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高丽末朝鲜初期的朱子学者,郑道传以排斥佛教为己任,全方位、彻底地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不仅批评了佛教僧侣出家、乞食等行为,还从哲学高度上对佛教的基本教义进行了批判,并且从诸多方面辨析了儒家与佛教之不同。郑道传的排佛论为朱子学在朝鲜朝确立统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朝鲜 ,朱子学自高丽末引入至李朝五百年 ,为取得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正统地位 ,进行了长期而激烈的“崇正学 ,树义理”论争 ,并形成了朝鲜朱子学的“斥邪论”特点。本文拟从朱子学在朝鲜的正统化过程 ,揭示其特性形成及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的兴起是伴随着排佛声浪而同步进行的,这其中韩愈的排佛言论可谓是振聋发聩,影响深远。然对韩愈排佛所具有的理论深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没有“创见”、“不能推陈出新”;就此,文章意欲将韩愈排佛思想分为两个维度给予考察,并从其不被学界所普遍重视的“定名与虚位”论出发,着重分析韩愈在哲学思维层面反佛的思想及其与宋儒反佛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明朝初期,朝鲜半岛高丽-朝鲜王权鼎革,郑梦周作为高丽末重要官员和文人,多次渡海赴京,对当时、对后世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其在中国的影响,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明初,来自高丽末朝鲜初王府的遣官入京奏报,郑梦周是作为高丽王府的"权臣""奸臣"定性的.第二个时期始自朝鲜初期成书的《高丽史》对郑梦周评价的彻底转变.于是在中国本土,对郑梦周的定性与评价,也随之彻底转变.到了明万历进士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明朝属国朝鲜的郑梦周诗成为重要选项,因之影响巨大.《列朝诗集》于清康熙间传入朝鲜,受到朝鲜一方的高度重视.清中叶朱彝尊编选明代诗歌总集《明诗综》,郑梦周又是必选,并按语对《高丽史》不没郑氏事迹大加称赏.晚清吴庆坻《蕉廊脞录》卷五又记有《朝鲜诗录》在同治年间辗转抄阅流传的情况.《朝鲜诗录》共四册,录郑梦周诗"几盈二册",可见郑梦周及其诗在明清中国本土的影响.第三个时期是现代中国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学界对郑梦周的"重新发现"高度重视.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中国学界有了不少全面研究,另一方面是中韩两国共同对郑梦周在中国本土的历史足迹的考察发掘、缅怀纪念,和对其当代价值的共同认同.  相似文献   

5.
作为外来宗教,从新罗时期到李朝初年,佛教在古代朝鲜经历了由逐步接受到确立思想界统治地位,再到被儒学取代的盛衰转变。与此相应的,在新罗、高丽时期的朝鲜汉文史籍与小说中,存在大量佛教故事,有反映佛教初入新罗时艰难推行过程中的殉教先驱故事,有记录高僧大德成道事迹的准小说,也有宣扬佛法灵异与舍身精神的传教文。这些故事从内容到数量,都印证出当时佛教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逐步确立过程。到了以儒学立国的李氏王朝建立初期,思想界兴起"排佛重儒"的大变革,宣扬佛法者被论罪,佛教故事遭到禁毁,数量骤减。虽然在李朝中后期的小说作品中,仍有反映佛教信仰的内容出现,但已不复当年之盛况。  相似文献   

6.
朝鲜高丽中叶的诗学家、诗人李仁老,其诗学思想虽看似散乱无序,但在他的《破闲集》及其他文献中,对现今的诗学理论所孜孜探究的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文本论、批评论以及有关文学的发生发展等问题,都早已有所论及。这不能不说明李仁老诗学批评思想的体系化特征。同时,李仁老的诗学主张偏重于感性直观,以经验积累形态为主,言简意赅的评点随笔多于长篇大论,形象性的阐释多于抽象性的概括。这深刻体现了东方诗学的典型品格,在朝鲜古典诗学发展史上,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7.
试述中世纪高丽与辽、宋之间的关系──以公元10世纪末~12世纪初为中心朴今海研究高丽同辽、宋的关系。对揭示中朝关系史中的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不无重要意义。一、高丽与北宋的友好往来在高丽之前的新罗王朝,曾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获益非浅,正如朝鲜古代史学家金富轼...  相似文献   

8.
李觏与佛教     
李觏佛教思想具有双重性,既有排佛的一面,也有容佛的一面。排佛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以经济建设、财富积累和社会秩序为内容的物质领域,一是儒家礼治伦理领域;容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某些教义、佛教教化功能的肯定。李觏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9.
林罗山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神道思想家和汉学家.历来的先行研究关于他的排佛思想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他是对朱熹排佛思想的继承,一种认为他受到了韩愈排佛思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林罗山所编译的中国怪异小说集《怪谈全书》中的唐代傅奕反佛的故事,证实林罗山的反佛思想各方面均受到了傅奕的影响,并就他对傅奕和韩愈反佛思想的接受以及与朱熹反佛思想的差异性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理学家崇儒排佛的思想背景下,张栻(南轩)对佛教采取了极力排斥的态度。出于纠正当时社会上一些儒者受佛教"空虚"思想所"惑",或"偏离"儒家正学,或名为"辟佛"却流于"诐淫邪道之域",而"自陷于异端之中而不自知"的状况,张栻从立本虚实、心性与理欲以及修养工夫等方面,深入辨析儒佛之异,尽力去划清儒学与佛教"异端"在本体论、心性论和修养工夫论等方面的思想界限。从中既反映出张栻崇儒与反佛立场的坚定性,同时也暴露出其自身思想方法的某种偏向和思想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