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大力扶持下,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我们民族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疆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牧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定居、迁移工程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促进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新疆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不仅表现于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对科技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消费文化等现代文化需求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满足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牧区的文化建设 ,发展牧区特色教育 ,积极开展文化下牧区活动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和构建模型来看,少数民族牧区县单纯依靠草地资源来实现草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可得的3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定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明确的认识,还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所构建的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对草地资源利用影响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整个实证研究以及对阿克塞县的个案研究,指明了促进各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草地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蒙神 《百色学院学报》2010,23(2):117-119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淡薄,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整体水平偏低.要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必须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基本内功.同时,还要创设良好教育环境,形成浓厚的教师自我反思氛围,促进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传统生产习俗的变迁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萨克族传统游牧生产习俗近 2 0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赖于政府的政策导向、牧区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哈萨克族传统生产习俗将呈时代化发展趋势 ,现时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断替代传统生产习俗 ,同时符合时代发展的习俗将被保留。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经济问题则主要是草原畜牧业问题。然而,牧区的草原畜牧业迄今还是比较原始、比较落后的,广大牧民的生活也并不富裕。目前,突破这种困境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论西北牧区草原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邓艾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自给型、生存型、初级型草原牧业,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商品化、商业化、专业化牧业转变,是现阶段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牧业发展的基本趋向。本文借鉴有关理论和经验,把牧区传统草原牧业向现代牧业...  相似文献   

9.
青海六州是以藏族为主体、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何保持牧区义务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提升关系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建设与持久发展。文章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在大学四年里,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分阶段培养"四种能力",既"自主学习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咨政能力",以此逐渐提升自身价值,最终实现向民族优秀人才的自我转化。  相似文献   

11.
草原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传统基础产业和历史文化底蕴,在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关联产业集群和政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农牧户、企业、市场、研发等多元机构组成的共创性联合体,以牧工商有机结合的融合机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化格局,提高牧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牧区的非平衡发展是产业选择的直接后果。由于定居规模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性依旧不明晰,造成了区域内各项社会经济改革的滞后。牧民定居规模与牧区产业发展关联度、牧区经济系统的回归模型、牧区产业发展决策等定量分析表明:现有牧区经济模式下,政府在产业选择方面的控制力强于市场因素;现有牧区产业发展依赖人口规模与第一产业的程度较高,但社会整体效益非最优;甘南州牧民定居规模应当保持适度规模,长期来看,最优模式应加大第三产业投入,通过扩大牧区劳动力市场规模来实现人口定居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每个地区的辍学现象和辍学原因都有其特殊性,控辍对策也有其特色。因此,要控制藏族牧区小学生辍学就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体系、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采用适合"双语教学"或"汉语教学"的教育方法体系、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调整等措施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有关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加快牧区的经济建设、加大对寄宿制教育的投入、丰富牧区的文化生活等措施强化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有效主体,也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坚实基础,其多维功能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呈现了合作社功能演化的逻辑及其背后的驱动元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牧区合作社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在以三产融合、乡村治理的多元化、人才要素聚集以及明确的代际分工等积极因素驱动之下,牧区合作社在生产基础上呈现出了良好社会效益、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的有效平台,合作社逐渐演化为乡村治理的新型主体,并且有效实现了牧区产业与文化传播的有效融合。这种转型与超越有效地促进了牧区合作社功能升级,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规定,赤峰城区从2001年秋季开始逐步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随后农牧区也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但是普遍是在师资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突出问题。本文对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指出问题,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赤峰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发展,对其他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客观考察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对于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种养业发展模式应定位为在干旱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主,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辅;在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主,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辅.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农牧区蒙古族新生的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基础等多方面因素,他们的基础教育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于内地和汉族聚集地区,使他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学习汉语和外语。同时,由于学习文化知识技能的语言文字工具由母语转变为汉语和外语,从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本文针对这些压力和挑战,通过在农牧区蒙古族新生中进行实地调查,从而为将他们培养成为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力求探索行之有效地教育途径和较为科学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牧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统一整体,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农牧区文化建设既可以丰富和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青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条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新农牧区建设,必须认清省情,做出科学规划。同时,由于青海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过程中,还必须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新农牧区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