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研究一直受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 ,这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其方法论原则和特点。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的研究范式和复杂的研究范式 ,且复杂研究范式的提及率逐日攀升。实际上它是“钟摆”的另一头 ,存在许多的疑问待我们去研究、去认识。“综合的研究范式”对于教育研究更为恰切。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研究范式长期以来占据中国教育研究的支配地位。人们通常用这一研究范式考察和分析中国教育,并解析出其前现代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分作为进行教育改革的起点与依据;但这种以西方社会为背景、并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思维范式,与中国教育的传统和现实都具有巨大的差距。现代化研究范式所构建的价值坐标、其命题与原则与中国教育所欲解决的问题,并不构成一一对应关系。教育研究的本土化视域要求具有着眼于国情的"问题意识"、民族自身的"价值坐标"和摆脱自身局限性的"超越眼界"。  相似文献   

3.
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理论的变革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自建立以来 ,大致经历类推———演绎、经验———分析、理解———诠释、社会———批判等几种研究范式理论的变革。其特点表现为 :各种研究范式依据不同的方法论基础来构建自身理论体系 ;新的范式是对旧的范式的改进和提升 ;由抗争走向融合 ,呈现多元化并存的趋势。这些对构建我国科学的教育管理研究范式体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学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部分。通过对这种范式的私益内涵分析和利弊分析,指出其在革新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借鉴“经济人”研究范式对我国政治学乃至经济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对论题所涉四个关联项的考察,以逐渐澄清"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这一概念的具体意义。论文将近现代佛教学术研究总体视为佛教研究领域一种根本性的范式更迭,是西学普世化进程在佛教研究中的体现,标志着佛教自身解释学传统的断裂。相对于此,论文提出"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之建立,其有别于前者正如基督教神学之有别于基督教研究。"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提倡回归佛陀的教导本身及其在东方世界的历史性开启与实事性发生,它以佛教自身的解释学传统为根基和典范,致力于在现代语境中为佛陀教法本真意义的敞明提供一种现代表述形式,以促成佛教思想的本己表达进入现代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的公共平台。作为佛教本真意义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构形,其实际的展开将是一个动态生成和不断尝试的"现代格义"过程。  相似文献   

6.
关于传播学的学派划分,受到较多认可的是三分法。但是传播学研究的范式却未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时至今日,客观经验主义范式依然是传播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其倡导的实证研究方法自然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方法。究其原因,离不开实证研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同时与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而当今社会的现实原因也不容得忽视。  相似文献   

7.
由马丁·海德格尔奠基,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发展完善的哲学解释学,使解释学的发展实现了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透过哲学解释学的诸多观点来看我国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并进行反思,对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方法有借鉴意义,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解读了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该理论对社区教育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研究表明,我国社区教育研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主体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有待拓展与创新,学科价值未能体现,方法论范式没有形成。基于此,文章对我国社区教育研究提出了设想:建立系统的科研机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拓展研究范畴,体现学科价值;借鉴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促进方法论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思想、现象学、解释学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在后现代哲学的否定性、多元化和差异性思维方式影响下,教育叙事研究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交互主体性理论和现象学方法是教育叙事研究直接的理论来源。解释学关于“理解”的观念,对以“理解”为核心的教育叙事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虽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较为自觉遵循的研究范式,但对这个范式进行自觉深入地研究却一直不够,现有研究虽然重视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但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人“问题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基于解释学的立场,解读“中国问题”必须紧扣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人性发展状态和社会公正三个基本视角;判明问题向度成立的依据,可以从研究范式成立、研究价值、研究拓展三个方面着眼;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需要理性、人本、公共、公正等核心理念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