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地方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自身四个行为主体方面探讨了有效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展。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经验,论述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作用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总结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教训,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个案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毕业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人才储备和社会发展,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此问题。很多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早期就开始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改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和经济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国内外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验与做法,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后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由于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难.各高校应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市场需要的对口人才、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等,来破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现实问题,尝试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新就业大学毕业生职业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麦可思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Logit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规划有效增强了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稳定性,显著降低了新就业大学生的离职行为,且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各高校要不断增强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力度,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精准化程度,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关系到学校与整个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因此当前我们应树立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就业工作部门的事情,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工共同关注的事情的观点,要树立起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仅是对他们毕业最后一学年的教育和指导工作,而应是贯穿他们大学四年学习始终的重要工作。我们应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指导,充分认识就业压力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占领市场,不断拓宽市场,为全体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教育、咨询、信息等服务,不断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我们应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的视野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另一方面,不少临毕业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着错误的就业和工作观念.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以前复杂,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政府、学校和学生本人都要积极采取对策,共同努力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压力,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转型、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相关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滞后等多种因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校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文章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探讨,提出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观念、心理上的原因及社会制度、经济上的原因。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 ;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在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成为全社会倍加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就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对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在高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形势、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学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毕业生就业率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就业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归因探析,并论述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协调指导,高校以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职业辅导、创业创新教育为重点,学生自我职业发展"的就业指导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一个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说明了我国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较高的原因。通过对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挑战和机遇的思考,提出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就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观念、心理上的原因及社会制度、经济上的原因.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其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对就业能力及其构成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并对福州市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首先要解决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认识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讲,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从民生层面来讲,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以解决广大高校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意义重大;从学校层面来讲,大学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高校、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都要主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相互协作,勇于承担责任,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以多种方式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变单纯的就业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愈显突出,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更为严重。正确分析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教育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就业,是当下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及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选择地区和专业差异较大,就业单位对毕业学校、身份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学校就业率虚高相悖,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是政府在扩招政策制定、就业模式调整、就业引导和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缺少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效果远低于预期;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招聘程序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低、虚高就业率和大学生能力差是主要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时的被动局面.因此,高等学校破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需要综合措施,政府是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的主导力量,制定科学务实的就业方针政策,用人单位尽快完善大学毕业生相关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高等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