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变异学重在研究跨民族交流中文学文本的变异情况,而杜诗在广西壮人的接受变异上鲜有涉猎,本文以此为案例从跨时空的传播、文化传统的激活以及文学创作的创新等角度来发掘其传播中的双向互动性、对中华文化的共同建构性,从而发现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种多民族间互补互济的共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壮学研究面临着理论提升与实践运用的双重挑战。将人类学引入壮学研究,立足"地方的地理"和比较文化层面,能够将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置放在多元的社会构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对照与考察。桂滇黔交界地区就具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展开壮学研究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壮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壮族与多民族语言文化共同发展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扩大与加深,多种文化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正成为现实的社会竞争力,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社会实践和价值观念.沟通中外文学文化交流的比较文学研究,成为认识"自我"和认识"他者"的文学文化之道.本科生应在了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文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以"跨越性"的比较文学思维来思考所学,以期打通民族界限、文化界限和学科界限.初步获得世界性视野.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完成从介绍、消化西方传播学向探讨、建立自己传播学的嬗变,并拓展出许多传播学分支领域,但文学传播研究,以及其中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成果还极少见到。在此背景上进行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有其特定的意义:一是首创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领域,为文学传播学的创建和拓展奠定基础;二是突破传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模式,探索出新的研究途径;三是为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博展提供素材和理论支撑。具体的研究步骤呈现为三方面:一是文献整理与汇编;二是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美学理论原则与方法,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结合历史、文学史描述手法,对整理汇编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资料进行研究;三是说明和阐释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对于东北文化的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言、文字、文学、古文献、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宗教等,并扩及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他的丰硕成果与非凡建树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是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发展而成的新兴学科,其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是有关双方文学与文化系统的研究,影响关系研究和平行研究是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期,学术界的"空间转向"使诸学科呈现交叉互渗的态势,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天然的依存关系,激发和塑铸了人类的空间意识,也为文学与地理学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新文化地理学"把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地域的多维存在,重视对地方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脉的研究,把地点感的研究转向"地点身份"的研究,注重空间景观的符号学意义和象征学意义.在"新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下,阿来的文学创作具有典型的空间化写作特征,他将地理、空间、文化与文学相结合,通过对嘉绒藏区民族文化空间背景、空间记忆及其文化表征的描述,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空间化写作构成阿来文学文本生产空间的多元性和文本自身的异质性,也给读者阅读和阐释民族文学提供了多重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和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协助下,跨学科学术平台"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之际举办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不能把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称作"民族国家文学"。与西方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不同,中国的现代进程是由王权社会向民权社会的转换。欧洲形成民族国家有"国驱"和"族驱"两种方式,分别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既没有法国式的"国驱",又没有德国式的"族驱",而只有"他驱"。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民族国家。由民族国家建构民族国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驱"带动的现代民主国家建构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原来和谐互济的"国"族"关系,新"国"不偕旧"族",旧"族"不援新"国"。"国"族"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不仅决定了改造民族性成为清末民初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主题,而且严重地影响到此后中国的现代进程。为变"国"而变"族",变"族"以应变"国"之需,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清末民初的语言文字变革和"文学革命",以及随"文学革命"而来的从内质到外形的文学革新,都是为应变"国"之需而"去族性"(自我更新)的证明。把晚清以来集中体现"国"族"冲突和民族文化性格变化的文学看成民族国家文学,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引向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法兰克福学派中最先涉及且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通俗文化理论体系的思想家是洛文塔尔。与阿多诺相比,洛文塔尔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大众文化研究方法:站在批判理论的立场上,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来剖析通俗文化问题。他对通俗文化所作的"跨学科研究"与其立场和方法论预设紧密联系。洛文塔尔沟通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将批判理论与文学社会学方法相会通与融合的尝试开创了通俗文化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出版发行座谈会"不仅是为庆贺韩家权教授研究团队编译著作《布洛陀史诗》出版发行和获得"山花奖"的一次座谈会,更是学界多领域、跨学科专家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翻译研究的一次专题学术研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外语界和翻译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对外翻译壮族文化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出版发行、荣获大奖和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的新纪元,对壮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和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民族精神",以<战国策>等刊物为阵地,在陈铨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文化团体--"战国策"派.他们从学术和文化上提出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理论,呼吁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精神的重造,其主要观点是:引进、宣扬、阐释西方社会中崇尚武力的文化思想;批判中国柔弱文化传统,重新发掘中国文化中的"武道传统";批判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存在的误区,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抗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战国策"派等同于法西斯,或者视作国民党的政治帮凶,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纲领与左翼理论界的一些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但是在后者看来,陈铨的文学理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学运动中的作用,否定了阶级在民族文学中的价值,因此对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陈铨提出的要建构一个让全民族同胞"利害相同,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学,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式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与当代美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之后,多元文化主义成为主导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思想,它进一步催化了美国文化内核从单一的主流价值观向文化的多元主体转变。在文学领域中,主要表现为曾经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的非欧裔作家和学者,积极振兴民族文化、表现民族特色、争取民族话语权。大量的民族文学作品进入文学经典,彻底转变了美国文学的传统走向。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研究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前者以一切文化现象为对象;后者亦即文化批评则主要把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旨趣引入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范式,与它相对的不是文学研究而是审美研究。事实上,文化批评恰恰极大地得益于文学批评"内部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符号学与叙述学这些被认为是"文学的本体批评"的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文化批评与形式主义或审美研究的真正差别在于它们解读文本的方式、目的、旨趣不同,文化批评的目的主要是揭示文本的意识形态以及文本所隐藏的文化一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郑全和"不能适当使用文言"的观点有失偏颇.历史上曾为剥削阶级所使用并被进步思想家批判过的文言文,在现今民众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不会成为开发民智的障碍,而可以成为广大劳动群众濡染民族历史文化、开展交流交际的工具和陶情冶性的文化快餐;文言文写作也能创新,并不违反规范;在今天仍可承载发展民族文化文学的重任.因此,应该为文言文在文化文学领域讨回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资本化是缺乏经济资本的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参与竞争、寻求发展出路的一种方式。百色近年来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发了"田阳布洛陀"、"那坡黑衣壮"、"靖西绣球"等一批资本化运作相对较好的文化经济品牌,不仅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本增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创新了民族文化资本化模式,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好互动,使民族文化得到动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一门独立自足的新学科并开辟了美国文学新领域。它为美国亚裔研究、美国亚裔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文化和诗学语境层面,对生活在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后殖民主义批评研究,目的是使研究者挖掘她们作品中更深刻的表达内涵,以探寻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传统往往是其历史演绎的结晶和文化特质的一面镜子。要研究黑衣壮的文化特质 ,就不得不对其文化传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从文化变迁的人类学视角分析 ,黑衣壮文化对他族文化的接受与认同 ,体现了黑衣壮文化传统的吸纳性特征 ;恶劣、闭塞的自然环境 ,是导致黑衣壮文化传统具有排他性特征的重要成因。重新审视黑衣壮的文化传统 ,发扬其优良成份 ,克服其消极因素 ,是黑衣壮人在现代化道路上必经的观念更新历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