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阶段我国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四项农业补贴政策,在理论分析了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响应,并运用"江西省农业补贴与农户耕地耕种变化"专题调研的390份问卷,实证研究了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业机械化提高、低毒农药的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运用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劳动力投入天数、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种植绿肥面积和施用农家肥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粮食直补对促进低毒农药的使用和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兼业农户的低毒农药的使用影响远大于专业农户,对专业农户的先进农业技术的使用影响要大于兼业农户;良种补贴对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的先进农业技术使用都有显著影响,对专业农户的激励作用要大于兼业农户;农机具购置补贴对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的农业化水平提高都有显著影响,对专业农户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兼业农户。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改变福利式的农业补贴形式,整合资金形成合力;针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具体行为表现,找准农业补贴政策的切入点;减少政策实施运行成本,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尊重农户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粮食补贴政策通过农户生产行为实现其政策传导,那么,在农业生产风险条件下,农户的风险偏好和政策预期是否影响到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发挥?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研数据,将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性测试分析方法运用于农户行为研究,分析不同风险偏好农户对补贴政策的预期和行为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态度及其风险偏好通过农户的政策预期作用到农户种粮决策行为,且农户的风险偏好和生产行为决策出现了"效用不一致"的现象,风险规避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预期相对较强,有更强烈的稳定粮食生产的预期,据此提出粮食补贴政策设计时应该考虑农户风险偏好特征,将风险规避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放在首要地位,稳定和刺激粮食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陕西省1993~2007年的面板数据,在已有文献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农户纯收入、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农产品销售收入、农业贷款、土地规模、农村公共投资为影响因素,用Eview5.0计算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程度,找出可以激励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大农产品价格支持和直接补贴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村小额信贷和放松农村金融管制,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等建议,推动农户农业生产投资。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托管补贴的政策目标之一是通过补助小农户购买农作物生产的关键及薄弱环节托管服务,以补齐农业生产托管中的短板,引导农户生产经营方式逐渐从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向全程托管转变。基于中国三个病虫害防治托管补贴试点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探讨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是否会提高农户的全程托管意愿,同时甄别了补贴对家庭不同土地规模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农户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耕种收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托管比例较高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对农户全程托管意愿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农户对薄弱环节托管服务的经济效益认知越高、教育水平越高,其全程托管意愿越高。一兼农户比纯农户的全程托管意愿高。土地规模化程度对农户全程托管意愿的促进作用在自有农机的调节效应下得到减弱。托管补贴对家庭土地高规模化和高老龄化组的农户全程托管意愿影响显著。为此,应逐步扩大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覆盖面,补贴应重点关注土地规模化程度高和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户家庭。同时,应规范服务标准,降低服务价格,激励农户的潜在服务需求,使得农户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托管、技术密集型服务托管向全程托管转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江西省农户的调查,对当前农业补贴政策下不同资源禀赋农户种粮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补贴政策、交通资源禀赋、经营决策能力、家庭劳动力禀赋、粮食收入占比、耕地资源禀赋是影响农户是否种粮的主要因素;交通区位禀赋、经营决策能力、家庭劳动力禀赋、经济资源禀赋、社会资本禀赋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影响农户是否扩大种粮面积的主要因素;当前国家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正向调节了耕地资源丰富且以粮食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户的种粮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种粮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粮面积的扩大;在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中,农户获得的补贴资金数量和补贴方式是影响农户种粮决策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从低碳视角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契约中的激励关系,进而采用调研获取的微观农户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呈现出弱激励特性,主要原因在于农户进行低碳生产努力的经济价值未能显化,以及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所呈现的刚性特征。通过运用农业碳计量模型核算碳产品产量后发现,并非所有农业项目的经营都实现了碳汇量盈余,部分农户在低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如此长期来看,农户逆向选择风险较大;因子得分结果显示农户在碳产品生产任务上的努力程度不高,代理人农户以低碳为目标的生产性努力缺乏有效激励,进而导致农户低碳生产态度与低碳生产行为发生了背离;农户低碳生产意识、态度、行为是农户低碳生产努力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以低碳生产态度影响的重要程度最高。实现农业净碳汇效益经济价值的显化、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积极性是强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有效性的两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家庭农业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2492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和要素配置对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农地使用权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而提高了农地规模对农业收入规模的正向激励,但使用权的完善也会激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抑制了农地规模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家庭农业收入占比的激励效果;农地处分权通过赋予农户处置农地和劳动力的权能,分别提高和降低了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收入的正向激励。最后,对农地流转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分析也发现,农地产权通过赋予主体决策自由,从而提高了转入农地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经营绩效和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机械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两者对粮食产出的边际影响不显著。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机具购置补贴不仅使农业机械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变强,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1978-2015年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相一致。但粮食主产区域内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性。为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将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偏向农机具购置补贴与农业机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粮食补贴制度以直补模式为主导,具有“普惠制”特征。通过构建农户粮作经营模型并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表明,当前综合性收入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促进作用甚小,而生产性专项补贴和粮食价格支持则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尚未到达以收入补贴为主的阶段,粮食补贴应定位于生产目标而非收入目标。相应地,粮食补贴应以生产性补贴为主,且补贴目标应瞄准粮食生产户,补贴方式应与农户生产决策挂钩,补贴资金的配置应逐步向种粮大户倾斜,以适应粮食生产规模化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全国11省1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河南省产粮大县的645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感知价值的形成机理,系统研究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动逻辑遵循“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表现”路径范式,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且感知价值对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2)农户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这表明农户在做出真正决策时,其绿色农业生产感知风险的影响力大于感知利益的影响力。(3)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发生了悖离,政策变量对其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激励型政策比约束型政策更能促进农户主动实施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因此,政府应在宣传教育、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政策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国12省1 926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0%的样本农户接受了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其中种苗提供、土地平整和机械收割服务的普及率较高。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稻农的技术效率,但不同稻作环节的服务对不同规模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生产规模小于80亩农户而言,土地平整、机械栽插和田间管理服务的作用明显;而对生产规模大于80亩农户来说,种苗提供、土地平整和机械栽插服务的作用更显著。因此要积极推进机械化稻作服务,加强机械化技术集成,提升农机具的适用性和适配性,同时要针对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需要和作业条件调整服务内容,着重提高机械收割、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粮食投资性补贴政策的产出效应,采用order logistic回归方法,估计粮食投资性补贴对农户行为和农业产量的影响,刻画了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粮食投资性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资水平,但由于受到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地区差异的影响,其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地广人少,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安全后备基地,也是国家农业补贴的重点省份。但是如何补贴,补到什么程度才能起到激励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黑龙江省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鼓励并加大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用好用足WTO规则,制定适合农户及垦区的农业补贴政策;深化改革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农业管理体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目标体系的构建;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立法的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标准化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因其对技术要求提高使成本增加,致使农户和企业缺乏农业标准化动力。采用供求模型和纳什均衡模型对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利益主体(政府、企业、农户)的行为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取决于其带给农民的利润情况;农户、企业和政府三方面主体要实现纳什均衡,作为理性行为人的政府必须给予标准化生产的农户和企业补贴。基于此,提出明确财政补贴实施机制、保证充分的补贴资金来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户标准化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是否抛荒及抛荒程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节的生产性服务对抛荒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种植规划服务、机耕服务和病虫害防治服务,灌溉服务和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影响不显著。与单环节生产性服务相比,“种植规划+机耕”“种植规划+病虫害防治”和“机耕+病虫害防治”等多环节生产性服务对抛荒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与以村集体为主导的供给模式相比,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增强生产性服务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 通过缓解劳动力约束和弱化耕地资源禀赋的限制来抑制农地抛荒;从农户禀赋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抑制作用在家庭务农收入占比较低、有65岁及以上老人、土地产权模糊的农户中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差异较大,生计资本不同,其借贷行为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别。从四川省旺苍县和通江县6个乡镇、386户农户的调查样本看,生计资本多样化的农户生产性借贷需求强,主要满足农业生产以及种植果树等生产性需要;生计资本缺乏的农户较少发生借贷行为,且主要为生活性借贷。从实证结果看,生计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显著,农户拥有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住房质量以及家庭是否有干部对农户是否借贷以及借贷额度产生正向影响;而粮食耕种面积对农户是否借贷以及借贷额度产生负效应,表明传统农业生产面积的增加不会强化农户向金融机构借贷的需求。因此,生计资本缺乏的农户要享有信贷金融服务,必须丰富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促使生计资本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以新迁移经济学相关理论假设为基础,改进了贫困农户的家庭支出模型,并利用在陕西秦岭山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汇款对农户支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在农户的支出系统中,食物消费和生产性投资同时受到汇款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健康和教育支出受到汇款的间接影响;汇款在食物消费和生产性投资上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且作用方向相反;汇款作为现金收入更多的被用在食物消费而不是生产投资,但随着收入的增多,农户用于消费的支出比例相对减少,而用于生产投资的支出比例才逐渐增加。结论也对相关政策的分析和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省粮食主产区8个地级市26县32乡(镇)1058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样本农户的稻作经营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村域特征、农户户主及家庭特征、农户生产经营特征、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及其它行为控制认知特征。在具体分析调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激励江西农户发展水稻生产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未来谁来种地”是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农业规模化经营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四省农户调查数据,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种粮农户规模化经营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行为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规模经济激励是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的驱动力,土地资源约束是其基本制约因素,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对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高的非农比较收益对农户规模化经营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良好的金融信贷、保险等社会资本的可获得性、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有显著正向激励作用。据此提出培育以规模化农户为重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