  相似文献   

6.
以"写意"为其根本特征的古典戏曲,追求意境,是其创作的核心与宗旨。古典戏曲意境的创造是"情、景、事"三者的交融统一,并通过自然明白的表达和表演,在有限的境中表现无尽的意。它是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综合艺术,提出"情中出景,景复含情"的创作原则。它是再现与表现结合的艺术,创造出"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利用象征、夸张、虚拟等艺术方法写境,造境,创造形象,并追求"象外之意",营造出意犹未尽的戏曲意境。从而形成与西方写实戏剧不同的东方戏剧艺术的特色,跻身于世界三大古戏。  相似文献   

7.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人物、时空、情境。“假定”可谓是戏剧艺术的本质属性。它的艺术张力则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中所居有的特殊结构.而戏剧“假定性”艺术的接受障碍则主要表现为:知识障碍和审美障碍。  相似文献   

8.
巴东皮影戏与土家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戏是我国的一门悠久的戏剧艺术。流行在巴东一带的皮影戏由四川入境。据传已近三百年的历史。它的落户与发展,既保持了初入境时的基本风格,同时又深深地留下了土家人的审美印记。它的存在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它的发展又受到人们审美情趣的制约。盛行在神农溪两岸的皮影戏,从审美形态去看,基本属于喜剧型,从审美层次去看,除了表现传统戏剧主体风格美之外,还突出“参军”滑稽美;表现乡土音乐美;追求戏剧语言美。而这正是当地人民群众审美情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李健吾戏剧美学的灵魂,李健吾以独特审美视角为现代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文学经验和文学想象,在功利文艺观主流之外坚持了戏剧艺术自足性,与功利性文艺构成互补格局,这是他对现代戏剧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艺术意境即一间审美场 :主、客体三层面双向交互作用发生共振效应生成的四维空间形态。艺术意境以第三审美层面显呈 ,故外表上若“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但深入其第一、二层面根基 ,则可以把握到它隐涵着的主体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生追求与投入。在深层次上 ,艺术意境创造的动力是以自由生命力为主导的、有自然生命力和自为生命力悄然参与的三统一的合力运动。从而 ,导致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 ,自然显呈出“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等诸多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莫伯桑笔下的玛蒂尔德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虚荣心的代名词。但通过小说本身对玛蒂尔德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的描写,我们会有不同的体认。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审视玛蒂尔德,会发现她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都具有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的况味。玛蒂尔德最终面对的是意义的扑空,不由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诱使人们去思索个体自由存在的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价值分析法没有考虑到功能与成本的调整对产品竞争地位和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设计了一种面向竞争的价值分析法。该方法以价值创造理论和整体产品概念为理论基础,仿照价值工程的分析模式,把所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都看作是产品的一个功能项,运用量化的方法,以各功能项在不同功能值时对应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投资报酬率为分析焦点,寻求到了同时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最高投资报酬率的功能组合。用该方法确定的功能组合适合作为营销时代产品开发或改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万寿寺》里的时间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小说的主题,又是小说的形式因素:时间的小说塑形指向对自我之谜的探索,通过不断将故事时间放到一个新的时间起始处的手法,以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技巧,将自我扩展为一段广阔的时空,创造出自我的奇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高分辨阵列测向的全局优化自校正算法。对在模型失配的情况下,利用投影矩阵所形成的谱估计矩阵,同时对信号的到达方向及未知的模型误差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退火模拟算法保证算法能收敛于全局最优解。为简单起见,文中仅考虑阵元的增益及相位误差参数。  相似文献   

17.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8.
康德重建形而上学的路径就是通过划界来区分开知识领域和实践领域。按照这样的方式,上帝和灵魂等在知识领域中被否定的形而上学理念在道德领域中被重新构建起来。因此理论理性是必然的,而实践理性则证明了自由。然而,这两个理性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同一个理性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在知识论和伦理学领域中都可以发现其理性主义根基,因此康德才提出“自然世界是理智世界的模型”以及“道德律要像自然律”的命题。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是相互融洽贯通的,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性大厦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是对于先验统觉的追问,康德不仅完成了其认识论方面的奠基,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追问。从海德格尔存在论雏度解释康德的判断理论,即海德格尔发现康德在两种追问“思一在”共属一体意义差异的关联点上。康德先验逻辑对于形式逻辑的代替,使其判断理论关联主体与客体,分析判断以同一律或者矛盾律说明主词或客体自身,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政治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这部著作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就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辩证法方面,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世情、国情和阶级关系。在认识论方面,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列宁加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个新的科学概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识能动的观点和变革的观点突出出来了。在唯物史观方面,毛泽东在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国体和政体等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