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博楚简<恒先>是一篇道家奇文,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先秦哲学和道家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该文自出版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该文的研究在以下方面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一)简序的编排;(二)重要语句间的句读和宇宙生成方式的阐释;(三)关键词句的解读;(四)文本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属性;(五)宇宙生成图式的描绘;(六)与其它文献的比较;(七)<恒先>的思想主旨.目前研究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不少谬误,并且忽视了诸多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经"书同文"、"焚书坑儒"之后,楚简书法名亡实存,以其成熟的书写性、丰富的笔法、自觉的审美追求、发后继书体之先声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暗中向汉代书法递交了关键一棒。其后经汉代四百多年的发展,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全部创立完毕,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上博<诗论>的发现,对整个先秦<诗>学批评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一、在从孔门<诗>教到<毛诗序>的流传过程中,上博<诗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上博<诗论>对后世<诗>评具有指导性;三、上博<诗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又公布了许多重要的先秦文献,但其中的文字不易索解。笔者对其中的两个疑难字词作了进一步的考释,把《平王与王子木》中的"兴"改释为"酸";把《天子建州》的"兴"改释为"绳",并对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疏解。  相似文献   

6.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相似文献   

7.
楚简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中国简书墨迹,经"书同文"、"焚书坑儒"之后消匿两千多年,错过了中国书法主体发展阶段.上世纪中叶楚简重光,为纠正前人对铸刻类文字独霸先秦书法史的旧识以及对汉字隶变认识的偏差起到了重要作用.楚简书法的美学范式与甲骨文、金文、残陶朱迹和晋国盟书颇有渊系,对隶书汉简有所启迪,并以其浪漫写意的书风与西秦书风形成共时对比.由于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取向、社会环境与书写性质、书写材质及作品形制的变化,加之当代书法家有继承的创新,楚简书法的当代形态与原始形态已经拉开了距离.史学层面的"断裂"、美学层面的"承续"和创作层面的"衍变",勾勒出楚简书法真实、古老而又坚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对上博简否定副词“弗”的考察表明:“弗”字句的谓语主要是动词谓语,动宾结构做谓语可能是古语的留存;“弗”的主语多为在上者;“弗”在复合句中多处于后续句中,“弗”与“不”的连用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最新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有一篇简帛文献(甲乙两本)与传世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内容基本相同,这是礼学文献见于战国楚简的又一案例。综汇兼采已发表的40多篇考释文章,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简文集释本。传世礼书与出土简帛的行对证研究表明:第一,至少在战国时期,周武王的铭物自戒就已是一个公认的儒家故事;第二,战国竹简的甲本和乙本,与唐代孔疏所引之郑注本、唐代传世本进行校勘,有助于厘清《大戴礼记》文本流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要判定这几种文本的优劣,目前尚为时过早。第三,上博七《武王践阼》篇与此前公布的上博二《民之父母》(《孔子闲居》)篇,原来可能是合编为一卷的,但在传世礼书中却分别收编到《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中。这证明,汉代二戴在选编《礼记》时,对这些古书进行了重新整理,或“分类去重”,或“增广扩充”,才形成后世所见的两种《礼记》汇编。汉人对战国礼书的“增广扩充”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具有实施学分制的现实基础,但独立学院学分制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学分制的特殊性。分析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实施学分制的具体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对策,可以为同类院校实施学分制提供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1.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记载了九个闻之曰,借助前人之言或经典之言,通过对道、一、心的阐述,试图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原理作出解答,并以此指导政治行动。此文可以分作上下两篇,上篇为前三章,重在提问,下篇为后六章,重在回答。《凡物流形》的文本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是作者出于某种需要,把相关的内容集合到了一起。思想均非原创,其知识背景、语言特征和《管子》四篇尤其是《内业》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上博楚简《恒先》篇的思想内容,并与《太一生水》、《老子》进行了比较,指出三者分别以“恒”、“太一”、“道”作为宇宙的主宰者,提出了各自的宇宙生成论。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并立关系。《恒先》的成书时间最晚必须是战国前期。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郑子家丧>中"使子家利木三寸"的"利木"一词,学术界有"梨木"和"离木"等不同的解读,但都存在问题.文章结合上下文和古代葬具用材的有关资料,认为应该读作"厉木",意思是"恶木",即贱劣之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竹书《民之父母》篇中的"勿"应该读作"物",从"言"从"午"从"又"的字应该释为"语"。论文还就《容成氏》篇的"密"字与古文字"审"进行形体上的比较分析,以期避免因二字字形相近而产生误识。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五行》包含两条线索:天道与人道之别,思的问题。天道与人道之别又可表述为五行与四行之别,其细微之处在义与仁的差别,而思作为心的能动能力贯串于上述问题的发展中,构成了五行德目相生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五行》篇展示了“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的君子形象,从而与《孟子》中“集大成”的“圣之时者”形成了关联。  相似文献   

16.
《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版)中收集了678个楚系简帛异体字,这些异体字可分为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完全不同的异体字,其中构件部分相同的最多,有579个,占85.40%。异体字大部分是部首相同的有510个,占75.22%。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有636个,占93.81%。就《楚系简帛文字编》而言,绝大部分楚系简帛异体字在形体上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古书类的简文因有上下文辞例对照,文字相对容易释读,但包山楚简中未能释读的字,大部分为人名、地名,这给文字考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字形释读文字七则,希望对包山楚简的研究有所帮助。简130■字应释为"■";简183■字应释为"秋";简90■字应释为"";简60■字应隶定为"■",读为"捷";简119反■字应释为"紴";简4■字应读为"翠";简190号■字应读为"闵"。  相似文献   

18.
自《孔子诗论》(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出版以来,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整理者马承源先生认为这部竹书是孔子授诗记录,定名《孔子诗论》。学者们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述者搜集刊物和网站发表的文章,归纳整理,将有关《孔子诗论》作者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孔子说王齐洲教授在《孔子、子夏诗论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一文中,比较传世文献与《孔子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认为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竹书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王教授引用竹…  相似文献   

19.
上博简《鲁邦大旱》文字歧释严重 ,学界各持己说 ,莫衷一是。本文辨析各家之释 ,折中以疏通文义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