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该研究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物质层面富裕与精神层面富裕构建家庭共同富裕指数。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家庭共同富裕水平,促进了居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并且对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促进家庭消费升级、提高经济活力,进而推动居民共同富裕,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削弱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共同富裕呈现正U型关系,并且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能在经济欠发达、教育薄弱地区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以实现;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排斥较弱的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地流转程度越高、农户创业活跃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衔接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桥梁。基于2014-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的非线性影响,呈正相关且边际递增的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较高收入组存在“数字红利”,但是对较低收入组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的政策启示主要有: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尾部群体”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三产融合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观念出发阐释共同富裕内涵并构建与测度了包含富裕度、平等度与共享度子系统的共同富裕指数,深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均显著提升了富裕度、平等度、共享度,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同稳健性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促进了共同富裕子系统的综合协调与良好耦合,体现了从系统视角协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东部更大,存在随时间递减的时变特征,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水平的促进效应依次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作用,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使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来验证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间农业现代化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间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的空间效应和非线性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蕴含的“增长”与“公平”要义紧密相关。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和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提升均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推动效应,但数字排斥等现象的存在致使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并未对经济包容性增长产生影响。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会因规模效应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创新创业能力异质性。经济增长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描述安徽省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并实证考察安徽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中,安徽省数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势头良好;2011-2019年,安徽省包容性TFP年均增长1.93%,技术进步是安徽省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来源;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安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这一促进效应不仅受到数字金融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存在人力资本的调节影响.为进一步加快安徽包容性增长,实现共同富裕,建议加快推动数字安徽建设、加强目标人群数字金融素质、注重防范数字金融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存在结构差异化与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创新水平的驱动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对地区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基于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未来应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地区创新发展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实现共同富裕中亟须攻克的难题.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缓解家庭贫困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家庭的贫困状况,但减贫效应随着区域、受教育程度和城乡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这三个分指标均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发生率.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的减贫作用显著大于对西部地区的作用,需要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在高学历群体中的减贫作用显著大于对低学历群体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在微观层面,通过增强居民主观选择金融服务意愿缓解居民融资约束;在宏观层面,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同时检验传统金融发展、消费和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传统金融发展、消费水平以及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但表现为遮掩效应。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同时还应推动传统金融转型、刺激消费,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一条可持续的实体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实现城乡全面缩差是破除乡村振兴发展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文章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城乡多维差距水平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多维差距的作用,并考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差距各维度均具有显著缩减作用,作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共服务差距、基础设施差距、居民生活差距、产业经济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城乡多维差距的收敛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多维差距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和非线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缩减城乡多维差距。基于分析结果,围绕如何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多维差距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创业效应,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和2011~2018年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视角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创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创业活动的发生;从区域发展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业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对东部地区的创业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从创业类型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机会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大于生存型创业;此外,分位数回归显示随着创业户数的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逐步减弱。基于以上发现,从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升创业效率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雅欣 《调研世界》2023,(12):45-54
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度就业质量,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就业质量,并且该影响存在持续性。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合同签订与保险覆盖等劳动市场规范性因素提高就业质量;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就业质量提高的有效传导路径。因此,应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提供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使更多小微企业和劳动者享受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激发劳动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及发展环境的重要工具, 对我国制造业集聚发展影响深远。基于此, 本文选择中国 2011-2019 年 285 个城市面板数据, 尝试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 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集聚,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等直接促进制造业集聚, 还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改善人力资本水平来影响地区外部环境, 从而间接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其次, 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且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不同维度也会对制造业集聚产生差异性影响, 主要促进作用来源于覆盖广度。最后,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企业微观经济效应和规模调节效应的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具有普惠性,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究竟惠及了哪些企业。通过匹配上市公司及国内337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的普惠效应在企业中得到积极体现,这种普惠效应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贷款的可得性以及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小而逐渐增强,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房地产业、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等普惠性较小,但是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的普惠性更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区域均存在普惠效应,但却呈现西强中弱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以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支撑,在构建乡村振兴测度体系的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推进乡村振兴,这种正向作用在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异质性特征检验下,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消费以及高人力资本地区的积极效应更为强烈;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发挥机械化普及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收入增长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第三,在外部基础条件与约束条件作用下,传统金融发展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效应,而金融监管则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测度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为10.4%;门槛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边际效应溢出”趋势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溢出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在区域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但相比东北和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对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乡村产业溢出红利更为敏感;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进效能呈“N”字型布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宏观经济理论构建新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多元分析框架,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化水平、政府财政干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地理位置特征等维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新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高高—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南疆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略高于北疆地区,而北疆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带动效应要优于南疆地区;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促进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却会抑制邻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政府财政干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都有利于促进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普惠金融走上了数字化发展之路.因此尝试从实证方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这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三角201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呈正向影响作用,且对于长三角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降低.最后,基于相关研究分析,针对发展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省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并构建空间误差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2)数字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对区域内和相邻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3)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不够显著,而数字化程度与工业绿色发展联系紧密。因此,提出应加强省域之间绿色技术和人才的空间流动,充分发展和利用数字金融,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工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