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情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享有知悉、获取官方情报和非官方情报的自由和权利,其核心内容是“知政权”。知情权不仅是一项人权.而且也应该是宪法权利。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就是要实现政务公开,实现政务公开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进程中催生出来的,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必须站在重构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视角,将知情权的保障贯穿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个过程;并积极借鉴域外的经验,遵从"知情权入宪-信息公开立法-相关辅助立法"的步骤,建立严格、完备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情报一词,经历了从窄到宽、从专用到通用的变化。情报与信息有别,在政府或行政的情况公开方面,使用情报一词更为恰当。行政情报,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履行职责中制作、取得或管理的文书、图画以及电磁等非常规载体所作的记录。情报公开,指国家机关掌握的情报向公众公开,包括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情报公开法,是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集中规定公众的知情权和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公开情报义务的立法总称。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的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民主与法治的社会里,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公民个人生活安全的需要,更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应尽快转变观念,完善立法,进一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5.
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在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积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我国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规范政府公开行为角度给予了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结合此条例的相关规定,分析对行政相对人知情权司法保护的法理基础,并对其具体制度作进一步研究,希望它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并伴随着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的新课题——知情权和情报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从宪法的角度提出公民应享有知情权的要求之后,人们更期待在行政立法的领域能制定出一整套使上述权利可以得到切实保障的情报公开制度。何谓知情权,何谓情报公开?它对入世后的中国又会带来哪些新课题?从国际大背景出发,通过对一些西方先进国家在建立情报公开制度的过程中所引发出的一些讨论,来印证我国加入WTO后,在宪法和行政法领域提出这一新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对知情权的认识不尽一致,知情权既具有公权的性质又有私权的性质。目前知情权已经演变为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是民主的要求与监督的手段,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前提,我国有关知情权法律缺失的现状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8.
论宪法学视野下的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知情权的认识不尽一致,知情权既具有公权的性质又有私权的性质。目前知情权已经演变为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是民主的要求与监督的手段,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前提,我国有关知情权法律缺失的现状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9.
公民知情权法律保障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情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在我国有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已初步建立。但是,公民知情权宪法地位尚未明确;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而完善的体系,其法律保障效力难以发挥。确立公民宪法和法律上的知情权,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是完善公民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法治社会,民主参政的政治理念、公众知情权的满足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国外政府信息立法的经验是有益的借鉴;探讨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总结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实践,对加快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洁生产法的利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清洁生产法制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利益机制是制定和实施它的重要基础和理论前提,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存在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清洁生产以及相应的法律调控才成为可能。市场机制既有转嫁企业环境成本的固有倾向,同时又与清洁生产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兼容、和谐的一面,使得政府依法通过经济刺激、信息公开、行政合同和行政控制等综合性手段调控企业清洁生产活动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三元模式下的市民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应当得到清洁生产法的确认。  相似文献   

12.
香港极为重视新闻自由,媒体触觉深广。香港媒体在报道与限制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欲、知情权与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与公正受审权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与冲突。香港是一个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的社会,媒体的表达自由权与司法独立审判权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公共服务客体是指有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娱乐需求并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全体社会成员,意即体育公共服务的对象。在体育公共服务客体与主体之间,除了存在着需求与供给关系外,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我国公众在享有参与权、监督权和信息知情权的同时,也需要履行自觉遵守体育法规,加强体育伦理道德修养和爱护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在劳资关系中,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劳资关系的必然性。分析了当前劳资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即: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企业劳资关系的现代化观念;理顺企业劳资关系运作的体制;加强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制建设;加大维权力度和监督处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5.
个人信息保护本质在于践行公平信息实践原则,秉承利益衡量理论,贯彻保护利用并举。比较国际社会的立法模式,欧美趋同于"积极确权+行为规范"的保护模式。中国单一的"行为规范"模式暴露出权利基础缺位的制度性弊端。继《民法总则》后,《民法典》"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专章未完成个人信息权的续造。《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表述使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位阶明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为基本权利范畴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宪法规范基础。在确立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权利的概念表达时,应与权利内涵保持一致。数字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除应延续传统立法所强调的侵害防御机制外,更应关注个人信息的积极利用,以及基于人格自由发展所要求的对个人信息财产性利益的保护。那么,采用"个人信息权"的概念表述,确认个人信息之于个人利益的实质价值,赋予个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完整权利形态,内含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基本要求,也为权利内容的细化留有空间。如此,可在宪法"个人信息权"的统合下,以人格尊严及其自由发展为核心,通过发挥基本权利的主观防御权功能与客观价值秩序功能,在公、私法领域实践国家保护义务,分别形成私法上以客体支配导向,保障个人信息自决的具体人格权,与公法上以行为规制导向,保障个人实质参与的程序性权利集合。而作为基本权利的个人信息权唯有落实到个人可具体主张法律保护与救济的民事权利时才有赋权之意义。基于此,检视《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所属的"民事权益"已具备升级为"民事权利"的充分条件。区别于一般人格权、隐私权等属性,个人信息权在我国民事权利体系中可确定为具体人格权。以民法典的原则性规范,人格权法的独立权属定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权利体系构建,可渐次实现个人信息权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布局的逻辑推演。  相似文献   

16.
知政权作为公法领域的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具体体现。知政权的确认和实现,满足了民众了解国家事务、参与国家管理愿望的需要;知政权的保障有利于民众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从制度上根治腐败;有利于过渡转型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发达国家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是环境权理论和公共信托理论;其法律价值体现为环境法治、环境民主和环境正义;环境法中体现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制度是以环境权为根基所建立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包括: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听证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纠纷的处理制度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法可以被看成是在商业秘密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商业秘密法保护的利益主要有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商业秘密权人的竞争厂商的利益等.商业秘密法的平衡机制主要体现于对信息流动限制与公众自由获得信息的利益平衡、商业秘密权与雇员劳动就业权的利益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宪政与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公开立法,公民的知情权尚无法得到来自于法律特别是宪法的有力保障。而让公众了解与个人切身利益或社会全体成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宪政国家特征之一。因此,全面建立公民的知情权保障机制和国家机关的信息公开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宪政建设中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