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辽宁省意义重大。论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创新驱动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制约创新驱动辽宁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积极创新;设立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基金;培养和引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创新人才;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环境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如何有效引入新兴产业和推进新兴产业的成长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认为,政府的有效政策引导对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并在分析和借鉴美日政府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了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基于政府视角,提出辽宁省的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突出发展重点,强调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动态管理等建议。研究结果为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和钱德勒的企业理论,针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选择,以资产专用性程度、研究开发密集度和有形资本密集度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分析范式,为解释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选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充分考虑了产业的动态成长问题,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扩展。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应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把握各类产业的动态成长过程,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创新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同时,选择匹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优成长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模式,有效破解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5.
建立行之有效的央地协调机制对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中出现的缺乏顶层设计、产业政策不够连续、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差异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中应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第三方组织协助三个层面构建央地协调机制,其中包括政策协同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交流合作机制与中介服务机制,并从加强政策建设、提高机制约束力、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完善中介组织结构等方面保障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和钱德勒的企业理论,针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选择,以资产专用性程度、研究开发密集度和有形资本密集度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分析范式,为解释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选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充分考虑了产业的动态成长问题,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扩展。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应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把握各类产业的动态成长过程,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创新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同时,选择匹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优成长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模式,有效破解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新动能。基于系统的文献调查,构建事实-理论关联的分析视角,从政策定位、结构、功能、评价四个维度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进行述评。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弥补市场缺陷、优化产业结构和争取“弯道超车”三种目的。现有政策在主体、工具和程序上较为完整,但仍过分倚重于供给型、目标型政策。政策支持对该产业规模、效益和经济贡献发挥了显著的促增作用,但对产业布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小或不明确。关于政策评价的三个层次研究中,政策绩效评价方法总体缺乏深入探讨。由此,各地应采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理性看待政策实施的效能,促进政策绩效评价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厦门海洋强市的战略选择。首先分析了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随后在对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路线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挖掘出其产业链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但产业链整体存在着集聚程度低、研发能力弱、金融支撑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欠缺等问题。应加快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长制”、完善涉海企业招商机制、构建海洋融资保障体系、优化海洋人才引进及培育机制并深化海洋开放合作,以促进厦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财税政策给予必要的支持。财税政策可以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财力支持、减轻科技创新税收负担、降低科技创新综合风险等途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明确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根据产业创新进程特点实行阶段差别化政策,区分产业技术水平,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综合运用一般预算支出、财政补贴、财政担保、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一揽子政策工具,切实增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本文在界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出国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在政策规划的制定、管理与协调机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投融资机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借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行为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目标而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方式,所谓合理的企业行为是指既符合企业的目的与发展规律、又符合社会的目的和发展规律的企业活动,其基本判断标准有效率和效益标准、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有机统一标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一致标准以及生态效益标准。实现企业行为合理化的基本对策是塑造合格的现代企业行为主体,整合企业行为目标,健全企业行为制度,加快企业行为创新,优化企业行为文化和提高企业行为效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营销高层人才是企业营销队伍中的精英,他们在企业营销队伍中担任要职,为企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企业营销高层人才的流失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营销高层人才的流失具有普遍性、突然性、后果严重性等特征。在流失原因上,企业营销高层人才与一般营销人才相比具有差异性,有企业体制、激励制度、企业前景、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工作设计等企业因素,还有营销高层人员的中年危机、对生活方式的偏好等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把文体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制度当成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全能化;企业文化建设外在化、传统化、脱个性化;在管理上存在着企业文化代替管理、或者形成管理上一体化、追求企业文化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企业风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阐述,企业风险因素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的描述,以及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关系介绍,指出当前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暂时停留在危机管理的意识状态上,提出变革时期的电力行业,影响企业战略制定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政策、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实现政企分开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但至今进展甚缓。这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政企分开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战略和枢纽地位,并把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中的政企不分狭隘地理解为政企职责不分。只有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把政企分开提升到战略地位,把政企分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国有企业改革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财务披露管理的行为具有多样性,而我国企业财务披露的管理行为存在着方式单一、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自身效用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应通过盈余管理、保理交易、印象管理等管理行为的合理运用来实现其目标.但企业财务披露管理行为是一把双刃剑,要注意企业盈余管理方法的选择要合理,保理交易的程度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印象管理所表达与传递的信息要适中.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作业流程等方面的变革.企业内部的变革进而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多方面的变化,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面临许多新的特殊风险.企业必须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8.
企业成本管控制度是企业内部各种成本管控行为和活动应该遵守的程序规则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成本管控工作内在规律的反映。企业成本管控制度建设的价值在于维护企业的本质属性,彰显企业的法人特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路径在于激发制度文化活力,规范成本管控行为,做好成本管控制度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什么?--西方企业理论述评兼论现代工商企业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企业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合约理论和专业化—协作理论等各自解释了企业的一个部分而没看到整体。应用综合的眼光来看现代工商企业 ,首先应强调其生产功能 ;其次 ,它是物理资产、流动性资本、技术技能的集合体 ;再次 ,它是各种管理能力的集合体 ;第四 ,它是个法律实体  相似文献   

20.
在综述国内外已有企业竞争力概念基础上,结合企业竞争理念新的发展和演化,以及新的企业全球竞争的实践背景,提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就是企业在国际范围内参与资源配置的能力”的国际竞争力新概念,这一概念对构建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指导企业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