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仅有3个沿线国家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基于2000—2018年国家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真实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法治水平下的异质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的双边贸易,并对中国与沿线较高法治水平伙伴国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2)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主要从需求侧、供给侧、供需交易三个方面通过经济规模、技术创新、外汇储备和贸易成本四种机制对中国与沿线不同法治水平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表现为: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较高法治水平伙伴国中主要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外汇储备和降低贸易成本对其与中国双边贸易产生促进作用,未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促进双边贸易;而在“一带一路”沿线较低法治水平伙伴国中未能通过这四种机制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应加大力度推进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提质扩容,同时因地制宜地放宽对低法治水平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制度距离理论,引入引力模型,构建由政府、政治、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指标体系,通过贸易总量和进出口模型分析,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指数,并分析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国政治差异会扩大抑制双边贸易发展;政府制度差别有助于加强两国贸易往来,该正向作用随文化距离增大逐渐被削弱。“潜力巨大型”国家包括伊拉克、科威特和斯洛文尼亚等14个国家,“潜力开拓型”国家包括俄罗斯、波兰和以色列等21个国家,“潜力再造型”国家包括匈牙利、伊朗和阿曼等5个国家。中国与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贸易潜力发展空间,因此应关注“潜力巨大型”国家贸易需求,挖掘两国贸易合作动力。建议应针对国际贸易现状,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亲近度和文化认同感,实现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合作的新亮点。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利用2001—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从空间视阈运用动态空间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检验了要素禀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效率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商品贸易的合作潜力,进而结合二维矩阵思想依据要素禀赋和贸易潜力的适配性提出未来释放贸易合作潜力的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基于互联互通指数构建空间互联互通矩阵,检验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存在时间—空间双重正向依存关系,自然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劳动力要素方面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创新要素的贸易促进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在控制变量方面,东道国经济规模、工业化程度、城镇化水平、两国间存在共同边界、签订协议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均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合作,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双边贸易合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双边贸易合作还会受到非效率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合作尚有较大拓展潜力,以上结论经过贸易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矩阵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异质性方面,进一步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存在明显产品异质性特征。在贸易效率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效率不断提升,尚未达到“最优状态”。从贸易潜力层级看,再造型贸易伙伴数量最少,成长型贸易伙伴居多,不同类别产品贸易潜力层级结构呈现非均衡结构特征。最后,结合二维矩阵思想,依据要素禀赋与贸易潜力的适配性,可将贸易伙伴划分为集约高效型、效率引领型、稳步提升型和规模扩张型四类贸易伙伴,在此基础上提出单边突破式、扬优补短渐进式和跨越式三种贸易潜力释放路径,为促进“一带一路”实现“贸易畅通”,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深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日益重要。基于2003—2018年期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综合考察多维距离对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两种主要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与经济自由度提升有助于扩大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距离、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阻遏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修正的地理距离可以增进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且助力出口。我国企业在制定对外投资决策时,应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持续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5.
发展出版贸易是中国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助于中国出版业在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实现对外贸易的新发展,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为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和文化距离三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国家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的出版物出口贸易发展,且该正向效应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优化沿线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出版物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异质性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低等收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出版物出口贸易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文化背景相似国家的贸易的促进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等问题,利用2010—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数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面板因子分析法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至沿线国家的影响,并通过异质性分析研究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至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种类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对书籍和报刊类产品的出口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应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与文化交流;深化数字文化产业融合,改善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实现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代信息革命的到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53家上市公司数据以及64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分析中国新型数字设施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及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作用机理有所差异。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和进口贸易中的影响主要依靠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作用,而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则主要依靠贸易成本发挥作用。在此前提下,中国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合理布局,既要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又要优化出口结构布局,通过加大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机制,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水平,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2013—2019年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构建“一带一路”服务贸易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一带一路”服务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2013年到2019年,随着“一带一路”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沿线国家服务贸易联系明显增强,在旅游业、运输业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中贸易联系更紧密;中国、新加坡、意大利和俄罗斯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新加坡等国属于主受益板块,意大利、卢森堡和俄罗斯等国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是否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互联网发展水平差异、货物贸易和地理距离对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互联网发展水平差异和地理距离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出版物出口数据,借助Hofstede发布的文化维度测算国家间的文化距离,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口贸易效率,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物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效率有明显阻碍,贸易国经济规模、政府效率、贸易自由度等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效率有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剧了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效率的阻碍作用;与东盟国家相比,文化距离对出口欧洲国家贸易的阻碍更为明显;出口效率和潜力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东盟国家贸易效率处于最高水平,而独联体国家平均贸易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在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基础上,基于引力方程和广义矩估计法,分析基础设施及其交互作用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与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平均双边贸易成本虽然波折起伏,且与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平均双边贸易成本的水平、下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控制人均收入差额、距离、贸易开放度、是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两国是否有共同边界等显著性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海运基础设施、陆空运基础设施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能显著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其中海运基础设施和陆空运基础设施交互作用的双边贸易成本效应较基础设施本身的双边贸易成本效应要低。  相似文献   

11.
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国家经济联系的研究是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相通的基础,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一带一路”的空间可达性,进而引入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研究认为,“一带一路”中国地区主要节点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通道”型空间特征;西安是“一带一路”起点地区的质心城市,承担了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国家及地区的联系,沈阳是东北地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区域特征明显,具有强经济联系的国家有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较强经济联系的国家基本为中亚区域国家,主要是蒙古、哈萨克斯坦、波兰等,欧洲区域的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分为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三大区域应该加强优势互补与贸易相通,打造城市群与重要节点城市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3.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4.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尚书》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经典描述。民生问题连着国运,国运昌盛的重要指标是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为此,从以下角度阐述了几个问题:民生问题实质上是国民素质问题;提高素质、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是积累人力资本;改善民生必须先改进“民质”,积累人力资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指出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攸关国家兴衰的政治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全球保护主义倾向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仅拓展了中国开放之路,加速中国资本走出去,构建以中国为节点的全球自由贸易网络,还能完善沿线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工业就业岗位。鉴于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国轻工业及服务业全球参与程度不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应加强战略互动,坚守贸易共赢,完善投资环境,打造多边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的便利性受各国之间物流协作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LPI),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沿线东南亚9个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利用Matlab分析工具的K means聚类分析法、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物流绩效水平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较高,东南亚国家物流绩效水平与中国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海关效率低等问题影响着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物流协作效率;为了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跨境物流协作中存在的短板,建议加强各国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云南、广西等与东南亚国家相邻省份的对外经济合作与开放,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确保投资资金及时到位,设立自由贸易区来提高双边或多边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构建物流大数据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系统等,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跨境物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区域在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格局日益重要,高质量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在短期内,金融服务、产品贸易和设施联通是中国能够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切入点。鉴于可切入领域的差异,创新切入机制与运行机制能够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获得双赢。新型的切入机制主要涉及构建跨域产业链、以分享模式推进的设施联通以及以共享模式对接农业、金融和电商等方面,相应地形成包括产业发展、人民币双边结算清算、亚投行业务创新和文化经济互动等内容的新型运行机制。从我国的角度看,创新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机制有助于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经济效率、完善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稳固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